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从美国云计算的五年发展看中国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业界看来,云计算有望成为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近年来,一场风起“云”涌的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涌起,在全球云计算的潮流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和企业跻身于这场世界性的技术盛宴中,这为行业带来了无数的新生意、新方案。然而,我们在云计算快速发展的同时,是否应该更理性的看待这场“云”带来的革命,而不会“晕”过头,在“云跃进”后收拾资源浪费的残局呢?
最先在企业内部进行云计算部署实践的几家企业,如谷歌、亚马逊、微软,在云计算方面投入最大的前若干名公司,如HP、IBM等,都是总部设在美国的跨国企业,同时,围绕着这些巨头也出现了很多中小企业提供云计算产业上下游某个环节的产品服务,出现了众多可行的云计算商业模式。回顾这5年来云计算在美国的发展,观察分析参与其中各方--企业、政府、机构的表现举措,对我国的云计算产业发展将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
互联网巨头出于自身需要发展出了云计算服务
在云计算概念提出之前,有部分互联网巨头已在公司内部实质上地部署了云计算系统。由于谷歌率先提出的“云计算”名词能够比较形象地概括这套系统对外服务的特点,于是就被各家广泛认可,各自引用来包装自己的产品服务。可以说,“云计算”是先有其实,后有其名,这也使得云概念在一开始提出的时候,就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亚马逊、谷歌的云计算服务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亚马逊的主营业务是B2C电子商务,用户流量并不是均匀分布在全球,在某些特定的时段(比如圣诞节),流量会急剧攀升,所以亚马逊在IT资源的投资上会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花大价钱购置的服务器、存储、带宽只是为了应对突发的高峰流量,而在其他大部分时间里,这些资源利用率可能都不到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亚马逊设计了云服务AWS(Amazon WebService),这项服务主要是想把平时闲置的IT资源利用起来,有那么点“变废为宝“的意思。在随后的时间里,亚马逊陆续推出了包括EC2(Elastic Compute Cloud,弹性计算云,此后业界谈及亚马逊云服务,大部分就是特指EC2),Simple DB等近20种云服务,逐渐完善了AWS的服务种类。
由此可见,AWS对于亚马逊来说,并不是一个崭新的系统,而是基于原有IT系统改造包装,使之适合于向公众开放服务的升级版。在向公众推出AWS之初,亚马逊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运营经验,保证了云服务的品质。实际上,AWS最大的用户就是亚马逊自身。
再看谷歌。在企业初创阶段,谷歌获得的投资有限,只能自己攒机,但是很差的机器不可能满足服务器的高性能和稳定性要求,于是只有在已有基础上提高可靠性,利用很多“破烂”机器获得更高的性能。这就有了云计算的雏形。可以说,云计算技术架构的建设升级完善贯穿了谷歌公司的整个发展历程。
在2006年之前,谷歌就已经拥有了成熟完整的云计算技术架构,不仅在硬件网络方面应用了自己设计的机架架构、服务器刀片、数据中心、全球网络连接,也在软件系统方面开发完善了操作系统、文件系统GFS、并行计算架构MapReduce、并行计算数据库BigTable以及开发工具等云计算系统关键部件。提出“云计算”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与其说“云计算”是谷歌包装出来的用于引导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的概念,不如说是谷歌对自身发展经验和技术积累的系统性总结。
产业分工精细,中小企业也有很多机会
云计算虽然适于互联网巨头,但是今日美国的云计算市场并不只是巨头的舞台,很多中小企业也活跃其中,并且表现出了很强的发展潜力。
Joyent公司
主营业务和亚马逊EC2类似,提供IaaS,据媒体报道,2009年Joyent就已经为约25%的Facebook的应用提供了平台支持,其客户之一LinkedIn单月的访问量也已经突破10亿,另一个和Twitter类似的流行微博客服务提供商Identi.ca也选择了Joyent,而Joyent当时的员工总数仅为22人,还包括管理和销售人员。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2008年因为不满Twitter架构设计的不稳定,且拒不接受Joyent的优化建议,Joyent说服Twitter离开了Joyent。
Okta公司
Okta专注于云中的身份识别管理,以企业软件即服务(SaaS)为目标将不同的服务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使用不同种类SaaS应用的单点登录入口。Okta的云局域网络被认为是局域网的发展,结合与管理并保护用户的云应用。在SaaS的应用领域,相对于完全的云服务,较少的安全威胁对厂商来说是最有利的。Okta创始人Tom McKinnon曾参与过Salesforce.com的工程开发,因此他具备足够的技能经验,以应对云计算中的管理和识别。
Skytap公司
Skytap为用户提供基于云的虚拟实验室运行示例和开发环境。其用户也正在开发它的新用途,包括建立虚拟培训教室。已经有用户通过Skytap建立了自己的部署应用。Skytap还允许用户在自己的数据中心中构建虚拟私有云。这一服务使得Skytap成为私有云市场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代表厂商。Skytap的客户已经超过了一百名。它还表示,与去年相比,其收入已经增长了一倍,但未公布具体数目。早在2008年,Skytap就已经从Madrona Venture Group、Ignition Partners、Bezos Expeditions和Washington Research Foundation Capital获得了1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Egnyte公司
Egnyte推出了基于云的文件存储服务,提供了存储和备份数据,共享信息的新方式。自此,Egnyte加大了对本地云混合方案的投入力度。在他们的产品中,当没有互联网连接时,用户能够通过本地云访问被托管的文件和存储数据。当恢复互联网连接时,Egnyte本地云将与Egnyte云文件服务器同步实现无缝存储。公司创始人称他们最初提供Egntye概念是想解决他们在先前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安全便捷的从他们熟悉的计算设备访问文件。
中小企业资源相对有限,不可能像大公司那样服务于众多客户或者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集中资源专注在某个客户或者某项业务上是他们的生存之道。而发展成熟分工精细的市场,也为这种生存之道提供了很广阔的空间。天使投资、风险资本等目标区分明确的创投机构可以为不同时期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用体系完善监管有力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也降低了大企业客户购买中小企业的服务或者业务外包的风险;非核心业务外包也使得大企业可以更专注在核心业务上,不屑于与中小企业争利,专业的公司做专业的事,各得其所。因此,才有像Joyent这样员工总数仅22人的小公司,却为25%的Facebook应用提供了平台支持。Facebook、Twitter等互联网新贵也乐于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而不选择自己一手包办。 [!--empirenews.page--]
政府通过投资刺激云计算市场
在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中,联邦政府一直持审慎态度,在2006年云计算概念提出之初鲜有公开的关注。直至2009年3月,总统奥巴马创设一个新职位--联邦政府首席信息官,职责范围包括主管与政府信息技术有关的政策和战略规划、负责联邦政府所有的科技开支和帮助促进总统的技术政策议程。从首席信息官职务的设置,联邦政府开始展现了对云计算的关注,并开始着手制定云计算方面的政策规划。
一系列的举措和声音显示,联邦政府关注云计算更多出于节约IT成本的考虑。
2009年9月,联邦政府启动了新网站Apps.gov,展示并提供得到政府认可的云计算应用。该网站列出的基于云计算的软件可通过多种设备使用,包括商务应用、云计算服务、办公应用和社交媒体软件等。这一举措旨在推动政府机构接受云计算的理念。随后昆德拉表示,启动Apps.gov网站的目的是帮助政府机构降低成本,推动创新。
2010年12月,美国白宫宣布,计划通过整合联邦政府数据中心和应用程序以及采用所谓的“云计算优先”政策来重组政府IT架构。
首任联邦政府首席信息官昆德拉对外公布了政府推广云计算架构的计划,并呼吁在2015年之前将目前政府的2100个数据中心至少削减掉800个,同时还要求各级政府将部分工作转移到商用、个人以及政府用云计算系统上。此举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各个政府机构来分享服务以避免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联邦政府对云计算的重视,直接拉动了美国云计算市场升温,众多云计算服务商加入了争夺政府采购订单的行列。
2010年12月,微软获得了美国政府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份云计算软件供应合同,其内容是向美国农业部提供基于互联网的电子邮件及其他服务。此前,明尼苏达州、纽约市和加利福尼亚州相继选择了微软的云计算软件。谷歌和IBM也参与了该项目竞标。
同期,谷歌也宣布在其他政府采购项目中击败微软,赢得了一份价值670万美元的合同,为美国总务管理局处理电子邮件。美国总务管理局规模庞大,拥有1.5万名员工,负责采购和管理联邦资产,更重要的是它还对美国其他政府机构的新技术采购决策产生影响,具有独特的影响力。
到了2011年,联邦政府对外显示了推动云计算发展更坚定的信心。由于采用了云计算技术整合数据中心,据《纽约时报》网站报道,美国联邦政府计划在未来的4年时间内关闭其40%的计算机数据中心,数量达800个,以此来降低巨额科技预算并将美国政府使用计算机管理数据和向公民提供服务的方式变得现代化。
联邦政府并无意主导云计算的发展方向,其出发点主要是采用更好的技术来降低自身IT成本,具体举措是通过创造市场需求政府采购的方式来刺激云计算产业发展,通过将政府IT系统安全性要求、性能要求等写入采购合同来规范云服务内容,督促云服务质量的提高。
企业通过加盟标准组织引导技术发展方向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云计算标准化工作已经启动,全世界已经有30多个标准组织宣布加入云计算标准的制订行列,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比较主要的标准组织是:美国国家实验室(NIST)、结构化信息标准推进组织(OASIS)、分布式管理任务组(DMTF)、存储工业协会(SNIA)、开放网格论坛(OGF)、云安全联盟(CSA)、开放云联合会(OCC)。
各家标准组织从自身发起时确立的目标出发,专注于云计算不同领域的标准制定。如:
NIST的目标是提供技术指导和推广技术标准在政府和工业领域有效和安全地应用,它提出了云计算的定义,针对美国联邦政府的云架构,安全和部署策略,专注于美国联邦政府的云标准、云接口、云集成和云应用开发接口等。
OASIS成立于1993年,属于非盈利联合会组织,目标是推动全球信息社会的开发、融合和应用开放标准。OASIS在软件开发领域影响力很大,提交了著名的XML和WebServices标准。
DMTF的目标是联合整个IT行业协同起来开发、验证和推广系统管理标准,帮助全世界范围内简化管理,降低IT管理成本,目前主机操作系统及和硬件级的管理接口规范都来自DMTF标准,所以该组织是极具影响力的团体。
其他标准组织也颇有建树,在存储、网格计算、节能降耗、安全等各方面都制定了业界认可的标准,发布了众多对云计算建设有很好参考价值的白皮书。
各施所长,大企业是发展新兴市场的“第一推动力”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参与各方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动态平衡关系。由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客户或用户作为市场消费者使用产品服务并为之付费,此外还有支撑市场良性发展的各类角色参与其中,如监管、流通、金融等。每个角色作为市场里的一员,既分享财富,也为创造财富发挥作用。
同时,新兴市场会面临支撑角色缺位的问题,如缺乏监管机制,出现不公平竞,或者支撑角色能力有限的问题,如融资渠道规模有限,无法启动重大项目。
这些困境决定了产业市场发展之初需要一股强大的力量,吸引站在圈外观望的企业加入,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分工,推进市场的各种支撑角色完善,必要时甚至临时充当支撑角色发挥作用。这样的力量就是推动新兴市场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第一推动力”。
中小企业无法胜任推动云计算产业链发展的中坚力量。建设云计算平台需要很多技术积累和大量资金投入,并且之前没有成熟的的商业模式可遵循,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而回报未知的业务,中小企业没有这个建设实力,也无法抵御新业务的风险,不可能成为“第一推动力”。
联邦政府只是云计算的买单者之一,没有意愿充当“第一推动力“的角色。在过去5年中,从公开信息看来,联邦政府保持了对云计算的关注,但并不试图主导云计算市场的发展方向,其参与云计算的举措,主要是为了借助云计算技术优点,节省政府IT开支,提高政府办公效率。由于将越来越多的IT预算投入到采购云计算产品服务,也刺激了云计算市场发展。作为大客户,联邦政府拥有很强的话语权,在对产品服务质量的要求上会有更挑剔的要求,这就对云计算厂商形成了不断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的压力,有利于促进整个产业良性发展。对于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监管,有司法机构依照法律程序处理,联邦政府在监管方面没有制定任何举措。对于云计算的技术方向、业务创新、标准制定等专业内容,联邦政府也没有插手,而是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决策。 [!--empirenews.page--]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大企业才有可能成为云计算的“第一推动力”
如前所述,大企业在把云服务推向市场之前,就已经在内部运营了多年,能够保证服务质量水平。大企业本身就是云服务最大的用户,这也能有效的降低扩张云计算平台投资带来的风险。并且,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面对一大批快速成长中小企业的新挑战,大企业需要不断开拓战略市场,以增加未来的长期收益,培育新兴市场对于大企业来说有着内生的动力,由一批大企业来主导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将会给云计算产业注入强大的生命力。
最重要的是,大企业自身拥有的现金流、业务线、渠道和研发力量将在开拓新兴市场时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在云计算产业链尚不完善,某些环节缺失的时候,大企业能够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的业务线独立解决。
如谷歌自己设计服务器机架构架和PC服务器刀片,以符合云计算大规模计算的特性,降低功耗,提高处理器性能,自己开发适用于云计算环境的文件系统、并行计算架构、并行计算数据库等。
亚马逊也有同样的情况,正如其2010年公司财报中写到,“对于一切意图扩张到超大规模的系统,其关键所在是状态管理。多年前,亚马逊的需求达到了一个极点--我们有很多系统已经无法找到任何一个商业解决方案来作支撑”,在这种情况下,亚马逊必须自己解决系统支撑软件的问题。
在美国云计算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大企业就扮演了“第一推动力”的角色,基于以往美国IT互联网市场的发展历程,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在一个平等竞争制约垄断的自由市场中,这也是一个合适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