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引发手机和汽车的跨界合作潮,这是合理提价的好主意?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质化严重的智能手机市场需要一些新元素来彰显与众不同。今年华为Mate 20保时捷设计版本成功让售价突破了万元,市场反映还不错。这让更多智能手机厂商尝试与汽车厂商合作。
世界上最厉害的销售并不只会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他们还应该懂得把低价的冰柜以更高溢价的方式卖出去。如今的智能手机厂商,也都在摸索全新的销售之道,以确保自家的手机能卖得更贵。
在2016年华为Mate 9的发布会上,华为除了发布了Mate 9以及Mate 9 Pro外,还带来了一款保时捷设计的特殊版本,这一机型的售价瞬间来到了8999元。而在随后的两年里,保时捷设计一直都是华为Mate系列的招牌,它设计精良且售价不菲,最新一代的售价甚至已经突破万元,达到了12999元。
仿佛是受到华为的鼓励一般,近几年手机品牌与汽车品牌或是潮牌的跨界合作变得尤为频繁。除了熟知的兰博基尼与OPPO的合作外,一加近期又宣布将于迈凯伦深度合作。
谁都知道现在手机不好买了,这些跨界合作的背后,无疑有着手机厂商自己的算盘。
手机厂商对汽车品牌的仰望这已经不是新鲜事
在零售行业,快销以及轻奢概念的崛起,使得普通消费者也有机会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体验到设计感以及品质感的商品。但在这种逻辑的背后,却是快销品牌以及轻奢品牌本身对于顶尖奢侈品牌走向的摸索——在每一季跟上新品步调,将奢侈品牌最潮流的设计和元素赋予产品中,最终对普通消费者形成吸引。
快销品牌追寻奢侈品牌的脚步,而在科技行业,手机厂商们同样有着自己仰望的方向。事实上,从很早开始,汽车品牌就是所有手机厂商乐于追寻的目标,而这也促成了双方多次的跨界合作。
早在2010年之前,摩托罗拉就与法拉利达成了深度合作,接连发布了法拉利设计的Maxx V6、Moto Z8以及后来的RAZR V8和RAZR V9。这些统一采用了与原版相同的相同的硬件架构,但在外观上却加入了法拉利著名的骏马标志,在一些电源键的细节上也选用了法拉利标准的红色元素。
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之后,法拉利也没停下与摩托罗拉的合作。在2012年,两者以法拉利458为灵感推出了Moto i867以及Moto XT621,只不过这些产品都没有在主流国际市场发售,所以并没有真正成为热门。而两者最后的合作发生在2014年,摩托罗拉发布了Moto G Ferrari Edition,它的售价高达390美元,对于法拉利来说或许不值一提,但对于一部低端产品来说绝对价格不菲。
事实上,在Moto之后,法拉利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机跨界伙伴是Vertu。无论是隶属于诺基亚时期亦或是分家后,Vertu都乐于启用保时捷设计,两者推出过不少能让人津津乐道的经典产品。比如2007年为了庆祝法拉利汽车60周年打造的特别版Vertu Ascent、以及采用法拉利612 Scaglietti为灵感的Vertu Ascent Ferrari 60。
不过两者的合作在2014年发生了改变。Vertu找到了自己的老乡宾利,从此Vertu的汽车联名就只有宾利的位置,至今两者的合作关系犹在,几乎每一年都会有相应的产品推出。
与此同时,其他手机品牌也并没有停下与汽车品牌合作的脚步。其中较为知名的莫过于黑莓与保时捷,两者在2011年推出了基于Bold 9900重新设计的Prosche Design P9981,采用不锈钢机身以及真皮后盖的P9981上市后立刻成为了黑莓键盘手机末期最为热销的单品。虽然售价高达2300美元,但P9981最终仍然创造了17万台的销量。P9981的成功,也立即促成了黑莓与保时捷的第二次合作。到2013年,Prosche Design P9982真是登场,它延续了前代相同的2300美元售价,采用了与P9981相同元素的设计,并配备了与黑莓Z10相同的硬件平台。只不过受制于黑莓本身孱弱的因素,最终这台产品只卖了3万台就草草了事,而到2014年的P9983,已经没有人再关注黑莓手机了。
2016年,华为与保时捷的合作,又再一次将汽车手机的跨界拉回了主流视线。而在今年,OPPO又宣布与兰博基尼达成合作,推出了兰博基尼特别版的Find X。有消息称,小米也正在探寻与法拉利的合作,希望能在旗舰手机中引入法拉利汽车的元素。
事实上,在许多人不知道的细节处,苹果也不断效仿着汽车品牌的思路。比如今年苹果高级副总裁菲尔席勒就在一次采访中表示,iPhone XS以及iPhone XR的命名就参考了跑车的命名思路。
“R和S这两个字母往往都用来表示真正的超级跑车,我们希望能让消费者了解手机能和跑车一样飞快”。
有趣的是,菲尔席勒正是奥迪的爱好者,他本人就有一辆奥迪RS 7。
手机不好卖了,跨界合作似乎是合理提价的好主意
手机厂商愈发寻求汽车厂商的合作,这仍旧与国产手机市场大环境的改变不无关系。
根据MobData刚刚发布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三季度报告,虽然以华为、OPPO、苹果、vivo以及小米为首的五大智能手机厂商已经占据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80.5%的份额,但整体市场的增长已经出现停滞,前五大品牌的份额增长全都来源于第二梯队品牌的份额下滑。
这意味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从前几年的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一家手机厂商的增长势必意味着另一家厂商的衰退,饱和的市场将催生出更血腥的厮杀。
在消费者难以触及的另一侧,受到供应链物料价格上涨、销售渠道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也已经早已经不是当年唯性价比论的时代,飞速上涨的成本最终都反映到了产品中。这使得厂商若要确保利润率,实现更健康的盈利,就需要以合理的方式提高产品的销售单价,而手机厂商的确也正在这么干。根据IDC给出的2017年终数据,中国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从2013年的207美元上涨已经至257美元,这其中并非是用户的购买结构发生调整,而是手机均价有了明显的上涨。
然而现状却远不如厂商想象的那般乐观,一方面所有人都在尽力想将手机卖得更贵,但消费者却没有那么买账。同样来源于MobData的数据,前五大品牌中除去苹果,四大本土品牌仅有华为明确建立了4000元以上的产品线,vivo以及OPPO虽然在今年都推出了售价更贵的旗舰产品,但两者最主要的受众仍然是在3000元以下。而小米的价格上探则完全呈现出了失败的状态,超过47.8的用户仍然使用着千元以下的产品,2000-2999元档位的用户量仅为14.4%。
因此,厂商急需更合理的手段去说服用户接受涨价的现实,在物料成本难以下压的当下,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就成了最好的手段。也正是如此,产品本身寻求高端的跨界合作应运而生,它的确从一定程度帮助产品来到了更高的价格段,比如华为的保时捷产品线,虽然它的整体销量放在主流旗舰档位不算太高,但却对华为Mate系列的整体口碑有着极为正面的作用。
根据IDC刚刚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报告,在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3.552亿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0%,而这已经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第六个季度同比下滑了。不难看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正处于销量持续降低、整体态势低迷的阶段。
在大环境持续低迷的当下,厂商需要更多的智慧来把手机卖出去并且卖得更贵,相信一加与迈凯伦的合作不会是最后的案例,随着厮杀的升级,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跨界出现在我们眼前。
其实,小编觉得这就是品牌影响,虽然外观更炫酷了一些,但手机的功能并没有改变,但品牌的价值和魅力在那儿,有人就会冲着它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