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经营:运营商突围互联网化迷局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通信产业报记者 张九陆
“流量经营”正成为中国运营商们新的转型焦点,作为涉及整条通信产业链方方面面的一大系统工程,向流量经营转型已经开始启动,但流量经营到底该如何做,运营商经营流量到底能不能成功,对于绝大多数通信人来说,仍是未解难题。
“流量经营”日益成为中国运营商们新的转型焦点。继去年下半年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明确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将重点关注流量经营,“进一步突出互联网手机的概念,聚焦流量经营,开放智能管道与平台”之后,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也在不久前一次内部论坛上提出了流量经营的概念,他强调数据流量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收入增长的新引擎。
然而,尽管“大佬”们一再强调,但流量经营到底该如何做,需要做出哪些准备,甚至运营商经营流量到底能不能成功,对于绝大多数通信人来说,仍笼罩在一团迷雾当中。
流量冲击波
数据业务流量对通信网络的冲击是“流量经营”问题产生的根源。
使用3G终端之后,多数用户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无线上网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进行语音通话、文字短信的时间。现在他们最关心的是每个月流量费用的问题。
而对于运营商来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业务爆炸性增长,据王建宙介绍,这种增长不是20%、30%的增长,而是300%、500%、600%的增长。而无线网络频谱资源是有限的,无论现有网络怎么扩容,都满足不了数据业务爆炸性增长需求。
据统计,2007年到2009年,全球移动语音流量增长两倍,移动数据流量增长18倍。而据咨询公司Informa测算,从2008年到2013年,数据业务的营收预计稳步增长180%,但数据流量将增长17倍。
营收的线性增长与流量的几何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新兴业务的边际收益正在迅速降低。有机构测算,全球运营商每Gigabyte产生的平均营收,已经从5600美元降到仅仅11美元,即每兆字节的营收仅有0.01美元,而中国的形势则更加严峻,因为中国3G启步较晚,甚至在建网的初期就遭遇到智能手机的挑战。电信规划研究院专家吕新杰告诉记者,有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移动数据流量要高于移动话音流量,但移动数据流量收入却不及移动话音收入的十分之一。
对于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门口的中国通信产业来说,做好“流量经营”,让流量变成收益,是一个必须做好的课题。
流量经营不是经营流量费
实际上,由经营语音业务为主转向以经营数据业务为主,这一口号运营商们已经喊了好几年,但是在具体操作上,运营商们却遇到了自身的瓶颈——传统电信运营商的整个经营模式都是建立在语音话务量经营的基础之上的,无法很好地经营数据流量。
如果单从量的角度看,中国运营商近几年来的从数据流量中得到的收入已经大大提高,以中国移动为例,流量费收入占非话收入的份额已经从2006年的3%上升到了2010年的20%。
但是从质的角度看,目前中国运营商的隐忧极多。
在当前网络应用中,无论无线网络还是固定网络,都面临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带宽大户”占用了过多的网络带宽和容量,造成网络拥塞和网络质量下降,但却并未带来相应的收入增长。据中国电信移动建设部副总监沈少艾表示,在中国电信的CDMA网络上,部分大城市30%的用户产生了80%的流量,其中,数据卡用户的流量是智能手机用户流量的25倍。
话务量经营的基础,是面向通信连接的;而数据业务却要求时时在线。话务量发展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人口红利”,另一方面来自于通话量的提高;而数据流量的增长则更加复杂,更高的流量不一定能带来更高的收入。话务量资源的分配,是预测冗余;而数据流量则是占用资源“尽其所能”。话务量经营承载的业务只有一种语音通话,而数据流量经营承载的业务却成千上万……
事实上,在数据业务方面运营商与用户或互联网企业之间的许多争论,如“过多占用资源”、“偷流量”、“网络速率承诺不兑现”等种种,都来自这两种思路根本出发点上的冲突。而在当前的大势下,语音业务正在日薄西山,互联网才代表未来,只能是运营商向数据业务经营模式靠拢,而不是相反。因此,做好“流量经营”,首先就要调和好二者之间的矛盾。
上海移动副总工程师孙达认为,这种情况下,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管道资源最大化就是流量经营首先要提出来的问题。首先,它需要可以进行合理分配;第二,它要把移动互联网用户来源和信息来源打通;第三,在网络里要做一个流量控制系统;第四,还要有一个是分配系统,它会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页面,把页面推到离终端最近的一端,从而使得资源效率更高,通道更为合理。
流量经营并不等于经营流量费,它需要一种更加精细化的运营,这是一个涉及整条通信产业链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
需要由“概念”变成产品
运营商转型流量经营是如此复杂,以致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诸多置疑。
电信专家王煜全认为,“流量经营”很可能会像运营商们此前提出的“转型信息服务”概念一样,虽然听起来无比正确,但在执行时,却无法找到明确路径,达不到期望中的效果。他告诉记者:“当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现自身有被边缘化危险之时,自然从自身出发,挖掘自身资源的潜在影响力,提出新的概念,‘流量经营’就是其中之一。但这仍是‘甲方思路’的产物,实际上用户需要的是新东西,而不是新概念。苹果iPhone是用户想要的新东西,所以现在苹果是甲方,运营商已经不是‘甲方’了,却还按‘甲方思路’出牌,难!”
而中国联通市场部融合业务处经理杨晓春则告诉记者,目前运营商对于所谓“流量经营”的讨论还只是停留在“技术口”,偶尔有一些SP或者大客户会提出要求,但是如何把流量变成产品卖出去,“市场口”仍然毫无动静。
数据流量到底会成为电信运营商下一个业绩增长点,还是成为通信业务利润的吞噬者、口碑的毁灭者,或者电信运营商由盛转衰的起点,取决于通信人的努力。
思考一
分流、限流还是引流?
面对网络中如洪水而来的巨大数据流量,运营商们纷纷寻找对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分流、限流和引流。
分流是目前国际运营商主要采用的手段,即利用WIFI网络分流3G/4G网络的流量,目前全球苹果iPhone的60%以上流量都已经由WIFI网络分担,这种方法的实质,是用更便宜、更丰富的光网络资源来缓解无线频谱资源的有限性,但是这一策略实施的一个结果就是运营商越来越难以从网络资源提供中获得收入,也越来越被终端和应用厂商边缘化。[!--empirenews.page--]
限流对于中国用户来说更是毫不陌生,许多地方运营商限制了P2P应用,记者报社所使用的宽带网络也几乎禁用一切下载和流媒体工具,但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以损害用户体验为代价保障最基本的通信服务,长期实行下去,是网络应用的倒退而不是进步。
相比之下,用技术手段保障、用经济手段引导用户消费才是流量经营的“王道”,而这一目标要想实现,厂商设备的支持,运营商思路的转变和用户体验的提升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