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事业群组联手,香港应科院推多个热门项目产业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香港应科院助力产学研合作创新
据调查表明,国内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创新的类型目前主要是常规技术咨询(37%)和合同委托开发(33%)。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企业自身技术力量薄弱,与科研方技术水平落差过大,一味要求科研方将科技成果直接送到生产线上,并负责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工作,这种绝对要求“Turnkey”的方式,使技术转化合作成本大大增加,并将风险不甚合理地过多转移给科研方。
除此之外,很多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寻求合作,只对一些短平快的项目感兴趣,对事关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则很少关心。造成这种深度协同创新不够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小企业本身的资金不足,融资也比较困难;二是由于技术创新的外部性,仿制和“搭便车”现象使企业的投资与收益不匹配。这种情况导致国内每年发布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企业发展依靠不是依靠科技进步,而主要是依靠商业模式和低端的价格竞争。
多年来,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简称香港应科院)在技术合作和产业推广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对国内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颇有借鉴意义。与大陆许多学术研究机构有别,应科院的设立宗旨是“通过应用研究协助发展以科技为基础的产业”,因此香港政府在成立该公司时是采用了一种自下而上、从应用市场到技术研发的“倒装”运营模式。应科院涉及的技术研发范围均围绕具体应用市场展开。除了以应用市场为技术研发目标外,应科院还有六点主要目标,分别为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香港培养人才、吸引海外人才到香港、培养科技企业家、鼓励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以及为学术研究和产业化搭建桥梁。应科院已经将这些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内容,例如建立行之有效的产业化运营模式、通过各种渠道为业界转移技术和人才等等。
2012应科院科技项目推介会现场
在近日深圳举办的“2012应科院科技项目推介会”上,香港应科院行政总裁张念坤博士向与会者介绍了其辖下六大事业群组。
六大事业群组推介,通讯技术成重点
六大事业群组包括:通讯技术群组、企业与消费电子群组、集成电路设计群组、材料与封装技术群组、生物医学电子组及信息研究室等研发组。包括4G/LTE小基站基带技术、宽带电缆接入技术、云端上的电子学习应用、远程健康照护技术平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芯片与Android、图像处理、绿色能源、显示系统、封装与传感、计算机辅助病理诊断、脉诊测量、社交媒体分析技术和中小企业中云存储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120项研发项目。
在六大群组中,移动通讯一直是香港应科院的重点发展方向,截至2011年底,香港应科院在通讯技术群组方面,已授权技术予超过60家客户,专利申请达133项(其中52项已授予专利权),并获得12项奖项。研发技术包括:移动数码电视广播、LTE、移动WiMAX技术、WiMAX基站平台,及为移动电话和无线器件提供天线技术解决方案等。可应用于消费产品的研发项目包括T-DMB移动电视便携多媒体播放器、移动互联网终端、适用于移动电话的先进微型摄像模块及为新一代移动显示系统而设计的高质微型投影系统。
据介绍,香港应科院通讯技术群组自2008年中已开始研发4G(TD-LTE)无线通讯技术,研发内容包括了终端和微蜂窝基站(小基站)的核心技术,并已成为全球领导者之一。应科院的TD-LTE终端基带核心技术包括了应用于硬件原型机上的全部物理层和低MAC层的参考设计。硬件原型机包括了FPGA、DSP和CPU等可编程组件。其中TD-LTE终端基带核心参考设计已经转让给创毅视讯。在香港应科院的协助下,创毅视讯完成了世界上首款TD-LTE终端基带芯片的流片。该芯片被中国移动选用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TD-LTE实验网演示。除此之外,香港应科院的TDD和FDD的参考设计同时也转让给了全球领先的小基站解决方案供货商比克奇(Picochip)公司,并在2010年的全球移动通信大会上展示了其小型盒装基站。
通讯技术群组还拥有具竞争力的天线设计和射频系统技术,并拥有全球领先的射频技术团队。其重点技术包括天线/射频讯号隔离技术、多频化、波束形成、射频系统技术、效率及增益改善。针对庞大的中国市场,应科院通过提供重点射频技术包括多天线输入输出、零中频架构、低噪声、高线性度的前端技术,协助香港进一步确立在大中华地区的技术领导地位。
香港应科院TD-LTE产品介绍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应科院的集成电路设计群组(ICD)。ICD的研究重点主要有两方面:便携式模拟及混合讯号设计(PAD)及应用系统芯片设计(ASD)。具体项目包括:电源管理集成电路、高速数据传输集成电路、低功耗数据转换器、综合性LED驱动器/控制器、LCD显示图像改善控制器、固态存储控制器、评测IP质量高低的通用平台及纳米系统级芯片设计。此外,群组也在器件模型和太阳能材料等领域进行研究和开发。由于集成电路的设计愈来愈复杂,业界也要求降低成本,因此,与硅相关的处理也就趋向采用更精细的几何形状设计。应科院正在研发的纳米系统级芯片(SoC)设计平台,能增强本地集成电路业界的竞争力。这个设计平台包括先进的纳米SoC设计知识及常用的IP软核和IP硬核,使在纳米系统级SoC设计过程中,既可减省花在设计上的心力,又可提升质素。
[!--empirenews.page--]
应科院纳米设计平台
当集成电路设计在效能和实践上愈趋复杂,IP重用的机会亦大大增加。为了减少研发成本,尤其是第三方IP的授权费用,应科院之纳米系统级芯片设计平台已备有常用的IP硬核。此外,平台也拥有其它过程节点上的独立IP软核,如SSD控制器、USB3.0和8051MCU核。利用这个平台的IP和方法等丰富内容,可以开发出各式各样的系统级芯片。
近年,集成电路设计群组为香港和内地──尤其是珠三角区的客户提供了服务、咨询、IC芯片、IC核、IC设计单元库和方法等,对客户的IC产品举足轻重,增加了国内IC厂商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先进纳米SoC设计技术
创新商业模式,提供技术转化支持
据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高级经理陈建龙先生介绍,香港应科院目前已与国内300多家企业进行合作,签订超过500项合约。此外,在商业模式上香港应科院也有创新。对于国内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没有资金实力支付昂贵的专利授权,而采用香港应科院的非专属授权,仅需要交纳10%的授权费,就可以进行产品开发。此外,另一种合作是通过分拆
其中企业不仅是得到技术支持,还会得到应科院免费提供的产品分析和竞争者分析,对合作企业的产品路线进行分析和重新定位,加速产品的开发周期。另外,针对500万港币以上的合作项目,香港政府还有特别的优惠政策。
香港应科院行政总裁张念坤博士
为了确保研发项目能够成功产业化以及搭建有效的产业化运营模式,香港政府在成立应科院的初期便制定了一些运营规则。香港政府创新科技署每年都会拨一笔科研基金给应科院,为了保证这笔基金可以有效地用在可切实产业化的研发中,政府对研发立项有特别的要求,这也决定了应科院的四种产业化运营模式:一是特许授权,即企业必须投入占科研项目成本若干百分比的资金,应科院才可正式对研发项目进行立项,而对方对研发成果享有非独家特许授权,并可分享产品利润;二是签订研发合约,即可按客户的个别要求而定制研发项目,但企业须负担100%的科研成本;三是与企业签订合作项目,即企业所投入的资金占科研项目成本至少30~50%,可享有独家的专利/知识产权,并可分享产品利润;四是业务分拆,即研发项目可被企业或投资者收购,并进行商品化。由于用企业先期投入作为研发成果产业化的保障,因此以上运营模式可有效地为应科院的技术研发把握方向。
应科院还是一个为香港招揽人才、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的有效平台,这一点在应科院的企业分拆案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2004年,应科院光电子构装技术及相关资产以1.09亿港币出售给新科实业有限公司(SAE);2005年,Marvell收购了应科院的有线IP,并在香港成立了研发基地,其研发团队主要来自应科院;2006年,Altai收购了应科院的WiFi天线技术后于香港成立了高科技公司;2010年,应科院将独家专利技术授权给爱佩仪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而这家公司正是由6名前应科院员工所共同成立。据悉2012年,应科院的LTE专利有望年内实现分拆。
在此次推介会上,许多企业对香港应科院的技术成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文创科技有限公司的“高效能LED”项目、福建梅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口腔内牙模三维数字扫描系统”、福建安明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灯控模块”等三个项目在会上分别与香港应科院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或合同),另有7家企业表示了合作意向,将于会后继续沟通交流。
香港应科院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