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小米春晚广告:雷军抗拒不了苹果的诱惑!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作者:黄龙中
小米那帮家伙真能玩。
我是点完100次“赞”后才注意到小米网首页那个视频的。
“点赞”是微信朋友圈最常见的互动方式,我身边的点赞狂人是雷锋网的林军,几乎每张照片下面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甚至号召创业者开发一个自动点赞工具,他来投资。
小米把“点赞”玩到了极致,任何事情做到极致,那就是牛逼了。一个大大的“赞”按钮占据了小米网首页第一屏将近一半的面积。按照朋友圈的规则,我点完一次“赞”之后差点离开,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又点了一次,这下收不住了,最终点了100多次。我相信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次如此疯狂点赞的人,因为早上9点多的200万个赞如今已经增至了4000万个。
张小龙看到“点赞”被小米运用得如此淋漓尽致,也是无奈一笑吧。(“点赞”首创应该是Facebook那个翘起的大拇指,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人对Facebook这个“点赞”动作没什么感情。)
本文重点不谈“点赞”,谈一谈“点赞”按钮上面那个视频。
这段视频60秒,将在四天后的除夕夜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前播放。由于央视于2011年宣布春晚“零广告植入”,近几年央视春晚广告时段只剩下整点报时广告和春晚正式开播前的贴片广告。
据都市报媒体报道,央视春晚开播前的贴片广告是以“套装”的形式进行招商,会容纳16家左右企业。2013年蛇年春晚的“硬广套装”装入了多家互联网公司,包括腾讯、360、小米、京东、金山、苏宁、国美、58同城等等,被称为“互联网专场”。目前所知道的2014年马年春晚“硬广套装”中的互联网公司有小米、腾讯、京东等。
而小米今天在首页推出的60秒广告,即是准备在2014年春晚“硬广套装”中进行投放的版本。至于为什么小米率先在网络上进行播放,其原因去年出现“互联网专场”广告现象时已经有人准确分析:春晚广告是面向三四线的潜在用户,而非面向现有用户,所以即使在网络上率先公布,也不会影响覆盖更广大的三四线城镇用户或农村用户——这些人正是构成央视春晚30%收视率的中坚力量。
小米向三四线甚至农村拓展新用户并不令人惊讶,包括其他互联网公司瞄准央视春晚也并不十分令人惊讶。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小米广告的内容。
首先是60秒的长度,在“寸秒寸金”的春晚贴片广告套装中,60秒属于“土豪”级的花费。如果我记得不错,2013年蛇年春晚,只有腾讯才投放了这一量级的广告,但腾讯目前的市值是小米的10倍。而去年包括小米在内的互联网公司,投放春晚广告更多是10几秒钟的“到此一游”级别(小米是15秒)。
其次是广告的内容。去年小米春晚广告主题是《嘿嘿》,广告面向年轻用户,“呵呵,苦逼青年;哈哈,2B青年;嘿嘿,牛逼青年”的广告词非常接地气。今年的广告主题是《我们的时代》,讲述歌者、舞者、读书人、运动爱好者为代表的年轻人追逐梦想的励志故事。
广告故事的表述方式很特别。全片只拍摄了故事主体的背影,通过外界的反馈来刻画主体的三个成长阶段:失败,努力,成功。广告片勉励年轻人“不抛弃,不放弃”。这对于年轻人来说,确实非常励志。(还没观看广告片的朋友,可去优酷)
由于前天(1月24日)刚好是苹果Mac电脑(Macintosh)30周岁生日,国内科技类媒体进行了重度报道(及怀念)。小米春晚广告选择此时在网络上公开,让我想得更多的,是从30年前那款轰动一时的苹果产品身上看到的小米野心。
1984年1月22日,苹果在美国收视率最高的“超级碗”比赛(SuperBowl)电视转播中投放60秒广告片《1984》,广告片末尾预告1月24日苹果将发布“Macintosh”产品。广告片煞有介事地宣告Macintosh将使人们看到“1984年为何不会像‘1984’”。(第二个“1984”是指英国政治讽刺作家乔治·欧威尔的同名小说《1984》,喻指黑暗统治)
1984年1月24日,乔布斯本人亲自揭开了Macintosh的神秘面纱——全球第一台图形界面(GUI)电脑。Macintosh打破了“老大哥”IBM的DOS指令操作系统的“黑暗统治”,带领电脑这个产品正式进入更具革命性的消费电子时代。而Macintosh所搭载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领先微软整整十年,到1995年微软发布Windows95才真正赶超苹果GUI系统。
“1984”对于苹果的寓意是“革命”,对企图霸占新兴个人电脑市场的IBM这位“老大哥”的革命。30年后,小米借苹果《1984》广告片的形式——60秒时长,投放在中国收视率最高的央视春晚,以隐晦的方式呈现广告——来抒写自己的野心。
小米希冀引发革命的领域,是“所有设备的智能化”。在今年1月12日雷军与苹果联合创始人、“世界第一极客”Woz的对话中,雷军曾谈及这一野心:
我觉得在未来五年的时间里,我们以手机为中心的消费电子的世界,将会进一步的往前走,尤其在所有设备的智能化方面,所以我们认为设备的智能化是未来很重要的领域和方向。小米会专注已有的三个领域,寻求与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推动所有家电的智能化,我觉得这样的话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所有设备的智能化”——它的另一个名字是“物联网”——过去十几年确实处于“黑暗统治”下。主观方面,是概念的提出者几乎没有任何革命性的作为;客观方面,传感器元件、连接方式等基础技术发展缓慢。小米过去三年,已经成功从手机切入“设备智能化”领域;并在电视、路由器两个领域进行新的探索,据称未来还会进入“一两个领域”探索。
更为重要的是,在1月11日极客公园的活动上,雷军首次对外界谈及“抑制欲望”,要“少做点东西”。并提出未来五年投资50家企业的计划,要复制小米模式,共同推进“所有设备智能化”。假设小米吃掉五个垂直领域——手机、电视、路由器和另外两个垂直行业,其他行业的“设备智能化”由所投资的公司来做,那么,又可以把春晚广告看成是向年轻创业者(生于1984年代)吹响的“集结号”。
三十年过去了,没有人还记得1984年超级碗的参赛队伍,甚至冠军都记不清了。但大家都记下了《1984》这则广告片,苹果带来的革命性产品“Macintosh”,及它的深远影响——这篇文章正是在一台Mac上敲完的。我不确定10年后、20年后、30年后大家是否还记得小米这则《我们的时代》广告片,但相信到那时候,大家会真正享受到“所有设备智能化”所带来的便利。
在那一次对话Woz的活动中,雷军(再一次)被问及“雷布斯”问题时,他这样回答:
如果二十来岁被大家誉为“中国的乔布斯”,我会很激动。但对于四十岁成熟的人来说,我们真的不屑于做任何人的第二,这是真心话。
但是,毫无怀疑,雷军不想成为“乔布斯第二”,小米会拒绝成为“苹果第二”的诱惑吗?邀请Woz进行变革时代的对话(PCvsMobile),发布现代版《1984》广告片,已经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