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门忍无可忍!首家动力电池质量问题遭“开刀”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如今,相关部门终于对动力电池质量问题“开刀”了。日前,工信部网站发布信息,就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约谈了江苏智航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航新能源”),要求该企业立即对已销售产品开展自查整改,针对产品质量问题逐条提出解决措施,并对研发、生产、检测和售后等各环节进行系统梳理和整顿优化。
据了解,这是工信部首次向动力电池企业展开约谈。在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看来,此前遇到一些动力电池安全问题,一般相关部门只是要求车企进行召回,而此次约谈电池企业,意味着政府对于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根本目的是要打消消费者对电动汽车使用方面的疑虑。
就产品质量问题以及具体整改措施等,《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致函智航新能源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约谈首家电池企业
根据天眼查信息,智航新能源成立于2012年7月,是一家专注于动力型锂电池正极材料、锂电池、电池组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公司的主要客户有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东风汽车、烟台舒驰客车、成功汽车等国内多家新能源整车厂。
从股权结构来看,智航新能源实际控制人为*ST尤夫(原“尤夫股份”,002427.SZ),在2016年11月和2017年12月,*ST尤夫分别斥资10.1亿元和10.8亿元完成了对智航新能源100%的股权收购。
根据*ST尤夫公布的财报,2018年,*ST尤夫实现营业收入38.6亿元,同比下滑24.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0.47亿元,同比减少423.25%。业绩双降的原因为报告期内智航新能源的营业收入下降,以及受到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下调等因素的影响,公司产品产销同比下降、开工率不足。
今年前三季度,*ST尤夫的业绩表现未有好转,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8.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818.95万元,同比下降353.87%。
从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的数据上也可以看出,今年以来,智航新能源的发展并不如意,1~10月装机量仅为8.64MWh,较去年全年的413.88MWh装机量呈大幅下降趋势。
不过,相比装机量,产品的质量问题更为“致命”。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一旦电池出现问题,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难以保障。因此,今年6月,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对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其中包括对已售车辆、车载动力电池、车载充电装置、电池箱等安全隐患的排查。同时要求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于2019年10月底前完成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形成书面报告,如实向装备中心报送安全隐患排查情况。
这意味着,工信部约谈智航新能源是在《通知》下发后,排查工作完成后的国内首例。
“现在约谈,智航新能源是第一家,其今年基本上算退出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了,装配的电动汽车数量大概只有几十辆。”墨柯指出,接下来不排除还有其他家动力电池企业被列为关注对象。
安全隐患凸显
事实上,智航新能源只是当前动力电池企业行业的一个缩影。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发生了多起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起火、自燃事故。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统计,2018年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已超过13万辆,有关电动车起火事件就多达40余起,其中电池及其控制系统成为起火的导火索。
今年4月21日,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区的地下车库内,一辆白色特斯拉Model S突发自燃,并引燃停在其旁边的数辆汽车。紧接着,4月22日午后,西安蔚来授权服务中心一辆正在维修中的ES8发生燃烧。据网上流传的视频及图片显示,该辆ES8燃烧后火势凶猛,明火扑灭后车辆几乎只剩底盘。
另据中青网此前报道,在全球范围内,仅特斯拉S/X系列电动车已经发生接近或超过50起行驶、碰撞和充电导致的燃烧、自燃及爆炸事故。3月26日,在广州某小区地下停车场,也曾发生一辆特斯拉自燃事件,自燃车辆同样是Model S车型。
对于当前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汽车分析师万春雷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电动汽车属于电器产品,既怕高温,又怕低温,还怕碰撞、穿刺、挤压、短路等,而传统汽车则没有这些问题。如果柱状锂电池很安全耐用的话,普通车辆早就使用了。目前普通车辆使用的电池,无论是12V的还是48V的,都是普通电池,柱状锂电池安全性、稳定性相对较差。”
中汽研电池首席专家王芳曾公开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近三年,我国电池能量密度从180Wh/kg快速升级到265Wh/kg,技术上升周期越来越短,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暴露出,主机厂对于导出产品的验证周期也在缩短。性能指标的提升不代表综合品质的提升,安全性、可靠性尚存疑虑。”
“消费者真正想要的,可能第一个就是电动汽车的安全,第二个才是好用。”在墨柯看来,作为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在生产时不能一味地要求提高密度,重心应该放在怎么样生产出一致性更好的电池,新能源汽车后补贴时代,企业的思维要发生很大的变化。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起火、自燃等动力电池安全事故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信心,可以预见是的,相关部门已经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这需要整个产业界的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