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深陷“领先者窘境”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最近,网络设备巨头思科又被卷入了新一轮的舆论浪潮中。这波浪潮源自于研究机构Gleacher & Co分析师布莱恩·马绍尔的言论以及彭博社的消息。
布莱恩·马绍尔近日对外宣称,预计思科将会裁员5000人,而彭博社又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说法:“思科最多将裁员1万人。”这些消息随即引发了业界对思科业务发展前景的热议,而这背后反映出的是“领先者的窘境”。
裁员风波的台前幕后面对外界关于裁员的猜测,思科CEO约翰·钱伯斯确认了将裁员的消息,不过官方信息并未公布。思科中国区的一位内部人员也向《中国计算机报》记者表示,目前,他们没有接到正式的与裁员相关的邮件通知,不过内部听到了一些裁员的风声。
“裁员的传闻由来已久,这是伴随着思科在发展中的变化而出现的。”这位内部人员告诉记者。思科的策略之一是在市场上找到主要的发展方向之后,通过收购竞争对手,来以最快速的方式适应市场并迅速扩张。“但事实证明,最近的几次战略性收购都不太成功。作为应对方式,思科要裁掉与此相关的一些业务人员”。
其实,这一点从思科承认将进行业务部门重组就可以看出。
钱伯斯日前就于公开场合表示:“我们过于复杂。你们将会看到我们进行瘦身,并更加专注。”他指出,思科将进行重组,砍掉一些开发新产品的部门。比如,将思科多个从事操作系统开发的部门合而为一并精简销售团队。
此前,有国外媒体报道称,思科计划关闭Flip业务(Flip是一款简单易用的摄像机,可以将拍摄的图像即刻上传到视频网站YouTube上),同时正在出售其在墨西哥华雷斯的机顶盒生产设施。而思科的一位内部人士也向本报记者透露,思科的消费级市场做得很差,现在感觉思科在消费级市场的投入正在不断减弱。
除了业务重组导致裁员外,管理体系的庞杂或许也是一方面原因。
记者从思科内部人员那里了解到,思科变得越来越庞大后,一些官僚文化也随之出现。比如说,中层和高层的管理人员数量迅速增加。而据了解,思科以前的组织架构是扁平的,而现在则变得非常庞杂,一些中高层人员的收入和产出水平不成正比。“因此,这部分人也很可能被列入裁员之列”。
实际上,在业务布局和管理架构的因素背后,更根本的原因来自其业务发展方面的困境。
在经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后,思科度过了2009年财务季度(从前一年的8月份到次年的7月份)的“寒冬”。在2010年财务季度中,得益于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的复苏,思科的销售收入同比上升了12%,走回了上升的通道。2011年财季的前三个季度,思科的销售收入仍然保持同比增长的态势。
虽然收入不断上升,但是,2011财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其利润却同比下滑。“而且,思科在之前的连续4个季度,它的利润都低于预期。” 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咨询师温昕煜表示。这导致思科的股价在近一年来震荡下降。
这迫使思科必须想办法削减成本,同时,让财务数据变得更加好看。“利润始终达不到预期,对于思科这个网络设备巨头来说,压力是很大的。”温昕煜解释道,“而裁员可以节约成本,将会对接下来几个季度思科的财报起到一定的正面推动作用。”
领先者的窘境
思科的业务发展困境,一部分归因于竞争对手的进攻。其中的一个体现就是思科核心业务市场份额的变化。
根据思科的财报,其近50%的销售收入来源于交换机和路由器。而研究公司Dell'Oro今年5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以营收计算,思科在全球交换机市场的份额同比下降5.8%至68.5%,而惠普则从9.5%上升到12%,Juniper从1.5%上升到2%。在全球路由器市场,思科的份额下降6.4%,至54.2%。
“思科在传统骨干网和企业网上的核心路由器、交换机领域做得很好,不过,竞争对手还是蚕食了其一小部分市场。”电信专家项立刚表示。他认为,这种现象是市场领先者都必须面对的。
“一个企业可以靠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来获得市场。这时候,我有技术而你没有,市场就是我的天下。但是没有一个企业能在某一个领域靠技术一直独大下去,这样的情况只能维持2~3年,不会超过3年。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对手总能掌握这一技术或类似技术。” 项立刚解释说,“此外,一般来说,技术先进的产品就贵,而后来者,可能技术比不上领先者,但是产品价格却便宜。”
项立刚举例称,比如说,一家企业能做出容量5 G的产品,而别的企业不会做,这家企业就会赚大钱。但后来,当这家领先企业能提供40G产品时,别的企业能提供5G产品了,这时候,领先企业的市场就已经被蚕食了一部分;而当领先企业做100G产品的时候,其他企业甚至可能也搞出100G产品。这时候,领先企业的市场空间就会被进一步挤压。“所以说,领先者的业务一定会被跟进者蚕食,这是任何一个大企业都没有办法摆脱的”。
温昕煜对思科面临现状的解释也无形中与项立刚的观点吻合。他认为,在国内市场,国内厂商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产品稳定性方面的高速成长,对思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前几年,思科在中国做得比较好的是运营商市场,但是近几年,思科的份额逐渐被国内的厂商,如华为、中兴等蚕食。”温昕煜告诉记者,目前在国内的行业市场,国内的厂商比较专注。华为专注于运营商市场,此外,它在政府行业比较有优势;而惠普在企业网市场的优势比较大。还有一些市场占有率比较低的厂商则专注某一行业市场,比如锐捷,它在教育这个行业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能够针对教育网行业客户的需求,提供独具特色的产品;迈普则在金融市场做得比较好。温昕煜表示。
脱困之道
对于思科的裁员和重组策略,一些分析师表达了充分的信心,认为这有助于思科摆脱困境。
美国投行Sterne Agee的分析师肖·吴近日重申对思科股票的“买入”评级。“随着网络设备价格的下降,必要的裁员能够使思科保持合适的规模。由于产品利润率的降低,思科必须喝下苦药。”肖·吴表示,“思科在结构上并未出现问题,而目前的问题可以解决。与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的IBM、90年代末期的苹果,以及2000年之后的EMC类似,思科有能力实现复苏。”[!--empirenews.page--]
而瑞穗证券美国分析师乔安娜·马克里斯则认为,思科仅仅依靠裁员并不足以解决思科在基础战略方面面临的问题,思科的产品线中仍缺少软件和服务。
不过,记者了解到,在去年,思科在服务这一领域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比如,思科有一个高级服务部门,在去年,这一部门在人力等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项立刚也认为,思科主要的问题在于战略决策层面。“思科要保持创新,就必须不断在新的领域寻求突破”。
项立刚以华为为例介绍道,2002~2003年,很多人都觉得华为要倒闭。华为则看到了3G这一巨大的机会,在很艰难的情况下,还花大力气去做设备与研发。2005年,当全球3G市场发展起来的时候,华为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球市场都有所作为。之后,做移动终端也是一样的。最开始,华为内部对做移动终端有抵触情绪,认为自己是做系统设备的,不该做手机。但是后来,他们了解到做手机的必要性,就下了很大的决心去做手机。现在,华为的手机业务也慢慢地发展起来了。“所以,思科在战略层面需要选定一个新的比较大的方向,下大决心去做。从系统设备这个角度来说,思科可以做移动通信领域。”项立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