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举报潮 近四成申报企业倒在最后一公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按照证监会最新公布统计信息,今年以来,创业板申报项目中被终止审查的多达33家,被中止审查的企业也有14家,十分之一的企业倒在发审会之前。主板和中小板申报企业也不安宁,截至7月20日,包括山东金创在内的7家企业被中止审查,更有皇明太阳能等14家企业撤回上市材料。
证券公司投行部门对这一数据最为敏感。在《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中,包括华泰联合证券、平安证券以及东方证券等投行部门高管都谨慎认为:“大面积被终止审查,和预披露提前有一定关系。”
中信证券投行部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预先披露大幅提前后,被阳光暴晒的时间长了,证监会审核中的IPO项目几乎都会遇到举报。”只要是实名举报,证监会发行监管部门都要受理。
本报记者从证监会创业板部了解到,预披露提前后,舆论监督铺天盖地,举报比以前更多,导致预披露之后的审核进度推进较慢。与此同时,中介机构的压力随之增大,举报信中反映的问题,投行、会计师以及律师会被要求进一步核查。
东方证券投行部的一位高管告诉记者:“举报并不可怕,很多时候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中介机构在核查过程中遇到障碍,核查不下去,发行监管部门会对这类项目进行劝退。”
“在发审委阶段,每年过会200家-300家,目前的上会通过率达到70%-80%,而进入初审中的企业达到700家,证监会已经受理的企业早已超过1000家,按照目前的IPO速度,一半以上的企业走不完上市之路。”中信证券上述投行部人士称。
预披露杀伤力
2月1日之前,申报企业只需要在发审委会议召开前5天预先披露招股说明书申报稿,而IPO新政将披露时间提前至初审会之前,大约提前了1到3个月。
本报记者从证监会和投行部门了解到,预披露在今年下半年还会进一步提前,证监会可能在刚受理材料时就披露申报企业的材料。这意味着,企业在过会前半年将接受来自竞争对手、媒体、反向公关公司的广泛质疑。发审过程中,对申报项目的举报成风现象,竞天公诚一位专注IPO事务的律师告诉本报记者,上半年亲眼看到有律师举报正在过会的项目,质疑其主办律师在尽职调查中有未披露的事项,对股东核查不够严密,遗漏了一些重要股东。
“上述被同行举报的项目最终过会,但是律师因为失职被证监会约谈,虚惊一场。”这位律师还称,今年以来,证监会对律师工作从合法合规审查,扩展到了企业的独立性和关联交易问题。
外界只是看到预披露中的律师工作报告,其实背后的核查任务越来越重。在一些项目的反馈意见环节,律师也被要求核查五大客户的背景,主办律师要去全国各地调取这些客户的工商材料。而投行则要对重要客户做见面访谈。
中信证券投行部的人士告诉记者:“分不清哪些项目是直接因为举报而终止,但是IPO项目几乎都会遇到举报。一种是竞争对手的举报,这是‘真举报’,就是想把项目拉下马。还有一种是举报产业链,靠举报赚钱,比如一些反向公关公司罗列公司的问题,实际是为了赚公关费用。”
证监会也知道有这样一条IPO举报产业链,而且大部分举报并不靠谱,但是遇到实名举报证监会都会受理。
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分综合处、审核一处和审核二处,在反馈会环节,会从财务和法律角度出几十道大题,让中介机构进一步核查落实。投行、会计师和律师会迅速作分工,分别解决这些问题。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预审和反馈会环节,申报企业主动撤回材料的情况,比统计中的要严重得多。全年撤回材料的项目,实际上比被发审委否决的项目更多。
中信证券上述投行部人士告诉记者:“被终止审查的企业,一些是被证监会劝退,大部分是自己主动撤材料的。还有一些企业停在初审中,实际也被中止审查了,最长的可以在初审状态停留7-8年,富力地产已经停了5年以上。”
创业板重灾区
实体经济不景气,很多企业业绩比较难看,而另一方面,好的上市资源也在减少。本报记者了解到,对于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材料报到证监会,很可能都不被受理。
具体到行业,光伏和光热行业成为被劝退的重灾区,罩着新能源光环的太阳能产业,被PE和投行簇拥着奔向A股,现在却成了一个产能过剩的行业。华泰联合证券投行部的人士称:“太阳能行业本身业绩下滑严重,上市的难度越来越大。”
以数据为证,在创业板申报中,截至7月20日,江苏辉煌太阳能、日地太阳能发电、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被终止审查,恒基光伏由于反馈意见不及时,被创业板部中止审查。
平安证券投行部的北京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创业板的项目,对企业成长性要求更加严格,如果报告期内业绩不能持续增长,实际已经不符合发行条件,遇到这种情况,申报企业会主动撤材料。”在主板申报中也有两家太阳能企业中招,5月10日,欧贝黎新能源科技被终止审查。6月27日,皇明太阳能由于非经营性资产过大、业绩不佳、持续盈利能力存疑等问题,主动撤回材料。
业绩变脸,无法支撑上市条件,这应该是“终止审查”的症结所在。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今年5月份上市的太阳能灯具企业珈伟股份,短短两个月时间业绩就下滑,成为一个负面案例,直接影响了后续的创业板项目。”
7月13日,珈伟股份公告称,报告期内预计实现净利润240万元至340万元,同比去年的净利润5780万元下降94.12%至95.85%,而这家创业板公司5月11日才上市。
今年以来,上机数控、思可达、鹿山新材三家太阳能企业在发审会上被否,算上被终止审查的三家企业,太阳能IPO审核非常严酷,可是仍然有浚鑫科技、福莱特等企业进入初审,中来光伏、捷佳伟等企业向证监会申报上市材料。
红塔证券的一位投行部高管则认为:“根本原因是PE和投行对一些行业投资过热现象没有深刻认识,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中,一些行业面临阵痛,业绩大面积下滑,更多企业,特别是创业板公司会在下半年撤回上市材料。”
被终止上市的创业板申报企业中,来自新材料以及电子电器行业的比重较大,主要原因仍然是行业周期波动,企业持续盈利不足。
纠结过会率
目前,主板和中小板有7家申报企业被中止审查,创业板有14家。申报企业被“中止审查”,表示还没有撤材料,还可以恢复审查,但是危险系数也很高。
平安证券上述投行部高管告诉记者:“以前中止审查的项目较少,在去年底,反馈意见环节限定了一个月的时间期限,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核查事项,要主动申请中止审查。”[!--empirenews.page--]
对于中止审查的情况,投行会和发行人进行协商,遇到不符合发行条件,或者判断重大事项可能导致项目失败,会主动撤回材料。
今年上半年,创业板发审会过会率一度高达87.5%,主板和中小板也高至80%。不过,企业在通过反馈会和初审会后,才有资格到发审委员那过会,算上被终止审查的情况,实际过会率迅速降至60%左右。
按照证监会发行部的数据,2011年的整体上市通过率为75.88%,2011年的通过率为62.86%。由于撤材料的情况迅速增多,今年的通过率很可能只有60%。
2010年全年申报企业撤回材料的只有47家,2011全年为84家,而今年7月20日以前,撤材料的企业已经达到47家,今年很可能是撤回企业数最高的年份,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新股发行改革,让很多企业不是被发审委否决,就是被外界质疑吓退了。
在二级市场进入低谷时,监管层依然高姿态表示,不会以行政方式暂停新股发行。不过,说归说,不代表这么去做,在实体经济和二级市场双重挤压下,一级市场已经开始减缓步伐。投行人士看到,发行部门在以实际行动控制IPO的规模,比如控制大盘股发行、劝退业绩下滑的申报企业。
据万得资讯统计,今年6月份只发行了15只股票,实际募资92亿元,创下2月份以来的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