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市曝光中国代工产业链 奢侈品进退两难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南都漫画:张建辉
CFP供图
近日,包括意大利著名品牌普拉达(Prada)、美国最大的旅行箱包制造与销售商新秀丽在内的诸多顶尖品牌到香港扎堆上市成为新时尚。然而,在所有上市资料曝光的同时,一直被外界猜测、同时被奢侈品大牌视为“不能说的秘密”———中国代工产业链的信息也首次在招股说明书中揭开谜底。
根据《环球奢侈品报告》的研究,虽然83%的人表示中国制造的顶级时尚品牌不是廉价的象征,但86%的中国顾客表示会因为奢侈品牌标有“Made in China”字样而不愿再购买。一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如今摆在眼前,在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和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厂之间,欧美的奢侈品大牌将如何平衡他们的利益?
80%-94%的外判生产
在过去10年,新秀丽从生产制造商已经转型为主要分销和营销工作由该公司负责及外包给第三方供应商生产的行李箱企业。根据这家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信息,2010年,新秀丽产品中约94%由第三方制造商生产,其中中国代工总量约占2010年生产总额的84%,其余比例则主要来自越南、泰国、印度及孟加拉的供应商。
普拉达在招股说明书中则披露,该公司约20%的制成品是由分别位于意大利和英国的11家自设生产企业完成的,主要包括皮具用品、鞋履及成衣产品,而余下80%的制成品是由在中国、越南、土耳其及罗马尼亚的外判生产商制造,截至2011年1月31日的上一财年,其外判支付的采购金额高达2.6亿欧元。
“我们的五大外部生产商主要包括:一家在香港上市且为多个其它高档时装品牌设计、开发及生产鞋履的生产商;一个是土耳其鞋履、手袋及其他皮革配件的开发商及生产商;还有一个是在伊斯坦布尔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皮革生产商;台湾一个运动品牌鞋的生产商,以及一家意大利男士西装及外套生产商。”普拉达方面透露,他们已有4-8年的合作关系。
六成奢侈品牌有中国代工厂
其实,早在2009年,《环球奢侈品报告》就曾披露,60%的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拥有自己的生产线。尽管由港人麦志业担任总裁的位于中山市的麦氏实业对普拉达代工厂的身份讳莫如深,但有业内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他们专门代工制作普拉达主打的一款皮具手袋。同时,他们的客户还有知名手袋品牌Coach以及H ugoBoss、V ersusV ersace、A igner等。
阿玛尼(A rm ani)中国公司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该公司旗下品牌线中,G iorgioA rm ani是纯意大利的工艺和原料,而Em porioA rm ani有一部分是在中国生产的,副线品牌A rm ani Exchange则完全授权由合作商家生产经营。记者多方了解获悉,浙江盛宏服装有限公司正是他们的代工厂。
“直到2009年,我们代工的量仍占公司3亿多总销售额的60%。”夏梦·意杰市场销售部有关人士透露。据悉,该公司是由温州一家西服生产企业与意大利顶级男装品牌杰尼亚各占50%股份的合资公司。
30%的中国市场增长
同一品牌旗下不同产地的奢侈品,究竟在质量和做工上有多大区别,业内很难判断。但不可否认的是,海外代工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令奢侈品大牌们一直对这一话题讳莫如深,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国际知名咨询机构贝恩顾问有限公司与意大利奢侈品生产者协会日前联合发布的全球奢侈品市场报告显示,去年美国市场的奢侈品销售量上升12%,欧洲上升6%,亚洲达到了22%,而中国的奢侈品销售则增长了30%。若将中国消费者在海外的购买力计算在内,中国几乎成了“奢侈品消费的天堂”。但是,中国消费者对产地在中国的奢侈品的排斥比例却高达86%。
一边是消费市场,一边是成熟的代工产业链,这让那些意图在中国寻找代工厂的奢侈品品牌不得不小心从事。
缩减在华生产是否可行
据悉,今年5月,由于受到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的影响,C oach首席执行官卢·弗兰克福特在一次美籍华人的聚会上表示,未来5年,公司将去印度、越南和菲律宾等工资较低的经济体开设工厂,会把在华生产活动占总量的比例从目前的85%降至40%-50%。“我们已经开始将生产活动转出中国,转移至繁荣度不那么高的其它亚洲国家。”C oach去年在华销售收入增长了1倍,至1亿美元。它计划到2014年将收入提高至5亿美元,获得中国奢侈品市场10%的份额,并计划在香港上市。
然而,在中国第一纺织网总经理、资深分析师汪前进看来,高端产品转移生产还很难形成大势。“劳动力只是成本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中国的生产优势还有产业链的配套,比如服装产业方圆50公里内就能采购到面料、配件等产品,但越南、孟加拉等地很难实现,相关原料运输需要很大的成本。”汪前进还认为,越南目前的生产能力有限,大约在100亿,而孟加拉还达不到这一水平,“中低端产品急于转移,但对高端产品生产企业来说,中西部还能承接,5-10年内还有空间。”由此不难看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代工奢侈品企业在市场和生产环节要不断丈量并平衡“空中走钢丝”的风险。
记者手记
中国消费者为何拒绝奢侈品“中国制造”?
同一个版型的衣服在中国制造与在欧美制造到底有什么区别?答案是,针对西装等工艺要求较高的产品,的确会有一些不同。意大利人在工匠的素质和对手工业的专业程度上更胜一筹,其本土生产于细节上会用更精细的处理手段。
“巴宝莉在中国生产的轻便环保手袋,边缝一个月就脱线了,而在日本生产的手袋,两年都相当完好。LV钱夹法国原产地的耐磨性也比西班牙产地的好。”一位奢侈品消费者向记者抱怨。
或许产品的质量是中国消费者拒绝奢侈品“中国制造”的一部分原因。然而,更主要的原因也许并非如此。世界奢侈品协会的调查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比欧洲奢侈品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的年轻25岁。主流人群月收入约10000元的占总数一半以上,年龄在25到28岁。另外,奢侈品消费高度集中于五大品牌。[!--empirenews.page--]
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认知还相当有限,购买奢侈品的主要目的还是炫富。这凸显了现有阶段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畸形消费,也给奢侈品大牌开拓中国市场提出了新的课题。
南都记者 田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