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技术新应用:笔记本电脑未来的机型设计与触控发展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般认为平板电脑比较适合“消费内容”导向,而带键盘的笔记本电脑比较适合“输入内容”导向,不过大多数使用者的使用情境往往介于两者之间,只是时间的比重不同。若是未来Ultrabook在重量上已经可以在1公斤左右甚至更轻,那么与平板电脑之间在重量及可移植性差距缩小(New iPad Wi-Fi版本约652克),其较强大的效能与使用情境弹性(同时输入与消费内容),也许反而可以成为对抗平板电脑的优点。
图:各种既有的、新一代支持触控的机型设计
除了将触控导入于笔记本电脑屏幕外,从过去到现在也一直有新的创意想法在开发、进行中。过去当Windows Vista问世时,SideShow的功能让笔记本电脑多了一个小屏幕(如Asus W5fe)。虽然当时并不是触控屏幕而是采实体按键,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目的(像是信件、日程、音乐播放等),用户就不需要打开笔记本电脑、而直接于这个小屏幕操作。后来的创意还有像是:SHARP将In-Cell内嵌式触控面板导入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以及Intel于2012年CES展中所揭示的Nikiski概念。Nikiski在正常键盘输入时可充当触摸板,合起来时又如同SideShow的附加屏幕,不过却可以触控支持Metro接口的使用。受限于当时时空环境里消费者使用情境、相关技术、成本等因素的成熟度与配合,这些创意或其衍伸当时并未真正导入市场,不过这并不代表这些创意未来就没有面市的可能性。
图:触控在笔记本电脑里除了屏幕外的其他应用
在平板电脑的冲击之下,对触控屏幕的支持与需求,未来将使Ultrabook开始其机型设计的演变,以支持触控屏幕功能、消化这项平板电脑的独特优势。事实上,Windows 8兼具传统的Aero窗口接口,也打造全新的、适合触控的Metro接口,也正是促成机型设计演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总而言之,现阶段Ultrabook对笔记本电脑品牌与使用者现仅是轻薄、高可移植性的意义,但是未来的发展却不仅于此,并可归纳为三点:
引领笔记本电脑更加轻薄化,同时不牺牲效能;效能是笔记本电脑很重要的市场立基点。
冲击高端平板电脑,让(无键盘、ARM核心的)平板电脑往价位较低、尺寸较小的区隔定位。
发展有创意的机型设计演变来消化触控屏幕,让用户更换使用情境,而不需更换装置,并享有可移植性。
那么为了配合这样的发展趋势,触控屏幕的结构又将会进行怎样的演变?与Ultrabook机型设计有关的重量与薄型化(以提高装置可移植性)相信会是主要方向。目前成熟的触控模块结构都是外挂式的,不论传感器采用的是玻璃(G/G)或是薄膜(G/F/F)。这样的结构除了增加厚度、重量外,也增加了贴合次数,从而也降低了良率。以Apple iPad来说,第一代的机种采用0.5mm的玻璃作为传感器,到了2011年第二代iPad 2,传感器玻璃厚度改为0.4mm,相对地整机的重量也有所改善,大约减轻了80克左右(第三代New iPad又因为背光模块、电池加大等因素使得重量增加)。
触控模块厂正在积极研发的是单片玻璃触控技术(G2 or OGS, One Glass Solution),该技术直接将X/Y感应线路以SITO方式整合到表面玻璃下方,因此不需要额外的玻璃基板或是薄膜,不仅减少了贴合次数和厚度,也减轻了重量。虽然也有些模块厂采用G1F结构(也就是一片薄膜加上表面玻璃来分别镀上X/Y线路),但这是迁就原有的传感器线路生产设备;如果,模块厂设备的线路精细度可以直接以SITO方式上表面玻璃(也就是G2),那么就不需要G1F的结构。
总结来说,Ultrabook在这个时间点切入,已经不单纯只是将装置做得更薄、更轻的意义,而Windows 8会在相近的时间点发表,自然也不是巧合。Ultrabook先从轻薄与可移植性切入,接着将进一步有不同的机型设计演变,以融合触控屏幕功能。触控操作方式的亲和性、流畅性已经无庸置疑地受到使用者肯定,而触控也将随着Ultrabook演变的需求,进一步地提供更合适装置需求的结构。
更多TFT LCD面板厂商的生产策略和产品发展方向将可在4月19-20日两天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2012 DisplaySearch 台湾平板显示器研讨会中有深入的趋势发表。今年的主题–平面显示产品策略、供应链合纵连横、革命性应用,议程涵盖策略布局、Mobile PC与云端发展、触控面板应用,LED照明市场和背光模块市场、平面显示器和电视的发展走向等精彩专题。4月10日之前报名可享有优惠价,更多详情请参考活动网站或电洽DisplaySearch台北办公室以获取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