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维内忧外患 或引入国有资本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走还是留?这问题着实让张明(化名)犯了难。上周,他所在的赛维LDK(LDK:NYSE)大幅裁员一事被闹得沸沸扬扬,但对于张明来说,这却并不是他想离开自己服务了三年的公司的真正原因。
作为赛维LDK位于苏州组件生产公司的一名销售,在过去的几个月,张明目睹了销售团队中的很多伙伴陆续离开,“大家都是主动辞职的,公司里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们很灰心。”
实际上,尽管对绝大多数光伏企业而言,眼下都正在经历难熬的寒冬,但对于赛维来说这个冬天可能还要更加的严酷一些。
从2005年创立之初到今天,赛维因其对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有近乎偏执的追求,已经成为全球垂直一体化产业最全面的光伏产品制造商、开发商、分销商和系统集成商。“但这每个环节却也都是它的"包袱",使得赛维在财务上一直问题比较大。”一位光伏行业分析师表示。
这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赛维去年三季报显示,其负债27.47亿美元,负债率高达227%,为全行业之首。
除了负债率过高之外,外界及赛维内部也不断地有质疑称,光伏公司过去所崇尚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已不符合眼下产业的发展。虽然赛维已经把重点转至组件销售,但短期内难以获得英利绿色能源(YGE.NYSE)和尚德电力(STP.NYSE)相似的市场认可度;在硅片方面虽属世界一流,但在成本上,已经做不过保利协鑫(03800.HK),难以维持利润率。
张明所见到的问题还要更多一点。尽管不像新余硅片厂裁员那样受到关注,但从清明开始,张明所在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也已经开始放假,约有近3000名工人不知何时能够复工。
“赛维之所以推迟2011年四季度财报的发布,肯定与其财务问题有关。”前述光伏行业分析师认为。
在新的金融和政策环境下,彭小峰和赛维能不能平安度过这个行业的寒冬?
战略失策
百世德在吴中建了一半的厂房成为了烂尾楼
2005年7月,此前在苏州从事劳保用品生产的彭小峰转行成立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3月,LDK投产75兆瓦硅片产能;2007年6月1日,赛维成功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
相伴而来的,彭的个人财富也一路飙升。生于1975年的彭32岁便以400亿身家排名胡润百富榜第六,成为中国能源行业的首富。
但由于发展过快过猛,赛维的名字总是与“资金链濒临断裂”、“财务成本过高”联系在一起。
2008年,彭小峰在赛维江西新余总部几公里之外的一个镇上,筹集120亿元资金开始建设1.5万吨的多晶硅工厂,这将让赛维成为全球最大的硅料制造商。
这样的投资也许不能概括为盲目。在2005年,彭小峰选择硅片切入光伏行业时,硅料价格只有40美元。2007年底,全球的多晶硅价格飙升至300多美元。
然而赛维并未赶上多晶硅行业如日中天的好时代。2009年初,赛维的多晶硅厂才建了一半,价格就跌至40美元/公斤。一位赛维LDK内部人士介绍,起初赛维有打算在2011年将硅料业务分拆出来在香港上市,“计划是融资30亿元,但是这个计划被顺延至2012年。”
但赛维的这个目标并不那么容易实现。“英利的六九硅业已经开始出现固定资产减值,而我认为这样的情况也会出现在赛维。”一位美股分析师表示,赛维的硅料厂一直是产能上不去、成本下不来,前期投资过大导致盈利难以发挥,难免将大规模的减值。
2008年彭小峰带着20亿美元冲入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成立百世德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由彭旗下的柳新集团投资,落户在苏州吴中工业区。后成为赛维LDK的控股子公司。
按照最早的规划,百世德应该在2008年底前投产,项目将分五期建设,2009年底预计实现产能1000兆瓦。电池稳定效率在8.5%-9%,并将在2010年提高至10%-12%。
可惜的是百世德的工厂还没有建好,全球多晶硅的价格开始猛跌,薄膜电池在价格上的优势不再明显。此时,彭小峰再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百世德,建了一半的厂房成了烂尾楼。
这个只有钢结构的工厂,已经默默地在吴中工业区内被风吹雨打了3年。与其一条马路之隔,便是赛维位于苏州的组件厂。
一些传言认为,苏州组件厂放假,是因为百世德的工厂建设拖欠了不少当地承建商和供应商的资金,债主一直在组件厂闹事,迫于无奈才做出放假的决定。
但张明给出了另外的解释,苏州的组件厂产能是800兆瓦,南昌组件厂1.5GW的产能已足够大,能满足公司的出货需求,所以决定暂停苏州厂的生产。“办公室的行政人员依旧上班,但是工厂都停工了,也不知道会停到什么时候。”
赛维LDK新闻发言人李龙吉并未就此问题答复本报记者,但他表示,今年一季度末以来,赛维LDK的订单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赛维LDK因此及时作出了满产计划,以应对突变的市场,初步预计二季度将会出现明显好转。“在南昌这些地方我们下游仍在大量招人。”
内部混乱
更能清晰展示赛维内部管理混乱的是赛维的工程业务
一名赛维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2012年赛维确立的销售目标是,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硅料产量1.8万吨、硅片产量3500兆瓦、电池片产量1600兆瓦、组件产量2000兆瓦;光伏系统建设1200兆瓦。“你觉得可能么?我觉得有点悬。”
这位人士透露,赛维在欧洲,尤其是德国的知名度较高,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赛维的组件在德国的售价可以比品牌较差些的产品价格高出4-5欧分。但在国内市场上,赛维远不具有这样的竞争优势。
张明透露,去年赛维在国内的组件出货量约是200兆瓦,“这几乎是凭前任国内销售总监姚峰的一己之力完成的,姚峰的离开,也让赛维今年在开拓国内市场上添了几分难度。”
在不少赛维的员工看来,彭小峰其实是个不错的老板。彭平时为人低调,有时候他会一个人去工厂的车间转转,不惊动任何一个人;对员工不吝啬,按照员工进公司的次序给每个人发相对应的期权,连清洁工大妈都不例外。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时,面临惨重的损失,彭小峰却承诺赛维“不裁员、不减产、不降薪”。
在2005年成立赛维之初,彭小峰在新余本地的国有企业招来了8名技术人员,也就是后来所谓的赛维“八大金刚”。如今除了铸锭厂厂长黄秋毛在2010年离开之外,其他的7人都还留在赛维。
但这并不是彭小峰留给员工的全部印象。早期毕业于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的彭,后于2002年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EMBA学位,但在一些人看来,他仍旧缺乏管理企业的有效方法。[!--empirenews.page--]
最近的事件便是姚峰的离开。张明透露,姚峰在去年早些时候担任赛维国内销售总监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空间,但彭却并不打算把国内市场的大权全部交给他,双方的分歧最终以姚的离开而画上句点。
更能清晰展示赛维内部管理混乱的是赛维的工程业务。前述赛维内部人士介绍,赛维的工程事业部由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朱良保主管,最早是由位于新余的赛维LDK光伏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处理相关业务,如今由赛维太阳能工程技术公司营销总监蒋世萌负责。
但是为了制衡,彭小峰又主导在合肥成立了赛维LDK太阳能电力集团,由赛维太阳能工程技术公司总经理薛怀斌负责具体事务。而且,薛可以直接向彭小峰汇报。
“即使目前电力集团只是名义上的,所有的业务还都是新余的工程公司在做。但是,一套人马被硬生生的拆成两组人,谁也不服谁。”前述赛维内部人士透露。
现在来看,混乱的管理局面至少让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张明便是受影响的员工之一。
今年早些时候,张明得知自己所在公司的关系将被迁至太阳能电力集团,而苏州的公司实际上还有组件生产的业务。“组件事业部原本是由赛维高级技术顾问曾家正主管,现在苏州的组件业务却归电力集团主管,有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向谁报告。”张明抱怨。
“尽管每一个大公司在人事上都难免存在问题,但是对于赛维来说,没有一个好的销售和市场团队,要在中国市场上做成项目的难度较大,而且,赛维还有违约的不守信用案例。”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分析。
最典型的是在中国第一个光伏特许权项目敦煌10兆瓦太阳能电站项目中的违约。上述资深业内人士表示,该项目的招标结果本来是由江苏百世德太阳能科技公司、中广核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比利时Enfinity公司的联合体,以1.09元/千瓦时的价格竞标成功。
但就在要给中广核发货的当口,赛维获得了一个欧洲的订单,而与敦煌项目相比,欧洲的订单在价格上更具有优势,于是彭小峰把这批组件先发给了欧洲。情急之下,中广核只得转而向英利购买组件。
引国有资本入股?STRONG>
公司高层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解决眼下的财务问题
事实上,为了更好的开拓市场,赛维曾高薪聘请土耳其人Songul和韩国人李硕镇担任市场总监。在来到赛维之前,Songul曾任职尚德电力和天合光能(TSL.NYSE);李硕镇则是英利的首席运营官。但两人都在赛维做得都不长。
而在前述美股分析师看来,赛维如今的问题已经不是通过加大市场开拓能力所能够解决的。
他表示,在组件上也未看到赛维有太多亮点。“与赛维走相似路线的还有昱辉阳光(SOL:NYSE)和晶澳太阳能(JASO:NASDAQ),但是相对来说,后两家公司在准单晶高效电池方面做得更好,而准单晶电池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场发展的方向。”
李龙吉并不认可这样的说法,他向本报记者表示,赛维LDK一直都在致力于高效电池的生产。“目前,赛维LDK已经可以量产效率达到19.2%的单晶电池及效率达17.5%的多晶电池,这在市场上都是领先的。”
张明则认为,赛维组件的效率和价格都不是走高端路线。“光伏组件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是由生产设备决定的,一些老企业因为要考虑投入产出比,不可能将设备更新过快,那么在效率上可能会比新公司的要弱一点,但所有的企业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张明透露,相对于公司的业务发展问题,目前公司高层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解决眼下的财务问题。“听说也有可能会引入国有资本入股。”
此类说法的背景,是我国如今对于光伏行业贷款已经有了新政策。“大型商业银行已经下文,针对光伏行业,已经贷出去的款项要尽快收回,新的项目就不再贷款了。”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说。
情况可能也不那么悲观。“如果以海外标准看赛维,那当早就无法生存了,但是在中国,一切都很难说。”前述光伏行业分析师表示。
赛维成立至今,并未少受政府的关怀。前述赛维内部人士透露,仅在赛维成立之初,新余市政府对其给予了2亿元的资金支持,“而赛维这些年对于新余市的贡献,已经超过了新余钢铁厂成立60年来的贡献。”除了新余市之外,江西省政府对赛维同样给予了各种支持,但这样的支持并不足以满足赛维高速度、大规模的发展需求。
于是,赛维在2010年决定落户合肥。当年7月赛维与合肥市高新区的招商人员开始谈判,赛维提出在达成合作意向的一个月内(8月底前)合肥必须提供基础设施完备的1000亩项目建设用地。彭小峰当时称,“只要合肥速度上能做到,赛维LDK就定在合肥。”
“后来合肥市政府共给赛维提供了20亿元的支持,连工厂都是政府出钱建的。”前述赛维内部人士透露。他表示,“去年赛维打算在内蒙建设硅料厂,也是希望以此换取当地的资源,只是最后项目流产了。”
对于赛维的财务问题,李龙吉以处在四季度年报发布的静默期为由不愿多谈,但他表示,在应对此次光伏寒冬中,赛维LDK主要采取“拼市场、降成本”的策略。“一方面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全员行动,共同促进成本的下降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