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人机辩论赛,IBM方AI的“胜利”坐实了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号外,号外,人类和AI的第一场辩论赛输了……“,如果现在每天清晨还有那么一群忙碌的小报童,那么IBM的人工智能Project Debater可能会是最近他们收工之后饭桌上的最新谈资。
6月18日,就在旧金山的一间办公室里,IBM举办了历史上第一场人机辩论比赛。两道辩论题目分别是:“我们是否应当资助太空探索”;“我们是否应当更多地使用远程医疗”。
而两场辩论,Project Debater的对手都不容小觑,前一位是以色列全国辩论冠军Noa ovadia ,后一位是以色列辩论专家Dan Zafrir。虽然对手强大,但是现场辩论Project Debater由于提供了更多有利的证据而更具说服力,最终观众的投票也倒向了Project Debater。
可疑,真的很可疑。机器赢了人类并不应成为我们的第一个关注点,观众专不专业才是首先最该在乎的。
在辩论的世界里,关于输赢有这样两条说法:1、辩论辩的是真理;2、辩论辩的是逻辑。
是真理也好,是逻辑也好,反正比赛的胜负不可能仅由信息量的多少来决定。如果信息量多少可以决定胜负,那么我们不如去和电脑去辩论,只要在搜索栏里稍加搜索,我们一定会输得很爽。
Project Debater在辩论场上的重复啰嗦可以说是背离了用最简单的话把道理和逻辑讲通的这样一个在辩论当中基本要求。
所以在智能相对论分析师杨苏颖看来,这场辩论赛,人工智能完败。
不过尽管这样,人机辩论大赛这件事仍然还有一定的讨论余地。。
AI的幽默品质有救
幽默在辩论当中是使人信服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科幻电影《霹雳五号》当中有这样一个桥段,一名逃跑的机器人有了意识,坚称自己有生命。而男主角最终测试它所言非虚的方法是给它讲了一个笑话。在讲完笑话后几秒,这个机器人发出了一连串笑声。
这时,男主角才开始认为它真的具有自我意识。因此,也有很多人把机器有没有幽默感作为判断机器是否进化到具有人类思维的重要标准之一。
不管是93年央视首创的电视辩论赛,还是现在风生水起的辩论网综,亦或是我们身边各大高校内每年一届的学生辩论比赛,幽默一直都是获得观众和评委认可的一个重要因素。
幽默的前提是冲突。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毛利华副教授说,“人类大脑的最主要功能是让我们预期这个世界。”
当我们面对眼前发生的一件事情,我们的大脑会思考出事情可能存在的几种不同发展方向。有的方向概率大,有的方向概率小。但如果我们大脑最后接受的东西与大脑之前预期的结果不一致,就会产生冲突。
此时,大脑进入紧张状态,希望用认知资源对这个刺激进行加工。一旦大脑发现自己的经验可以解释它,那么紧张的情绪就会得到释放,转而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
所以,如果机器想要获得“幽默”这种人类的独特品质,那么首先它应该学会预测。
近日,谷歌旗下的科技孵化器Jiasaw、康奈尔大学和维基媒体基金会合作开发了一个预测人类谈话走向的智能系统以预防不必要的吵架和攻击行为。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AI会自动对其所接触到的内容进行语义分析,并提取在对话双方的讨论内容中出现的关键词有怎样的特征,然后进一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分析结果。
目前已经有相关论文的数据表明,一台经过训练的计算机可以以61.6%的准确率预测一场对话是否会朝产生敌意的方向发展,而人类在这件事情的判断上准确率为72%。
之前,李开复做客综艺节目时,曾发表观点称:人工智能会在很多领域替代人类的工作,但在娱乐领域不会,因为人工智能不懂什么叫幽默。
但是如果按照前文的逻辑来,构建一个有幽默感的机器人并非不可能的事情,首先人工智能学会了预测对话走向,这时只要再设置一项功能:If人工智能预测的结果与现实不符,Then打开控制人工智能笑声的开关,Enter一个能get人类笑点的机器人诞生。
AI的辩论风格难立
强者都有风格,辩士也是。
人称宝岛辩魂的少爷黄执中开创了辩论学派——“新剑宗”,是亚洲有系统建构辩论学理的第一人。但他的风格却并不好学,坊间对“新手学黄执中必死”的论断心照不宣。
那么,AI的辩论有风格吗?
别说风格了。Project Debater这家伙连抑扬顿挫都还没搞清楚。可以说如果没有人类辩手的参与,两个人工智能之间的辩论足以让一大片观众在现场呼呼大睡。
风格如何形成?高手自创风格,但是社会学家塔尔德告诉我们,创造是极少数的,而模仿是大多数的。
加拿大一家新创公司琴鸟发布的一款人工智能语音系统,能够通过分析讲话录音和对应文本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在1分钟之内模仿人类讲话。
琴鸟公司的AI系统使用的是一种模仿人脑思维的算法,能在倾听的过程中掌握每个人说话时字母、音位和单词的发音特点,然后推理并模仿这个人说话的情感和语调,也即“风格学习”。
琴鸟的AI语音系统还曾经模仿过特朗普、奥巴马和希拉里三人之间声音并让这三个人成功开展了一场“对话”。
不同于苹果的Siri,琴鸟的智能语音系统已经做得相对自然了。但是尽管如此,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语言技术研究所的教授迪莫·鲍曼还是表示这个AI系统尚不能模仿人们在讲话中的呼吸和唇部运动,因此仍然可以听出计算机的语音特征。
而AI要真正的复制人声,还要再等几年。所以最后的结论是:对于目前的这些AI来说,风格难立。
AI或许可以帮助人类建立一个最公正的辩论环境
社会民主存在的前提是有一群理性、智慧的公民。而这样的公民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在公民投票选举的民主制度当中,先不去评判公民们的选择是否正确,在对错之前他们甚至连真假都不曾清楚地了解。
但美国著名新闻学者李普曼为了尽力维持社会民主的存在,在《幻影公众》中谈到一种公开辩论的手段。他指出人们可以通过公开辩论的方式来分辨某个人的发言是为了私利还是公共利益。而这样有助于我们决定是否采纳他所提出的建议和规则。
或许正因为辩论有这样的能力,美国历届总统的选举才都采取了辩论这种形式。
但随着社会信息爆炸,如何在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和公民有限的政治判断力中架起一座讨论的桥梁变得尤其重要。AI辩手Project debater具有非常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处理几十个与主题相关的数百万篇新闻。
此外,Facebook也正在通过机器+人工的方式削减虚假消息的传播数量。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来标注可疑消息,然后将其发送给第三方事实审核人员。因此,我们能够推出在辩论当中,AI也有能力提醒公民,他们所听到哪些信息是真的,哪些信息有可能是假的。
另外,AI辩手Project debater或许还可以帮助人类建立一个最公正的辩论环境。
众所周知,AI是逻辑大佬,这一点在之前“阿尔法狗”与人类的对战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如果说辩论的胜负由逻辑决定。那么使用AI作为公平的裁判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名家公孙龙曾以其“白马非马”的诡辩之术让古代许多大儒无言以对,但利用数学当中的集合论却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一直以来,AI都被誉为常识的“婴儿”,逻辑的“巨人”。
所以,只要将人类在辩论当中所用到的词语都抽象成数学符号,那么当你还在冥思苦想对方的逻辑漏洞的时候,人工智能或许早就已经帮你发现了。
每一次人工智能的表演都想创造里程碑式的进步,但毕竟真正的里程碑还是少数。
说AI在辩论这件事上打败人类令人毛骨悚然不免有些夸张。被放大的情绪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AI的真实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