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太阳能电池产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全球太阳能电池热潮的出现,台湾太阳能电池产业也从几年前开始迅速崛起,目前的产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中国大陆。2011年由于太阳能市场人气低迷,台湾太阳能电池产业也受到不小的冲击,他们能否顶住压力迎来又一个产业高峰是我国内地太阳能电池业内人士值得关注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先来大致梳理一下台湾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发展历程。
2009年6月台湾"立法院"通过了《再生能源发展条例》,要鼓励民间以太阳能、风力等方式发电,逐步拓展传统火力或核能发电以外之替代能源。至此台湾太阳能企业开始了太阳能产业崛起之路。
2010年,全球太阳能光电市场呈现了全面上扬趋势,台湾太阳光电厂商在年初大规模的进行扩产,除了首度有硅材厂商开始试产外,硅片、电池片、模块均展现产能大幅扩充的局面。其中,第一、二季的硅晶电池片出货量,分别较去年同期成长307%、160%,在多数产能布局台湾的情况下,以既有石化、半导体产业技术能力为基础,就近供应价格、数量稳定的上游材料,为硅材、硅片厂商创造了基本的生存条件,随着电池片厂商的大幅扩厂,上游产业的成长可谓毋庸置疑。
据台湾太阳光电产业协会(TPVIA)的资料显示,2010年台湾太阳能电池产业的产量达到3400MWp。仅单元厂商就有54家,除了硅结晶类以外,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企业有7家,CIGS太阳能电池企业有8家。2010年十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中台湾太阳能电池企业就占据3席,包括位列第5位的茂迪,第6位的昱晶以及第11位的新日光。
2010年台湾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产量占全球总体的14%,已经超过日本和德国,仅次于大陆、位居全球第二。2010年,台湾太阳能电池年产能增长118%,达到27.2GW。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太阳能电池出货量占据了全球太阳能电池总出口的62.2%,使得亚洲成为太阳能电池出口量最大的地区。
2011年年初,面对中国大陆太阳能电池厂商市场占有率后来居上,以及韩国后起之秀急起直追,台湾太阳能电池供应商腹背受敌,再加上2011年太阳能电池将供过于求,且单价直落的态势,台湾中小企业规模的太阳能电池企业经营挑战加剧,往往专注于供应链某一环节的台湾制造商,尤其受到行业低迷的打击。与今年早些时候的最高点相比,茂迪(Motech)、华美电子(Sino-American)和昱晶(Gintech)的股价都下跌了20%。
由于太阳光电产业受到欧洲市场需求渐冻影响,产能扩充较大的电池企业在2011年4月明显反应在营收跌幅较大,5月受到市场未反转、库存水位过高及价格下杀影响,产能利用率普遍下滑。据台湾媒体报道,大部分太阳能企业为了清空电池库存,不得不采取减产停工措施,鼓励并希望员工开始休一些应休未休假、补休假与年假。以求借此帮助企业缓解运营成本压力。太阳能光电行业5月份营收跌幅几近4成,真是一片惨绿~~
到了2011年7月,受到意大利、德国确定的刺激计划的影响,部分台湾太阳能电池企业的销售业绩有所回升,台湾太阳能晶片公司的订单量也在增长。预计,市场在7月底会有提升;但是,由于多晶硅稳定的交易价格,太阳能晶片公司的增长量会小于太阳能电池公司。
紧接着,2011年8月电池价格由于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上涨了3-5%。随着第三季度太阳能订单趋稳,生产商们再次投入全力生产。一线太阳能电池生产商计划在8月提高报价3-5%,超过每瓦0.8美元。太阳能行业对第四季的销售同样持有乐观态度。与此同时,许多台湾制造商通过全球存托凭证上市,成功地筹集到了资金。例如太阳能电池制造商茂迪本月筹资1.32亿美元,使得生产企业的资金压力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业内消息表示,许多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已经告知客户晶片生产公司不再亏本运营,因此太阳能晶片的价格也有可能随之回升,因此太阳能电池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在需求低迷的第二季度,太阳能电池价格下降了30%。随着市场逐渐明朗,需求在第三季度也逐渐回升。
如此起伏不定的市场态势,让我们不禁对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发展有所担忧,到底未来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发展能否真如预期所愿呢?不过不管未来的产业发展如何,台湾的太阳能电池企业用他们积极进取的态度告诉了我们他们的答案。
一、积极开展供应链结盟之路
除积极朝下游系统、新技术及新兴市场发展之外,供应链结盟已势在必行。不仅中、小规模的台湾太阳能电池企业须要供应链策略连盟,新进大企业尽管资源丰厚,且积极进行供应链垂直整合,然若能透过与产业链业者分工结盟,则如虎添翼,因此结盟风潮在台湾太阳能电池产业中蔓延开来。
二、积极推进两岸合作
此前的台湾太阳能电池产业与其他产业同为出口型产业,太阳能电池主要以出口到欧洲为中心。大陆亦是如此,此前的太阳能电池产业也以出口为中心,不过台湾打算在大陆推广太阳能发电的趋势不断扩大。台湾太阳光电产业协会的演讲内容显示,大陆市场制定了在2012年之前设置2GW的目标,还计划在2015年扩大至6G~8GW、2020年扩大至25G~28GW。
针对这个有发展前景的市场,在台湾和大陆之间,"两岸"共同推进太阳能电池产业合作(协作)的动向日益活跃。其中包括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ITRI)启用"PV测试实验室"、共同举办研讨会、以及相互完善供应链等。
三、从硅结晶和非晶硅转向CIGS
由于台湾企业认识到了台湾的产业状况以及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所以他们制定了要向CIGS类电池业务转移的发展方针。
CIGS太阳能电池业务对台湾有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与硅结晶类太阳能电池相比,CIGS类从原材料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供应链较短;
(2)将来可以实现更高的转换效率,轻松降低模块价格和发电成本;
(3)关于CIGS等薄膜类太阳能电池的技术方面,台湾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半导体、TFT液晶和光学介质制造经验,可以积极地加以利用。
在这种期待下,台湾太阳能电池业界于2010年4月成立了"台湾CIGSAlliance",并已开始活动。这个组织的成员包括台湾知名硅代工厂商台积电(TSMC),以及知名TFT液晶面板厂商友达光电(AUO)等。其目标是在2012年可以成套生产拥有12%转换效率的CIGS太阳能电池模块,目前正在推进开发。显见发展太阳能新技术已势不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