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电子 > 消费电子
[导读]“Intel Inside”,是PC时代无法抗拒的潮流。可谁曾想,英特尔将“Intel Inside”标在智能手机上,却走了近6年“弯路”。移动互联,对于PC时代坚若磐石的Wintel联盟(微软和英特尔)更是一个全新战场,老搭档微软的处境

“Intel Inside”,是PC时代无法抗拒的潮流。可谁曾想,英特尔将“Intel Inside”标在智能手机上,却走了近6年“弯路”。
移动互联,对于PC时代坚若磐石的Wintel联盟(微软和英特尔)更是一个全新战场,老搭档微软的处境也不乐观。毕竟,颠覆自我是最为痛苦的历程。
2006年,英特尔将连续亏损的手机芯片部门XScale卖给了Marvell;2007年,iPhone横空出世,并引发全球追捧的狂潮,之后Google以安卓激活智能手机大市场,一时间,高性能、低功耗处理器的巨大需求被引爆……这可是英特尔不曾料想的。
6年之后,英特尔终于回归。然而,战事升级。
新战役的最大不同在于,这次英特尔手机芯片采用X86架构,这个原本因耗电量问题被挡在手机市场之外的架构已经经过技术升级改造;但当今主流手机芯片市场早以ARM架构为主导,而且,德州仪器(微博)、高通(微博)、NVIDIA等都是强势盟友。
英特尔想赢,但凭什么能赢?
从财报数据看,英特尔形势一片大好。2012年1月20日,英特尔公布2011年全年收入达540亿美元,运营收入为175亿美元,净收入为129亿美元,每股收益为2.39美元,均创下历史新高。但是,为什么近两年英特尔却难以登上全球科技版头条,取而代之的却是苹果、谷歌以及Facebook。
有一种略显鄙夷的论调是,英特尔已被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时代抛弃,从“Intel Inside”变成了“IntelOutside”。
英特尔总裁兼CEO保罗-欧德宁对2012财年的预测是:期待以超级本、数据中心、安全产品以及基于英特尔架构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带来令人兴奋的全球增长机遇。
显然,要延续PC时代的辉煌,要反转移动互联市场的竞争格局,英特尔势必决战2012。
“2010年是思考的一年,2011年是调整的一年,2012年是证明的一年,”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叙对《英才》记者坦承。
量级“革命”
如果将6年前卖掉手机芯片部门视作一个失误,那么,英特尔近两年一直在弥补遗憾。
“英特尔收购英飞凌无线部门,花费数十亿美元竞购北电无线通信专利,以及投资一些软件公司,实际上正在加快扭转局面”,Gartner研究总监盛陵海对《英才》记者称。
2010年8月,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英特尔连续两次并购:斥资14亿美元收购英飞凌无线部门;以76.8亿美元收购安全软件厂商McAfee。前者,希望整合英飞凌3G以及最新的LTE技术进入英特尔处理器;后者,短期看,是将McAfee安全技术整合到PC,长远看,则是寄望为智能手机等多种移动终端提供安全保护。
其实,收购McAfee是英特尔史上最大一笔收购。当期,英特尔还收购了德州仪器电缆调制解调器业务,按照欧德宁的话说:这够“消化”一段时间了。
但是,真正转型之痛并不在于收购与整合,而在战略层面。
“22纳米芯片是英特尔最后一代通用芯片,从那以后英特尔全是做SOC(System on Chip系统芯片)。”杨叙认为,英特尔最大的战略调整在于放弃了通用芯片,而它正是当年成就英特尔在PC时代辉煌的利器。
反观移动互联市场,不再是PC一枝独秀,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超级本等多终端百花齐放,融合中又有差异化的趋势,让SOC这种根据不同产品形态设计芯片的技术逻辑,变得顺理成章。

但技术路线引发的英特尔内部转型并不轻松。

“设计理念、工程人员配备等方方面面都要做大调整”,杨叙称,今后专门有一批人做超级本的SOC芯片,专门有一批人做智能手机的SOC芯片,不再是一批人共同研发一个芯片,一同植入笔记本、台式机和服务器。

不过,盛陵海指出,手机芯片都可以称为SOC,考验在于集成度高低,这将决定手机在成本上的竞争力。若想参与竞争,必须先达到苹果和三星(微博)在ARM架构上同一量级的集成度。英特尔收购英飞凌已经是瞄准大方向,目标是制造出集成度更高的单芯片。

作为一家以计算出身的公司,英特尔从终端到云端的数据处理实力毋庸置疑。但是,旧印象让英特尔颇为困惑,计算似乎只发生在PC中,当全球PC增速放缓时,英特尔也将受到拖累。

“这是很大的误解”,杨叙也并不认同超级本是一款苹果iPad之下的被动产品。以计算为核心竞争力,“通吃”云端到终端上下游,以超级本为突破口,在笔记本与平板电脑等多元产品形态玩“跨界”,以SOC应万变,这才是英特尔的野心。

正如欧德宁所言:放弃通用芯片做SOC,和当年放弃Memory做CPU,是一个量级的“革命”。

与ARM较量

不过,若与成熟壮大的ARM阵营较量,除了长期积累的计算实力,还待考验的是英特尔的半导体制造工艺。

“最大的手机芯片厂商是高通,尽管芯片设计不错,但是制造全交给台积电,台积电28纳米技术,其实就是英特尔32纳米那一代”,杨叙直言。

海外分析师曾大胆预言,在移动领域,英特尔将在三年之内超越高通。其中,High K工艺将起到关键作用,这种材料绝缘值高,可提升芯片性能并控制功耗。

“台积电是第一次用High K材料做工艺,比我们晚了5年”,杨叙称。英特尔的信心在于,尽管对手设计水平一流,但制造工艺会遭遇瓶颈;英特尔起步虽晚,只要设计出来,就必定能量产。

当然,打败ARM并非易事,ARM独特商业模式可能击中英特尔的死穴。ARM并不生产芯片,只是将架构授权给芯片制造商,比如三星和高通,收取芯片单价1%-2%的版费。同样,电子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均可以获得ARM架构授权,如此一来,ARM能将开发成本分摊到整个产业。ARM在体量上无法与英特尔抗衡,却能像一只恼人的拦路虎无处不在。

“ARM的商业模式,等于让英特尔一家厂商去迎战高通、三星、NVIDIA等一群厂商,与PC时代对比,ARM和英特尔像是位置互换”,盛陵海称。

目前,英特尔在智能手机上的首批盟友包括联想、中兴和摩托罗拉,率先开拓的是中国与印度等新兴市场。最新战况显示,英特尔若想在移动市场分一杯羹并不是难事,但未来如果不争取到世界级的OEM合作伙伴,比如三星、苹果或HTC,大格局很难被打开。

PC时代,英特尔与微软拥有坚固的Wintel阵营;移动互联时代,手机操作系统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安卓上,谷歌首选仍是ARM,英特尔必须投入大量工程师来应对;在苹果iOS上,两家大公司的政治因素,将可能限制苹果切换到X86平台;在Windows手机操作系统上,微软与诺基亚战略性联盟,而MeeGo的“流产”,对于诺基亚与英特尔而言并不是一个愉快的经历。于是,一家独大的芯片业竞争格局将不复存在。 [!--empirenews.page--]

“相对ARM而言,英特尔X86架构还是有一些兼容性和历史性的包袱,要将手机处理器SOC集成度、功耗以及性能提升上去,仍有一定挑战”,盛陵海认为,如果英特尔能尽早推出22纳米,乃至14纳米的手机芯片平台,才有比较好的机会去挑战现有厂商。

反观移动互联市场,不再是PC一枝独秀,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超级本等多终端百花齐放,融合中又有差异化的趋势,让SOC这种根据不同产品形态设计芯片的技术逻辑,变得顺理成章。

但技术路线引发的英特尔内部转型并不轻松。

“设计理念、工程人员配备等方方面面都要做大调整”,杨叙称,今后专门有一批人做超级本的SOC芯片,专门有一批人做智能手机的SOC芯片,不再是一批人共同研发一个芯片,一同植入笔记本、台式机和服务器。

不过,盛陵海指出,手机芯片都可以称为SOC,考验在于集成度高低,这将决定手机在成本上的竞争力。若想参与竞争,必须先达到苹果和三星(微博)在ARM架构上同一量级的集成度。英特尔收购英飞凌已经是瞄准大方向,目标是制造出集成度更高的单芯片。

作为一家以计算出身的公司,英特尔从终端到云端的数据处理实力毋庸置疑。但是,旧印象让英特尔颇为困惑,计算似乎只发生在PC中,当全球PC增速放缓时,英特尔也将受到拖累。

“这是很大的误解”,杨叙也并不认同超级本是一款苹果iPad之下的被动产品。以计算为核心竞争力,“通吃”云端到终端上下游,以超级本为突破口,在笔记本与平板电脑等多元产品形态玩“跨界”,以SOC应万变,这才是英特尔的野心。

正如欧德宁所言:放弃通用芯片做SOC,和当年放弃Memory做CPU,是一个量级的“革命”。

与ARM较量

不过,若与成熟壮大的ARM阵营较量,除了长期积累的计算实力,还待考验的是英特尔的半导体制造工艺。

“最大的手机芯片厂商是高通,尽管芯片设计不错,但是制造全交给台积电,台积电28纳米技术,其实就是英特尔32纳米那一代”,杨叙直言。

海外分析师曾大胆预言,在移动领域,英特尔将在三年之内超越高通。其中,High K工艺将起到关键作用,这种材料绝缘值高,可提升芯片性能并控制功耗。

“台积电是第一次用High K材料做工艺,比我们晚了5年”,杨叙称。英特尔的信心在于,尽管对手设计水平一流,但制造工艺会遭遇瓶颈;英特尔起步虽晚,只要设计出来,就必定能量产。

当然,打败ARM并非易事,ARM独特商业模式可能击中英特尔的死穴。ARM并不生产芯片,只是将架构授权给芯片制造商,比如三星和高通,收取芯片单价1%-2%的版费。同样,电子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均可以获得ARM架构授权,如此一来,ARM能将开发成本分摊到整个产业。ARM在体量上无法与英特尔抗衡,却能像一只恼人的拦路虎无处不在。

“ARM的商业模式,等于让英特尔一家厂商去迎战高通、三星、NVIDIA等一群厂商,与PC时代对比,ARM和英特尔像是位置互换”,盛陵海称。

目前,英特尔在智能手机上的首批盟友包括联想、中兴和摩托罗拉,率先开拓的是中国与印度等新兴市场。最新战况显示,英特尔若想在移动市场分一杯羹并不是难事,但未来如果不争取到世界级的OEM合作伙伴,比如三星、苹果或HTC,大格局很难被打开。

PC时代,英特尔与微软拥有坚固的Wintel阵营;移动互联时代,手机操作系统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安卓上,谷歌首选仍是ARM,英特尔必须投入大量工程师来应对;在苹果iOS上,两家大公司的政治因素,将可能限制苹果切换到X86平台;在Windows手机操作系统上,微软与诺基亚战略性联盟,而MeeGo的“流产”,对于诺基亚与英特尔而言并不是一个愉快的经历。于是,一家独大的芯片业竞争格局将不复存在。

“相对ARM而言,英特尔X86架构还是有一些兼容性和历史性的包袱,要将手机处理器SOC集成度、功耗以及性能提升上去,仍有一定挑战”,盛陵海认为,如果英特尔能尽早推出22纳米,乃至14纳米的手机芯片平台,才有比较好的机会去挑战现有厂商。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