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阳能光伏内忧外患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两个新能源项目,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制造业都在在市场的漩涡中艰难求生。去年以来国产风电设备暴露的质量问题和近期美国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业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更是让这两个内忧外患的行业举步维艰,产业调整亟需开始。
业界一致的看法是,太阳能光伏及新能源行业优胜劣汰的整合期已经开始,很多光伏企业都将面临生死抉择。至于洗牌期将持续多久,乐观者预期只要三至五年,悲观者则认为需要八到十年。
对于已经进入太阳能光伏及新能源行业的制造企业而言,即便整合期只有三到五年,也是炼狱般痛苦而漫长的历程。洗牌期中,那些规模已经靠前的龙头企业,依然无法获得与市场份额相匹配的定价权,它们不得不为了维持生存而压低价格,并继续忍受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挤压。而那些排名靠后,竞争力较弱的光伏企业,也并没有像外界预期的那样退出市场,甚至它们当中的一部分光伏企业还在逆势增长。
这是中国很多产业在行业整合阶段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公司还没有壮大到寡头垄断的程度,小企业也不会轻易从市场上消失,行业鱼龙混杂,格局仍未定型。新能源产业的胶着现象更为突出,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退出比当初的进入(早期的进入门槛很低)还要困难。
目前,新能源制造业的冬天刚刚到来,行业整合还没有真正起步,高潮远未到来。大部分企业在过去几年的爆发式增长中快速扩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御寒能量。行业内部兼并重组的频繁发生,还有待严冬雨雪的到来。
某种程度上,产能过剩、需求放缓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企业需要直面的现实。只是由于新能源行业各种非市场因素的存在,无论大企业的突围还是小企业的退出,都会耗时耗力,充满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