iPhone中国制造中的商业秘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人都高呼iPhone是中国制造,也许看某些统计数据似乎简单明了说明这个问题。而且中国人制造iPhone、美国人购买iPhone,这使得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在2009年增加了19亿美元。但是实际状况真的如此么?
据华财网统计19亿美元约占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1%。不过19亿美元这个数字有着极大的误导性。一些公司给出的手机拆解分析报告进行研究之后,估算出一部iPhone的元件成本约为172.50美元。与之相对的是,在中国把这些元件组装起来的成本约为6.50美元,但这两个数字听起来却颇为合理,在亚洲地区,其元件成本超过组装元件的劳动力成本,这几乎不会让人感到惊讶。
但问题是,所有这些元件都是中国从其它国家进口的,一些来自美国,一些来自德国,也有许多来自日本,而中国为这个组合增加的价值少之又少。
要理解这一点为什么重要,就请假设人民币大幅升值了25%。中国从日本等国购买的价格为172.50美元的元件,经过组装并出口到美国后,其价格仍是172.50美元——人民币升值对这部分成本显然毫无影响。受到影响的只是在中国本地产生的那6.50美元的成本,会使iPhone总成本“大幅”提高1.55美元。这对美中贸易数字几乎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加州大学一些研究人员对苹果的iPod创造的就业岗位做过研究。他们的研究估计,2006年iPod在全球总计创造了近4.1万个就业岗位,其中美国制造业岗位只有30个。但iPod却在美国支撑着超过6000个工程或其它专业岗位,以及近8000个薪酬较低的、零售和分销等部门的岗位。林登和他的同事们估计,美国劳动力的总薪酬,要占到iPod价值链中所有劳动力的薪酬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
许多美国底层工人可能的确受到了全球化力量的伤害,但iPhone和iPod却展示出了整个商业体系的复杂性。中国制造的产品实际上可能是在对日本和加利福尼亚的制造商、以及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产生回报。一个有趣的悖论是:全球化越普遍,我们就越难通过贸易统计数字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