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洗牌在即:中华酷联竞争力解读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1ic电子网讯:2013年手机行业竞争之惨烈,相信只要是业内人士都心有戚戚,关于“行业洗牌”的传闻一直不曾间断过。而作为一名手机行业老鸟,笔者认为,这一次,狼怕是真的来了!
二次换机:几家欢喜几家愁
2012年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年,消费者从3.5屏至4.0屏、单核650MHz至1G运行速率、512MB+4G的内存组合、500万像素摄像头的手机开始用起,经历了3个月一波配置升级的市场教育和洗礼。至今不到两年,摆在消费者面前的,是6.0屏、四核1.5G运行速率、2G+32G的内存组合、双1300万像素摄像头的手机。消费者如同看过山车般看着手机配置功能升级在眼前呼啸而过,不禁头昏眼花。在商家诱人的广告、高配手机的畅爽体验面前,看着自己手中使用起来不断卡壳、外壳斑剥不已的旧手机,消费者最终还是无法捂住自己的钱包,二次换机成了2013年手机消费的主旋律。
在这样的市场态势下,高配手机自然成了主流销售机型。而小厂商低价低配的优势成了一种过气的时尚,想推出高配机型,却受供应链、渠道模式限制而心有余力不足,逐步被市场边缘化。
运营商“助纣为虐”
2012年底,运营商为了抢占LTE4G的先机,在4G到来前占有尽可能多的用户而开始发力,针对不同配置的机型制订了不同的话费补贴、机价补贴政策。由于运营商对市场的介入,使得带运营商政策补贴的手机在市场上变得优势突显,而没有运营商补贴的非运营商机型则变得举步维艰。
总体来看,整个2013年以上下两个半年为分水岭。上半年,运营商开始推动补贴行动,对手机厂商资质要求较低。不管大品牌还是小品牌,基本上人人可以分到一杯羹。随着补贴行动的进一步深入,再加上政策落地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更重要的是手机厂商的机型供应慢慢高于运营商的需求,导致5?6月间,一批中小型手机厂家被踢出这场游戏。
到了下半年,与运营商还能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的,是以苹果、三星、“中华酷联”为代表的大型手机厂商。他们无论在产品提供、团队与服务支持、营销渠道容量等方面,都与运营商保持着高度的联系和合作。
价格战中优胜劣汰
在市场竞争手段中,最直接最短平快的有效手段是打价格战。以往,深圳华强北小公司通过小团队、低配置等技术手段实现低成本竞争。但是到了今年,这一小公司的生存法宝失去了效能,原因是未能形成有效销售规模,以致于单机成本下降有限。
而大厂商借助运营商补贴政策,能有效拉低机型销售成本,再加上运营商机型份额慢慢集中到少数几个大厂商手中,使得大厂商进一步扩大了供应链采购优势,机型价格已经能拉到与华强北小公司相同的水平线,部分机型甚至更低。我们不妨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想,同样的价格,一个是不知名的牌子,一个是知名大品牌,你会选谁?答案不言而喻!
电商的冲击
就在2012年,电商的威胁基本还停留在商家的嘴上。那时,只要网上的价格低于线下门店价格,门店老板吵归吵,但吵完还是要卖。而且吵的同时心里也清楚,该标多少钱卖还是标多少钱卖!但是到了2013年就不一样了,先不说电商渠道商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展开价格混战,就连手机品牌商的旗舰店也加入战团。“618”、“双11”、“双12”,价格一次比一次低,宣传力度一次比一次大。社会化电商的渗透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且清楚手机的线上售价比线下低得多。线下门店老板开始沉默、开始反思、开始应对,而关门大吉也成了线下门店的一个主旋律!
一个明显的事例是,老鸟所在的不少门店QQ群,此前聊得多的主要是选址开店,而2013年聊得更多的却是旺铺转让!网购人群的品牌感,对于产品的体验要求比线下消费者更高。在电商渠道,大厂商无疑比那些华强北小公司更具明显优势。
谁能分到4G蛋糕
这个问题,实际上不是问题。如果往深了说,就说一点,台湾联发科公司MTK的4G产品6290的量产时间差不多要到2014年第二季度,目前已在市的LTE产品基本上是基于美国高通平台的产品。高通对大厂商不是门槛,但是对于小厂商,那就是个雷区。
而可以预见的是,LTE产品,与运营商的紧密程度更高。这对于小厂商来说,明显不是个好消息!
2014年,手机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少数几个大品牌集中,已是不争的事实。小厂商进一步举步维艰,也是不争的事实。可以看到的是,大品牌与小品牌的市场份额差距会进一步拉大,而且呈现明显的两大阵营。
老鸟的这套说辞,对于小厂商来说的确有些悲观。然而,君不见,2013年有多少小厂商从智能机市场转战回功能机市场?君不见,2013年的功能机型号多了多少?2012年是功能机的甩货年,智能机一到来,功能机成了大家手中的烫手山芋,抛之不及。而到了2013年,却成了小厂商一根救命稻草!智能机市场再火爆,也不能忽视一大批中老年人的使用习惯。他们对触控屏不感冒,对眼花缭乱的功能不感冒。他们感冒的,只有大电池(超长待机)、大铃声、大字体、大按键。也许,功能机,才是小厂商的真正出路!
国产智能手机洗牌:中华酷联谁最危险?
他们都是今年目标出货量 5000万台以上的国产手机大厂,他们都是国内电信运营商渠道的“宠儿”,他们占据了国内智能手机近 4成的市场份额,他们被业内称之为“中华酷联”阵营。
从6月份开始,笔者数次奔赴深圳、上海、广州等地,与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中兴通讯手机业务“掌门人”何士友、酷派副总裁苏进、TCL通讯中国区总裁王激扬、联发科中国区总经理章维力等业内大佬面谈,并与数十名深圳中小企业、业内资深从业者深入讨论。
本期将讨论在向高端品牌和国际市场迈进、3G向4G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国产大型手机厂商所遇到的集体焦虑和主要问题。其中诸多从业者不同角度的解读,值得思考和关注。
中兴手机
中兴手机曾经是华为终端学习的榜样,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曾在 2010年12 月内部讲话中称赞了中兴负责手机业务的执行副总裁何士友“很多方面都是好的”。不过从 2011年开始,华为与中兴在手机业务方面的领跑位置逐渐更迭。
1、传统B2B架构。“中兴手机用了15年从小孩变成一个成年人,目前集团还是以B2B为主,手机业务的投入和贡献不成正比,中兴手机发展最大的阻力来自内部”,今年4月,何士友在接受笔者专访时突然对公司B2B构架“开炮”。
中兴内部人员对笔者表示:“中兴 2012年B2B业务遭遇巨亏,从而影响到B2C手机业务的投入,年初领导层的变化也是手机业务最好的变革时期。但是可惜何总的公开喊话并未收到预期,并还引起了几个VP的不满,中兴手机近3年内再次谋求 ”独立” 的最好机遇已失”。
不过何士友“开炮”的举动还是引起了变化:中兴副总裁侯正之调任手机业务线,负责品牌和互联网业务;董事长侯为贵也承诺将加大手机业务投入。
同时,中兴手机国内业务也计划调整,成立统一的手机中国区,原负责 TD手机产品线的公司副总裁王勇或出任中国区总经理,向何士友与中兴中国区总裁曾学忠双向汇报。原来困扰手机业务发展的 CDMA/TD/WCDMA三条线分离经营的状况有望重新整合。
2、品牌与营销。中兴手机近些年并不缺乏好的产品,如今年推出的旗舰产品 Grand S、Grand Memo,但直到产品发布半年后还没有产品大规模投放市场,品牌营销整个上半年更是乏善可陈。
某中兴手机中国区操盘人士对笔者抱怨称:“两款产品在发布三个月后还是没有到货,超过 20万以上的市场营销费用也很难审批下来,很多中层习惯了 B2C思维,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年度销售任务,并不看好自己的高端产品和定价策略,这是中兴手机在高端产品和市场营销方面遇到的致命问题”。
中兴高级副总裁曾学忠对此表示,传统 B2B人员的思维必须转变,考核方式也将变化,同时加大外来员工的引入。今年第三季度中兴手机将开展一系列品牌营销活动,包括体育营销、互联网营销、影视剧营销,同时投入 1亿元的线下渠道拓展也将配合上述营销活动。
华为终端:
华为终端今年目标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6000万部,营收90亿美元。今年前两个季度,华为智能手机分别发货约 1000万部、1114 万部,营收 43亿美元,从目前情况看,全年完成任务压力不大。
但华为终端的野心不止于此。6月18 日华为在伦敦发布了年度旗舰智能手机 Ascend P6,这款售价449 欧元(国内定价 2688元)的华为品牌手机目标 12个月内全球销量要达1000万台,而在此之前,华为高端机型销售并不如意。两周之后,华为终端又宣布前诺基亚执行副总裁赵科林加盟,赵科林目前已被正式任命为华为终端全球CMO,主要负责全球市场营销和社会公开渠道销售。
华为终端的问题曾于2012年集中爆发,未来一年内还将面临三大问题:
1,、领导层轮岗。华为终端未来最大的变动在于领导层轮岗。一名华为终端内部人员对笔者表示:“从 2011年到现在,副总以上级别每年都有更迭,很多中层位置更是换了两茬人。现在内部最担心的是余总会不会年底左右轮岗”。
余承东于 2010年底加盟华为终端,已近三年,而华为内部有三年一轮刚的惯例。“不过随着 CEO万飚提前轮岗去俄罗斯片区,这一可能性正在变小。余总近三年带领华为终端一年一个变化,总部也看得到,并且同时更换董事长与CEO也不利于业务稳定”,一名华为终端中层对笔者称。
华为终端副总裁邵洋对笔者表示,通过“两进(赵科林、刘江峰)一出(万飚)”,华为终端目前的管理结构已经稳定和优化,分工明确,现在是华为终端最好的时期”。
据悉,营收、盈利、P6等高端产品销售,是余承东今年三大考核任务,从目前情况看,营收与盈利已不是问题, P6销售就成了唯一“变数”。
2、高端产品“蹚路”。“你来到这个舞台,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如果 Copy《中国好声音》汪峰的问题,华为终端人一定会说“知名消费品牌”这几个字。
对于 OEM出身的华为终端来说,如何从产品设计、供应链、操盘节奏、市场营销、三大渠道销售,以及平衡 2500元以上价位与出货量,蹚出一条可供后续参考的高端产品操盘案例,是华为终端近 3年都在思考但又屡屡碰壁的问题。而 Ascend P6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余承东曾在伦敦P6发布会后对笔者透露,Ascend P6目标在12个月内全球销量达1000万部,国内市场占比约 600万台,其中社会公开渠道目标销售 30%,电商渠道10% ,运营商渠道占比 60%。
据业内人士透露,P6手机在国内运营商渠道销量不错,仅中国移动渠道单月销量就超过10万台,不过公开社会渠道和电商渠道目前未达预期。
3、中国区操盘。中国市场是华为终端最大的单一市场,销售占比约 40%,旗舰产品更是占比超50%。不过从 2011年的旗舰手机Honor(荣耀)、2012年的P1/D1,今年的D2,其高端产品操盘能力一直备受考验。
“中国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手机市场,联想中兴等厂商频频发起价格战。同时运营商3G制式、社会渠道返点情况都很复杂,华为终端中国区三大渠道之间需要重新理顺”。一名华为终端中国区员工对笔者表示。
酷派:
2010年之前,酷派曾凭借Windows CE系统成为CDMA智能手机高端品牌,但随着华为、中兴、联想在国内市场发力,以及三星等国际品牌产品价格区间下探,酷派手机被迫向千元智能手机迅速转型,目前单机平均售价已低于 600元。
根据酷派公开财报,2012年上半年,宇龙酷派手机平均单价为733.7港元(约合人民币601元),这也是酷派近期最后一次公布单机出货均价。
1、家族化管理。从2012年至今,酷派中高层剧烈动荡,如原负责销售的常务副总裁李旺工作职责由外转内,负责品牌的副总裁苏峰离职,原TD和CDMA运营商销售团队被TCL、华为等竞争对手大量挖走。
一名酷派中层对笔者表示,董事长郭德英对公司产品研发、销售、渠道、品牌等管理过紧,内审则由郭总的家人亲自负责,即使创业老臣权限也收到严格限制,并且经常职位调动,信任度不够,激励不足。
“我们从一名普通员工,跟随郭总创业至今,感谢酷派给了我们目前的资历和地位,但随着酷派业务迅速增长,大家并没有获得相等的收益,这也是兄弟们纷纷离去的原因”,一名已离职的酷派中层在与笔者聊天中仍唏嘘不已。
2、产品线单一。与华为、中兴、联想,甚至TCL等竞争对手相比,酷派只做手机业务产品线太单一,扛风险能力较弱。
联想手机目前仍处于亏损平衡点,中兴与华为手机业务也是微利,不过在渠道、品牌上的投入仍不遗余力。相比较而言,酷派手机业务盈利能力还不错,其2012年全年净利约3.3亿港元,同比增长 20%。
不过据酷派内部员工吐槽称,相比中兴华为,酷派的净利真是“从牙齿上刮出来的”,如员工办公电脑已多年未更换,出差规定只能买 7折的机票,以从深圳到北京航班为例,员工一般只能从深圳飞到天津,再转高铁,或者自己掏钱补足剩余部分。
酷派“内部挖潜”的作法还影响了研发创新,与华为、中兴、联想等竞争对手相比,酷派近两年来高端手机鲜有作为,原来在 CDMA机型积累的高端品牌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3、价格战。在国内市场,酷派正在承担起“价格杀手”的角色。如今年上半年酷派联合河南、湖南等地方移动公司推出了售价199元的3.5 英寸智能手机 8020+,价格比山寨厂商还低。
在国际市场,酷派 2012联合美国运营商MetroPCS推出了 LTE 4G手机“QUATTRO ”,销量超过 100万部。
不过据中兴和华为美国市场相关人员表示, MetroPCS并不是美国主流运营商,用户数不足 1000万,对价格更加敏感。酷派正在与华为与中兴在海外市场开打“价格战”,而这曾是多年之前华为和中兴在拓展国际市场初期的作法,难以长久。
联想手机:
联想今年智能手机目标出货约5500万台。根据IDC最新公布数据显示,联想在全球手机市场份额达到了第四名,中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
与中兴、华为、酷派等国产手机厂商相比,联想占据了明显的品牌和渠道优势。联想 PC渠道已经下沉到乡镇级别,惠普、宏碁等品牌已经基本上被逐出了三线以下市场,用户对联想品牌认知度较高,而从 PC到智能手机的品牌迁移度成本也较低。
平心而论,联想从2009年底重新回购手机业务,在三年多的时间中能冲到国内市场第二已是不易。不过联想手机却给自己定下了“两年超苹果三星”的计划,红口白牙说说容易,要“玩真的”可是会面临极大风险:
1、国内份额增幅有限。中国虽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但市场增幅有限。赛诺数据显示,今年前 6个月,国内智能手机单月出货稳定在 2500万-2700 万台之间,智能手机销售占比已接近 87%。而联想手机单月销量也从 1月的278.5 万台,下降至 4月的213.2 万台,再升至 6月的256.8 万台,增幅已极其有限。
2、手机专利和研发薄弱。联想2002 年就进入手机市场,但历经反复,直到 2009年才通过回购开始再次规模进入手机市场。不过与其中兴、华为等手机品牌相比,联想长于供应链整合和制造加工,仍脱离不了典型“贸工技”企业,在手机研发、移动通信专利储备上比较薄弱。随着联想手机体量的快速增长,更是引发了三星等国际巨头、以及国际专利流氓公司的关注。
3、海外市场风险大。中兴、华为 10年之前就已进入海外市场,酷派也已开始拓展美国市场,而联想手机海外布局非常谨慎,目前也仅开始从印度、东南亚等市场“渗透”,未选择进入欧美等国际一流手机市场。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缺乏核心设计能力、移动通信专利,使联想很难进入欧美等国际市场,
通过市场并购成为其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不过随着联想与 NEC谈判的破裂,联想必须再次选择新的并购企业,而并购国际企业对于任何一家中国企业来说都是极具风险的行为。
洗牌期挑战与机会并存,酷派风险相比最大
实际上,一家手机厂商年出货量做到 5000万部,体量之大决定了很难迅速衰退。只要产业和经济环境不发生剧烈变化,自身又不出“昏招儿”,活下去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不过从风险角度而言,产品体系单一、海外市场布局较晚的酷派无疑风险最大。
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市场,手机竞争环境复杂,价格战频频,运营商对产业链的主导能力快速增强。在向高端手机和知名消费品牌演进的过程中,投入是一个巨大而且持续的过程,如中兴执行副总裁何士友所言,“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每次都能“踏准点儿”,少犯错,才能最终活下来。同时,在 3G向4G 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变革又给了每一个企业新的机会,如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所言,手机产业已进入“洗牌期”,剩者为王,从现在到 2015年将是行业的“决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