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即将成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可穿戴设备,顾名思义,可以穿在身上的电子设备,有些直接和我们的服饰相结合,像集合太阳能电池的衣服。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
目前全球各大科技巨头对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积极布局,众多中小科技、电子企业对可穿戴设备争相追逐。全球各大著名市场研究机构都对可穿戴市场也有明确分析。来自Business Insider的研究数据显示,预计到2015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总额会超过50亿美元,达到51.7亿美元;ABI Research预测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也会在2015年达到4.85亿台,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可穿戴技术”的相关关键词在谷歌搜索的频率在2013年、2014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可穿戴作为一项新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提出,利用该技术可以把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嵌入人们的衣着中,可支持手势和眼动操作等多种交互方式。通过“内在连通性”实现快速的数据获取,通过超快的分享内容能力高效地保持社交联系。可穿戴技术也摆脱了传统的手持设备而获得无缝的网络访问体验。
近几年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穿戴设备作为未来信息技术重要的实现载体,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智能手机的发展,带动了可穿戴上游产业链的成熟。从去年开始,大量的手机方案提供商在研究和转向可穿戴产品的研发。从前端来看,联想、华为、中兴、TCL、三星、小米等智能手机厂商都先后推出了可穿戴产品,包括苹果最新智能手表“Apple Watch”。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可穿戴技术在智慧医疗、智能娱乐、智能家居、智慧能源等领域势必会有更广阔发展。国内外投融资机构也纷纷关注投资可穿戴领域。
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可穿戴技术的研究涉及软件、硬件、互联网、工业设计等多个细分技术方向,但相关的行业标准还未真正建立。其中也存在功耗和面板等一系列技术瓶颈。因此,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发挥各自企业的专长和优势,共同促进产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国内外数十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积极响应,计划将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将于2014年10月30日在京召开。
经过近一年的筹划和准备,在正式成立前,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4年9月19日在北京召开了筹备工作会议。此次筹备会有来自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投资协会、电源协会、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博通、因特尔、百度、华为、奇虎360、威盛、小米、君正、西莓科技、长桑技术、莱因技术监护、百盛杨软件、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中国新生经济研究院、麟玺创投、极客邦基金等数十家产学研与用单位的创始人等高层出席会议。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华以及中国新生经济研究院院长郭夏都做了精彩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不仅对联盟未来工作给予厚望,并深入剖析了可穿戴产业。
参与企业来自智能硬件、软件、互联网、科研机构、投资机构、信息安全等产业链代表,从不同的维度探讨可穿戴计算产业的机会和问题。会议重点商议了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未来工作重点和工作计划。多个企业在会议期间找到了自己上下游合作伙伴,部分企业还现场演示了部分可穿戴产品。
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可穿戴技术的研究,推进可穿戴设备的普及,设立和完善行业标准,对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