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公司转型 工业储能成先进电池制造新战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制造钠离子电池的创新公司——阿奎昂能源公司(AquionEnergy)在3月宣布该公司的电池已经成功,首个工厂将在2013年投产。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唐纳德·山德维(DonaldSadoway)的“液态金属电池”公司(Liquid MetalBattery)也获得了来自包括比尔·盖茨等在内的1500万美元投资——这两家新兴公司都以突破性的、新一代电池技术为核心竞争力,并因在大规模电力储能方面的应用潜力被普遍看好。
同时,以A123系统公司(A123Systems,以下称“A123”)为代表的一大批昔日的明星企业——锂电池公司们,正在努力开发大规模电力储能业务,希图借此熬到电动车市场快速增长的美好未来。就在10月16日,A123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江森自控(JohnsonControls)将收购其汽车电池业务,而A123继续在电网和后备电力电池领域开展业务。
新能源领域的创新,需要的不仅在未来具有足够潜力的新技术,还有资金注入、对市场的敏锐判断以及工程制造上的充足经验。这几个因素,通用电气几乎全部具备,它能否成为最先探出生路的先锋,像摩西一样带领这批新型电池企业冲破电动交通领域的萧条?
通用电气位于纽约斯克内克塔迪的、生产钠盐电池Durathon的工厂
先进电池制造商的新目标
从去年年底开始,美国政府努力打造的整个电动汽车电池产业都遭受挫折。曾得到奥巴马政府2.5亿美元贷款的明星公司A123刚刚申请破产保护,它一共筹集到将近10亿美金,而目前资产4.598亿美元,债务3.76亿美元;另一家获得1.2亿美元基金的电池制造商恩那德尔公司(EnerDel)的母公司恩那1号(Ener1)进入了破产保护期。
电动和混合动力车的销售欠佳,导致在电池这块并不大的市场中,却有太多的竞争者,产能和市场需求相比严重过剩。这有点像一个难以突破的恶性循环:电动车市场发展缓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价格过高,而其高价的主要原因在于昂贵的电池——成本至少是1万美元;但另一方面,市场需求量不够的话,电池的产能就上不去,电池的成本自然就降不下来。而且,这样的情况在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好转,“由于美国政府的投入,全球电池生产能力至少到2015年都会超过实际需求。”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丹恩·噶尔维斯(DanGalves)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制造业巨头通用电气为他们的新电池——钠盐电池Durathon定制的市场路线便显得更为正确——为电信行业提供备用电源,以及公共电力的电网级应用,虽然通用电气研发Durathon的初衷和A123们一样,是为了将之应用于混合动力交通。
2001年,通用电气运输部门接到一项任务:让柴油动力火车头的能效更高,如回收刹车时的热能,以及减少排放。在研究了镍氢电池、锂电池、铅酸电池等当时较为成熟的电池技术后,通用电气的科学家团队将目光锁定在了钠金属卤化物电池技术。随着研发的日趋成熟,通用电气却敏锐地发现电池应用于混合动力交通的时机并不成熟,他们必须另寻出路。由于该电池的能量性非常突出,其市场最终被确定在了能源领域——这是通用电气之前从未涉及的领域。当2009年5月,通用电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JeffreyImmelt)宣布通用电气将建立新的电池业务时,说,“我们不仅仅是发明了一种新电池,更是创造了一项新业务”。
很快,挣扎中的电池厂商们也意识到必须开拓交通之外的新业务,增加产能、降低成本、度过瓶颈,熬到电动车市场繁荣的未来。A123公司今年6月宣布其最新技术可让锂电池在更高和更低温度下正常作业,非常适于用于微电网和通讯备用电源。
作为全世界最大力推动电动和混合动力交通的两个国家之一,中国的电池制造商也面临和美国企业同样的情况,转型自然不落人后。比亚迪已经在去年11月和中国南方电网携手完成了中国最大、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座兆瓦级的铁电池储能电站的建设以及并网工作。
如果说铁电池、锂电池制造商们是为了求生而不得不另辟自留地,通用电气是及时悬崖勒马、弃暗投明;那些一开始就明确瞄准储能市场的新兴电池制造商则是志在必得,比如阿奎昂能源公司和液态金属电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