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LED光环下的国内困局与国外优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从2011年开始,中国全面推行节能减排,LED产品会逐渐取代传统照明产品。”Frost&Sullivan工业自动化与电子部门咨询总监赵晓马很看好LED产业,“但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投资机构对LED企业的追捧,使得整个行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产生了泡沫。”
LED产业经过去年的猛烈投资后,在2011年继续受到投资机构的追捧,然而投资规模过度扩张已经导致整个行业的泡沫隐现。
2011年6月,江苏上舜照明获得了金沙江创投1000万美元的投资,这样的投资规模并不罕见,事实上,上舜照明所处的LED产业链早已红火好几年了。仅2011年前四个月的投资额已经超过了300亿元。
“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新能源领域未来前景广阔,以前没有介入这个行业的投资机构开始参与其中,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不过新能源的回报周期比互联网长,这是LED行业的特点。”青云创投创始人叶东表示。
国内困局
“虽然国内LED投资热潮不减,但企业多扎堆于产业链中下游,仍然未摆脱单纯的制造模式。”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说。对此,赵晓马也有同样的观点,“中国大部分企业与LED产业链中的上游领域无缘,基本上集中在封装和应用等产业链中下游,而这部分利润是很低的,只有30%左右的利润。”据悉,国内LED企业大概有4000多家,但从事上游产业的不多,而整体行业代工过重,因此超过九成的企业只能在30%的利润市场残酷搏杀。
贺在华认为中国LED企业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在高端技术上受制于人,因此在核心技术与高额利润皆被国外厂商掌握的情况下生存异常艰难,主要的差异体现在关键技术的掌握,专利的拥有程度,产品性能与质量差距,技术的创新、品牌的建设等方面。
在中国LED企业中有1500多家企业从事封装领域,按销售额划分为三个阵营。其一,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40多家。其二,年销售额在1000万至1亿元之间的企业有400家。最后,基本上都是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而中国台湾的8大上市封装企业平均销售额为10亿元。
“不过,国内企业也有专门做芯片和外延等领域的,同时也有企业正在将产业链从中下游向上游转移。”赵晓马说。在国内企业中也不乏有些亮点,比如晶能光电。作为专门从事LED外延材料与芯片生产的高科技企业,晶能光电的技术依托南昌大学的研究学院。
“晶能光电的硅衬底LED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很好的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面向全球市场提供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的半导体照明灯泡。而对于LED产品制造商来说,降低每流明(lumen)的成本、提高LED的效率是很重要的事情。”
晶能光电执行常务副总裁卢波说。晶能光电在去年年底获得金沙江等创业投资的第二轮融资,此次融资后,晶能光电扩大了产能,在国内芯片领域市场份额超过10%,并且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TechnologyReview》杂志评选为“2011年最具创新力公司50强之一”,也是全球唯一一家入选的LED企业。
国星光电(002449,股吧)是国内唯一一家以LED封装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主要从事LED器件及其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凭借30多年的技术积累,在国内LED封装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自去年7月上市后,国星光电将产业链延伸至上下游,进行垂直整合。在上游方面,其与SemiLeds等合资成立旭瑞光电,专门从事LED外延、芯片生产。在下游方面,向应用领域延伸,为市政工程、亮化工程等项目提供照明应用产品。
目前,进入LED产业的资金有多个不同投资主体,其中有创业投资机构、其他行业厂商、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规模比以前扩大,同时投资过度所产生的泡沫也随之隐现。
随着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他们手中握有专利技术的杀手锏,这对中国大部分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面对强劲的对手,国内企业还需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国外优势
现在,不断有中国台湾封装企业和日本封装企业内迁中国大陆,而其中一些企业的商业模式,特别是资本运作方式很值得借鉴。国际上有一种垂直化管理模式,能够横跨半导体、封装、照明等行业,但对于企业管理水平要求非常高,目前仅少数欧美实力雄厚、管理优秀的公司可以运作,如日亚、科锐等。相比较该模式,中国台湾企业更专注于在某个领域做到最具影响力,通过资本运作进而扩展控制上下游,这种方式更符合实际。
以中国台湾的封装龙头企业亿光为例,从中游相对成熟的封装技术作为突破口,同时投资优秀的上游厂商并且寻找最有利的渠道成熟的下游厂商。在上游以参股的形式投资晶元、泰谷等外延厂商,将产业链延伸至外延芯片,从而保证性能良好且稳定的LED货源。亿光作为LG、夏普、三星等LED液晶电视厂商的主要供应商,在下游方面,投资了亿冠晶,凭借资本运作模式,亿光将LED技术发展路线和下游应用的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自身竞争力。
而被投资的晶元也通过投资参股等方式,获得了厦门晶宇、泰谷、广镓等企业股权,完成产业链整合,对于企业来说,如此布局不仅有利于企业在某一领域做到最强,而且能够得到产业规模扩大和利润的增长。中国台湾企业的这种模式,不仅是客户即为股东的模式,更是将上下游产业链融合于一体的联合体。国外巨头如日亚、欧司朗、西铁城、科锐等企业大部分产品都是在中国台湾代工生产的,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分别布局在不同领域。如日亚占领高端显示屏市场,科锐则是扩展大功率产品市场,而欧司朗占领汽车尾灯的大部分市场。
“国外企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流企业的标准与二流企业的技术上。从标准上看,国外企业多数是标准的制定者,这其中包括专利等应用。从技术上看,国际巨头代表了LED行业最先进的水平,特别是核心技术的掌握与创新领域的建设非常突出,中国企业与之差距较大。”贺在华说。
在LED市场中,由于国外企业布局较早,因此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且投资的加速与国际间合作的加强进一步加大了国外企业对市场的掌控能力。纵观整个产业链,国外巨头无疑是站在产业链的最高端,位居微笑曲线的两端,利润最为丰厚的环节仍被国外企业占据。
目前,全球LED产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日亚、科锐、欧司朗等巨头手中,而在外延和芯片领域,美国和日本的企业处于垄断地位。在整个LED产业链中,外延片和芯片等上游领域占据70%的利润,这些基本都被国外企业所占据。如日本企业依托在新产品和新技术方面的创新优势,主要从事最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生产,基本上垄断了全球高端蓝、绿光灯LED市场,在封装领域处于全球产量第二、产值第一。而中国在封装领域则是产量第一、产值第二。 [!--empirenews.page--]
不过,虽然国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国内企业受到风投追捧的热情未减,而国内企业也在为走出去而努力。
突破瓶颈
“国外企业动用专利筹码之前一般非常平静,通常是直接而迅速地给予中国企业重击。国外企业对国内企业的专利运用采取的政策也不一样,对大型企业通常倾向于授权,而对小型企业则倾向于打压,但对上游核心领域的技术仍实行严格的封锁。”贺在华说。因此,在面对国外企业的围追堵截时,国内企业应该在预警分析、专利布局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技术水平和专利申请及分析能力,构建联盟整体作战。同时企业也需要提升技术实力,避免知识产权的风险。
在去年,锂电池行业中的企业面对国外企业竞争,成立了一个100家企业组成的俱乐部,中国的LED企业是否能够进行效仿?“LED行业中的企业无法像锂电池行业那样成立一个俱乐部,因为国内LED企业都是各自为政。此外,国内企业面对国外企业竞争,要以芯片和外延领域为突破方向,提升自身技术水平。”赵晓马说。
青云创投在今年5月份投资的亚威朗就是一家以技术为主的公司。“我们看中了亚威朗在技术、团队、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优势,最终选择了亚威朗。”青云创投创始人叶东表示。
作为中国第一家自主拥有美国先进、成熟LED技术和固态照明的企业,亚威朗专门主攻LED外延和芯片两个方向。“我们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同时扩大产能,打造以蓝绿光LED外延片、芯片为核心的半导体照明产品的一流生产供应商。”亚威朗集团CEO闫春辉说。
对于LED产业上的投资,金沙江创投非常具有代表性。自2005年以来,已经投资了8家企业,涵盖了外延片、封装和照明应用等全部产业环节。在2011年,金沙江创投投资的上舜照明就是LED的下游企业,金沙江创投在LED产业链上完成了布局。
目前影响LED照明产品进入通用照明领域的最大障碍在于过高的成本。“拥有LED驱动和系统集成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的PowerXplore技术是我们的技术优势,同时我们还拥有四项国际专利。在产品方面,因为光效高,和竞争对手相比较,同样亮度的成本更低。此次获得投资,我们将借助金沙江产业链垂直整合的优势,利用大规模生产效应,在市场上推出具有颠覆性成本的产品。”上舜照明CEO孙建宁表示。
“上舜照明有能力做出全世界成本最低、发光效率高的灯泡,五年内会成长为世界级的半导体照明公司。”金沙江创投创始人伍伸俊说,“LED市场潜力巨大,将现有照明替换成LED,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我们所投资的企业覆盖LED整个产业链,可以说为产业链垂直整合铺平了道路。”
“国内企业在芯片领域的技术亟待提升,在蓝绿光方向上也需要一定的突破,产品的良好率、质量、性能都是国内企业需要突破的地方。另外,外延生长也是除芯片制造外国内企业需要重点研发的方向,尽管封装方向国内市场规模已经具有竞争力,但是在取光效率上也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同时应用产品的设计等都是国内企业需要提升的技术。”贺在华说。
虽然国内企业面对国外巨头压力很大,但是国家加大了政策扶持。LED照明产业作为节能环保的新兴产业,一直受到国家重视,而另外一个利好消息就是半导体照明“十二五”规划将在今年9月份出台,这个政策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提振了市场信心,而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则是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