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S驳斥光伏产业“无生产线”业务模式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根据最新版本的IHS的《光伏制造和资本支出方式》报告,光伏制造商转移到一个名为“无生产线”的半导体行业关键业务模式的可能性非常小。
IHS太阳能分析师乔恩?坎波斯(Jon Campos)表示:“一些分析师日前声称,顶尖的中国和日本组件制造商正在利用来自二级和三级制造商的额外的制造资源,扩大其有效产量,因此规避任何对于新的资本支出的要求。”
“这样一个无生产线或资产精简战略可能在其他行业奏效,这些行业的一些公司拥有最小或没有制造资产,如加州高通公司(Qualcomm Inc.),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然而,在光伏市场,制造业专业知识比其他领域更具有专利性,无生产线模式不太可能被大规模采用。这意味着未来几年,由于需求提高,领先的太阳能供应商必须进行资本投资,即使额外的产量可从其他光伏产业供应商手中获取。”
根据NPD Solarbuzz几篇最近的博客和报告,事实上,优太(Upsolar)采用无生产线业务模式,最近,SunEdison,预计并不会经历任何超出这些公司之外的显著增长。
然而,关键的增长媒介是英利绿色能源这样的公司,由于依赖于中国的第三方组件制造商,预计光伏组件出货高达1GW,超过2013年内部额定产量。
在半导体行业被称为“工厂精简”,各公司保持一定水平的内部制造能力,同时还外包生产以抵消给定时间的大规模资本支出要求,尤其在一段时间的供过于求后的市场好转期。
英利绿色能源并非唯一一家在2013年采用工厂精简模式的公司;事实上昱辉阳光等公司都已经向欧洲第三方外包生产,以规避欧盟的反倾销威胁,还使得该公司满负荷运营以满足在日本和中国更快发展的市场的需求。
向美国出售组件的中国公司日前还日益提高对台湾太阳能电池生产商的依赖,组件使用的电池出货到美国,以避免对中国进口电池征收反销售税。
事实上,几家德国组件制造商,例如Conergy和Solar Fabrik,日前分别选择外包硅片和电池生产。
最近,由于日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夏普等公司根据与中国二级供应商签署的合约,日前获得第三方组件供应,支持发展工厂精简,同时抑制新资本支出,以满足需求并补偿过去两年的亏损。
根据这些条件,NPD Solarbuzz日前强调,尽管大多数一级光伏制造商满负荷或接近满负荷运营,但是预计下一轮资本支出将延迟直至额外有效的产能也得以充分利用。该市场研究公司最近指出,全球“有效产能”约为45GW。2013年全球光伏需求有望达35 -37GW。
IHS高级光伏分析师迈克?谢泼德(Mike Sheppard)补充道:“一级中国制造商将依赖二级和三级供应商的产量的提议是相当不可能的。顶尖的参与者将不会放弃他们的努力成果,他们与金融家或业主在过去两年提高自身的技术、品质和可融资性。当这些公司致力于提高他们相对于西方参与者的定位时格外如此。”
然而,由于NPD Solarbuzz还强调,主流值得投资的光伏组件,除了SunPower和松下等公司,大部分制造商日前采用部分领先的供应商的晶硅设备,使得关键工艺步骤,如金属化和热扩散,几乎在实际上共性。这日前使得英利绿色能源及其他公司外包,不需要指定具体的电池特征或提供给第三方独一无二的知识产权。
事实上,甚至SunPower日前采取一中合资方式来制造其专利太阳能电池技术以降低资本成本,同时Hanwha Q Cells和韩华新能源也分享制造的知识产权。
就IHS看来,其正在重申其对2014年的预期,全球约为三十亿美元,较2013年提高30%,是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支出提高。
根据IHS的报告,还有迹象表明新技术购买和小型组件装配能力的增加。
然而,没有一级光伏制造商预计2013年任何主要的产能扩张,或给与任何指示,在2014年规划的大规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