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二次成长:转型云计算技术公司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如今的微软,已从盖茨时代一家成功的软件公司,悄然实现了二次成长,转型为一家云计算技术公司。
2012年,是属于微软的。Windows Phone和Windows 8的先后上市,让微软在全球经济阴晴不定的这一年赚足了眼球。事实上,在Windows Phone和Windows 8所集聚的聚光灯之外,一场范围更广的变革在微软内部一直悄然进行着。
2012年9月18日,微软在中国发布Windows Server 2012。虽然发布会9点30分才正式开始,但是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战略部总经理谢恩伟早早就来到了会场——9点不到,谢恩伟就出现在演讲台侧面的角落里,边踱着步,边默念着主持词。作为微软大中华区的首席云计算战略官,谢恩伟曾主持了微软几乎每一场重要的云计算产品发布,但是这一次,却可谓盛况空前,13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
“这是微软在云计算转型历程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微软公司副总裁及服务器和管理全球营销主管Michael Park告诉《商业价值》记者。Michael Park所说的转型始于2010年,那一年3月,微软公司CEO鲍尔默发表“We are all in”的演讲,拉开了微软的产品线全面向云计算转型的序幕。
至Windows Server 2012问世,两年多的时间,鲍尔默的目标已然基本实现,不仅office、hotmail等微软的传统产品全面支持云服务,其企业级云解决方案也涵盖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各类云计算服务形态。如今的微软,已从盖茨时代一家成功的软件公司,悄然实现了二次成长,转型为一家云计算技术公司。
全面转型
在最近3年里,转型一直是IT产业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兴起正在促使传统的IT产业从“服务器PC”转向“云端”的新时代。为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得先机,企业级市场的IT厂商们也开始了集体转型,虽然起点不尽相同,但终点只有一个——云计算。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计算时代的拐点。移动化、社交化、大数据正在深刻改变着每个企业和个人,以C/S架构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早已不堪重负。” Michael Park说。在IT厂商向云计算集体转型的同时,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新一轮IT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正逐渐兴起。
一个典型的用户案例发生在山东青岛。青岛海关正处于从传统IT架构向云架构演进的典型进程之中,其面临的瓶颈有:海量数据下发和上传导致网络和服务器资源浪费,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无法充分发挥虚拟化模版部署带来的效益;大量的运维、管理和灾备压力等。为了打破这些瓶颈,青岛海关不得不对传统IT架构进行彻底改造,转向云计算架构,实现IT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全球绝大部分的大型机构中,都或多或少面临青岛海关类似的烦恼。为了化解这些烦恼,他们不得不对IT基础设施进行重新投资。根据Gartner的报告,2011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914亿美元,今年则将增长20%达到1090亿美元,至2016年将达到2066亿美元。
那些传统IT架构时代领先的IT厂商,在这场向云计算的集体转型中,有些已然成功,有些却依旧迷茫。微软属于前者。
青岛海关就是微软的客户,并成为Windows Server 2012的第一批用户。青岛海关动态数据仓库云架构师任林告诉《商业价值》,通过最新的云计算技术,不仅可以将现有服务器构建为统一的资源池,实现计算资源的合理分配,还可以对虚拟化平台上的应用实施业务连续性保护和灾备管理,避免因设备故障所带来的海关业务中断风险,让海关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可以更加从容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业务需求。
同样在青岛,微软的另一家客户在云计算的部署上更加“彻底”。这家名叫青岛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QMD)的公司,是多方合资的企业,生产7.5万吨级以上大型轮船使用的低速二冲程柴油机。全球海运市场的波动,让QMD获得的柴油机订单也随之波动。“我们采用的是按单生产的制造模式,如果按照传统方式部署IT基础设施,就必须按照生产订单的波谷状态进行IT投资,这势必会造成IT资源的浪费。”这家公司的IT负责人王璐告诉《商业价值》。
QMD是微软虚拟化产品的早期用户,在微软云计算产品推出之后,QMD将系统迁移到了云平台。“现在,我们会根据未来一年的销售计划,提前预估生产计划所需的IT资源,按需购买。我们部署的私有云让这一切操作起来非常简单。”王璐说。大型轮船发动机的生产是一项对IT资源消耗严重的过程,仅每部发动机的设计图纸就需要100G的存储空间。不过,与其他部分采用云计算的公司不同,QMD的云计算部署得更为彻底——这家公司几乎全部的服务器等设备都是按需租用的。王璐称,这样做已经节省了37%的IT成本。
对于QMD这种将私有云与公有云混合使用的情况,微软公司全球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总裁Satya Nadella认为,每个CIO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系统的具体情况,去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云”化效果。
Satya Nadella还提到,私有云与公有云的混合使用可以解决安全问题,微软的经验是,将敏感数据存放在私有云,将需要覆盖更多消费者或外部合作伙伴的应用放在公有云,同时将公有云上的数据加密,将密钥放在私有云里,比如中国电信就是采用了私有云与公有云混合部署的策略。
截至2011年底,微软向用户提供包括Bing、Hotmail、MSN、Office 365、Xbox Live 和Windows Azure platform等在内的200多项云服务,总服务人群超过10亿,服务的企业超过2000万家。2011财年,作为微软推动云计算战略的最重要部门之一,微软服务器和工具部门收入171亿美元,增长11%,是微软3大软件产品线中最近5年整体增长最快的部门。
虽然到2010年才宣布向云计算全面转型,但是凭借将核心资源向云计算的大范围倾斜,微软在这次IT产业的变革潮中做到了后来居上。2011年5月,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在北京表示,云计算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技术变革。微软在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75%的员工,围绕微软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和工作。微软2011年在研发上的投入达95亿美元,而其中有90%的费用投向云计算相关领域。
最后一公里
最近5年,安博教育集团的总体IT投入并没有很大增长,但却支撑着安博员工人数从200-5000的爆发式增长。之所以能够用不多的预算即可满足如此快速的规模扩张,就是因为安博成功驾驭了私有云和公有云,如今安博内部已有80%的IT都实现了“云”化。[!--empirenews.page--]
但是,安博教育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TO古一思还是对国内的云计算应用进展非常不满意,“为什么放眼望去,在偌大的教育行业就是找不到一个完整的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来解决我们所有或绝大部分的需求?”古一思将这个问题直接抛给了Satya Nadella。那是9月26日的早上,Satya Nadella在北京安排了一场小范围的CIO早餐会,希望倾听中国的顶级CIO们对微软云计算产品的真实看法。
作为平台提供商,微软一直以来擅长的是在一个平台上将支撑垂直应用的通用功能做到极致。但是在具体的行业解决方案上,难免显得有些薄弱,这无疑成为微软云计算转型计划的最后一公里。
不过,这种状况正在改善,Satya Nadella表示,在中国,微软中国在9月份启动了为期5年的“微软中国业务拓展计划”计划,未来一年,微软将在中国招聘1000名新员工,年度研发投入超过5亿美元,并将在云计算领域投入巨大资源,与合作伙伴们一起,将云计算真正落地到重点行业。
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在IT产业开启的“云端”的双重变局中,微软是一家颇为特殊的IT公司。不仅其产品线横跨“云”和“端”,而且不管在“云”还是“端”,微软要想获得成功,都必须扮演生态系统的核心角色。不过在鲍尔默看来,这似乎前景可期。在今年10月10日致投资者的公开信中,鲍尔默在最后表示:“对于微软而言,这是一个真正的新时代。无论是今年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微软都面临着空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