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发科千元机芯片上市福祸兼具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经历了低潮期后,近日,联发科携带新面市的MT6575芯片再次杀入市场。这次联发科的目标很清晰,即为定价于1000~1500元人民币的智能手机提供芯片架构解决方案,使得中低端智能机制造商可以实现“软有Android、硬有联发科”的快速规模生产模式,甚至重现当年“山寨机”的辉煌。
联发科新芯片的面市,对市场来说自然是福音。对于终端厂商而言,联发科解决方案直接拉低了批量生产的成本,进而直接影响末端销售的价格和性价比;对于消费者而言,一方面可选择的机型和品牌增加了,另一方面也会迫使品牌机厂商调整价格和性价比;而对运营商而言,智能终端的社会化运作可以缓解终端补贴的成本支出压力,更加专注于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提升。
但是快速扩大生产也意味着手机厂商很容易就走进不断压低价格或不断升级硬件的恶性竞争之中,而竞争的恶果很快也将蔓延到整个产业链之中。其实这一问题在2G时代已经出现:首先,由于联发科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使得怀着不同目的的生产者都集中到该市场中,其中不乏贴牌套牌假牌赚一票就走人的厂家;其次,由于联发科解决方案决定了功能机的操作系统和功能都基本类似,在外观、配套软件上已经无计可施的厂商便将宝压在了销售渠道上,这就使得有推广能力的渠道可以占有价值链中比较高的利润率,而终端厂商则在低利润竞争中苦苦挣扎。这两个因素直接导致了两大恶果:前者导致许多杂牌机销售时是“三无”、出问题后是“三不管”,消费者对国产手机、包括对一些已经“上岸”的国产品牌机的信心大打折扣,败坏了整个行业的口碑;后者则导致销售渠道的谈判能力在不断增强,甚至出现销售渠道左右山寨机厂商命运的情况。
所幸在经历了功能机时代的“混战”之后,目前许多国产手机厂商已经冷静下来。一方面部分厂商实现了成功转型,给国有品牌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另一方面,功能机时代虽然使得销售渠道在价值链中坐大,但由于国有品牌在销售渠道(特别是末端零售渠道)的渗透能力强、定价方式灵活、市场响应速度快捷、各种流程简短,所以对于不少末端渠道而言国有品牌手机的销售意味着比国际大品牌拥有更多的利润空间和更到位的销售支持。
无论如何,联发科MT6575芯片的上市将为千元智能机市场开辟新的局面,可以预见的是,在整个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厂商、渠道、运营商、用户、应用开发者和应用市场等)都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