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洗刷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之耻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数的西方企业与学术机构能妥善应对中国的“IP地 雷”,与当地建立成功的伙伴关系并赢得市占率;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陈东敏(Dongmin Chen)在接受EETimes 美国版编辑访问时表示:“中国是复杂的。”而这正是他着力之处。
陈东敏目前也主导北京大学的科技研发部门,是一个名为“开放创新平台(Open Innovation Platform)”计划的幕后推手;他解释,该计划是要在寻找投资项目的中国风险资金业者,以及中国各大学或新创IP供货商(无论东西方)之间扮演媒合角色。陈东敏曾是美国硅谷创业家,并曾执掌哈佛大学(Harvard)量子组件物理实验室(Quantum Device Physics Lab)长达15年。
根 据陈东敏指出,如果“开放创新平台”计划成功,可望为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带来深远影响;无论是中国科技业者、相关大学院校与政府机构,都在寻求来自西方的更 多技术转移。这类活动过去因为中国在IP保护上的不良纪录而受到阻碍,陈东敏是赌上了北京大学以及他自己的专业声誉来正视这个问题,其目标是藉由开放平台 来宣示中国保护智财权的承诺。
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陈东敏
在不久前于北京举行的一场论坛中,针对中国科技部一位官员指“借用、消化、重新发明并创新”外国技术是中国可采取的作法,陈东敏公开表示不赞同;他响应,这种作法在其它国家的眼中就是侵犯知识产权。(请点击这里查看《跟中国做生意,会担心自己的技术被偷走?》)
陈东敏了解,IP保护是中国最大的缺点之一,因此其“开放创新平台”特别着眼于这样的现实,希望能促成在国际性协议之下的技术转移到中国。该计划有三大目 标:一是为初期阶段的新创公司分担风险,二是协助海外与中国本地大学院校与中国投资者接轨,三是从基础上改变中国新创公司的经营模式、让它们能繁荣茁壮。
陈东敏表示,无论是中国或美国的新创公司“夭折率”都太高;而且目前风险资金业者的热门标的是软件,较不关注硬件。另一个较大的问题是:“没有人专门投资制程或是材料技术升级等领域。”藉由指派技术专家、创业家或是北京大学校友负责不同“媒合”任务,陈东敏认为“开放创新平台”能拉拢更多准备IPO的企业与中国本地投资者。
此外陈东敏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私人资金转向更低风险的投资项目,大学院校所拥有的IP更常被局限在校园中无法出头;在此同时,全球各大学院校都在寻求中国本地的合作伙伴,或是能建立研发联盟。例如在今年6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就在上海成立了一个创新中心(UW–Madison Shanghai Innovation Office),目标是做为该校进一步耕耘中国市场的前哨站。
事实上,这类“创新中心”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随处可见;不过陈东敏表示,其挑战不在于竞争日益激烈,而是仅委托几位专门人员负责营运这类机构是否足够?常见的问题是要找到中国本地的人才来协助中心的营运,并能够与中国相关政府机关建立紧密关系。他进一步指出:“虽然中国有各种地方与中央补助资源,但要拿到补助并不容易。”其开放平台将能协助这些大学院校与企业有效率 地取得更多资金并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新创公司与西方同业的发展模式不太一样,在1980年代与2000年,中国新创公司主要 是从大学院校独立出来;陈东敏表示,在过去十年,有越来越多中国本地大学院校让教授出去成立新创公司,但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教授们是否能由研究人员顺利转换身分为CTO,然后成为称职的制造部门主管、甚至CEO。
也就是因为大多数教授们并没有接受过企业经营的训练,中国新创公司往往最后“不得善终”。“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万事通;”陈东敏指出:“我不打算聘用终身职教授来执行这个计划或是经营新创公司,我们需要来自外部的创业人才,可承担领导计划的风险,也具备争取国家补助的能力。”
陈东敏解释,未来那些教授或是创业家的薪资,将来自于他们自己负责的计划,并不是由北京大学提供;不过他也表示,该平台将为寻求创业协助的对象,提供北京大学的技术资源、该校教职员的专业知识以及博士后研究生等。
到目前为止,北京大学对于陈东敏的技术转移提案响应都很积极;该校纳入陈东敏的计划,有部分原因是他承诺以逐案审查的模式来资助新创公司,这种方法能消除旧 有人际关系、偏袒等因素,而是以一种新的评判基础来媒合投资人与值得投资、保护知识产权的项目。“中国有资金;”他重申:“但中国需要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订定规则并使程序透明化。”
编译:Judith 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