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物联网 好一个“快”字了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笔者从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物联网产业与技术应用峰会上获悉,如今在学术界、企业界普遍达成共识,吸取以往经验教训,不再把目光和精力仅聚焦在物联网的各种概念之争上,而是集中力量,快、高、稳地突破物联网关键技术,快速地构建物联网络,以期占领未来的制高点。
2009年,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再三强调,我国需要以物联网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借助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实现经济的发展的再一次腾飞,要着力突破物联网关键技术,在后IP时代把物联网作为推进信息产业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有鉴于此,工信部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突破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创新; 第二,制订中国物联网发展规划,全面布局;第三,推动典型物联网应用示范,带动发展;第四,加强物联网国际国内标准,保障发展。
虽然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提到了国家议事日程,正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物联网的发展。但是在产业界,物联网还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各种声音和论点层出不穷。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说:“一个新的概念出来之后,社会上有各种声音是正常的,只有在不断的调整当把新的概念能够更加明确。物联网的发展作用以及概念方面值得我们去探讨,但是不影响我们开展工作。我们一边干,一边去探讨,这对我们开展工作非常有利的。”
他认为,物联网是一种广泛的概念,凡是由传感器、传感技术及利用某种物体相互作用而感知物体的特征,按约定的协议,来实现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任何人,实现所有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互联、互通,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姚院士指出,无论是从传感器,还是从网络方面来讲,中国跟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不是很小,所以我们一定要快,快安排、快搞研发,而不是盲目地去快投资,快发展;要高起点,要搞出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东西,能够占据制高点;要稳,就是要吸取十年前的概念,要做到稳扎稳打、稳稳的开展工作。
姚院士的见解得到了与会起专家的认同。拥有30多年应用工程经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浩认为,物联网体现的是一种融合,不同于传统的固网、移动网、无线网,没有替代关系,也不需要新建,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可以融合链接已有网络,遵守标准通信协议,具有自组网能力,覆盖全球的网络架构。戴院士指出,传感器网不等于物联网,是物联网的一部分,与RFID应用一样,非常重要,互不排斥。
戴院士说:“物联网应用主要以RFID、传感器、M2M应用为体现,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今后将朝着规模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方向发展。”
据了解,目前物联网的构建项目已经有成功的案例。南京邮电大学在校园内构建了面向泛在综合服务的融合信息平台。据该大学副校长朱洪波介绍,该平台具有异构网络融合、资源共享、网络环境感知、综合数据管理、海量信息处理以及综合服务管理等特点。只要一进入校门就可以享受全部的服务。
朱校长说,如何把社会和公众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出来,如何确定公众对物联网价值链的主要需求是当前物联网产业面临着的主要问题。物联网能够做什么,需要做什么还要整个产业界的思考。
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认为,物联网的格局一定要从很大、要从全球网络架构入手,未来将要与全球的物联网相结合、链接的要求来构建中国的物联网。他指出,较之于互联网,物联网处理的是包括世界上所有的物件和人所创造的信息,而且是智慧的。
物联网产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据《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0)》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十年里,中国物联网产业将经历应用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三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成长为一个超过5万亿规模的巨大产业。面对如此大的市场规模,产业界任重道远,需要将探讨和做并重,以全球格局着眼,快速地打造中国的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