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电功能看可穿戴市场进化趋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如果可穿戴仅仅是手机功能的延伸和配件,很难看出它的刚需在哪。没有解决用户实际且迫切的需求,很难产生较大的用户粘性。
从市场反馈来看,国内外几家运动手环类产品还不错,但该市场已经被做的很烂了,仅仅提供睡眠质量报告,卡路里,运动记录的手环类很难让大众用户产生较大粘性,当然对于热爱跑步运动的人来说,可能是刚需。
我认为手环应该是一个过渡性产品,是目前在手表类产品还没有软硬件和应用支持情况下最佳形态,而它的目标群体也是那些热爱运动,时尚类的群体,对大众吸引力不大。
另一个现象是,在大众市场仍然难以起量的手表开始进入行业应用,似乎正在迎合之前一些业内人士的观点:可穿戴设备是先由行业应用普及,因为行业应用才是刚需。 在医疗应用上已经有很多案例出现了,老人小孩监控,母婴胎儿健康监控,常规疾病的监控...
行业应用一般进入有较高的准入门槛,从产业链分布看:主要核心硬件商、软件商、设备集成商以及数据采集和服务商。
这一产业链中最核心的是应用和数据服务,直接面对用户。用互联网公司的说法就是掌握直面用户的入口。核心的资源最后都掌握在数据和云端平台商的手上。没有数据支撑的可穿戴设备基本看不到前景。
再回过头看目前的可穿戴产品,同质化强、待机时间短、粘性低。就算除开应用,软硬件方面可穿戴也是面临很大问题,很多直接拿MTK芯片来做手表,待机时间可想而知。
总而言之,基于现有的软硬件条件,基本上很难降低功耗,延长续航,必须有专门为这一市场开发的硬件和系统。主控、RF、PMIC、传感器、接口类芯片,如此多芯片要在如此狭小空间内放置,集成度要非常高,甚至要从封装上着手,多个Die封在一起。操作系统也要精简,达到待机功耗预期。
只有在软硬件标准达到基本统一的情况下,这个市场才算有起量的希望了,大多数厂商为了噱头跟风,有些巨头们也开始投石击水,泛起涟漪。也许只能等今年这些软硬件厂商推出针对性的平台以及苹果的新玩意出来,这个市场才会有些看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