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两台笔记本一颗成都“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三年来,多家国际IT巨头坚持选择成都作为他们在西部的桥头堡
追踪三年来四川IT奋起足迹
三年来,英特尔追加投资7500万美元,全新酷睿移动处理器烙上成都印三年来,戴尔成都安家,今年第四季度“成都造”戴尔电脑将销往全球
“成都,都成!”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后,英特尔喊出了这句口号。有着同样感受的显然不止英特尔一家,3年来,多家国际IT巨头经受住了地震考验,坚持选择成都作为他们在西部的桥头堡。也因为他们的坚持,成都成功承接了世界IT产业的大转移,已然成为中国IT产业的“第四极”。
在英特尔与戴尔两家世界代表性IT企业与成都交往的故事中,这份坚持尤其明显。
英特尔3次增资成都工厂
“英特尔成都公司有一个达到国际标准的足球场,这在英特尔全球所有分公司绝无仅有,只有业绩增长与成本控制都非常优异才能获得总部的批准。”英特尔公关经理刘唯力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
英特尔成都能拥有这份殊荣,不得不提三年前英特尔公司董事会主席克瑞格·贝瑞特的震后访蓉,正是因为他的一锤定音,成都获得了英特尔第三次关键性扩资。
贝瑞特访蓉:不因地震而改变
震后第42天,贝瑞特率队访川,成为震后首家访川的世界500强企业领袖。这次访问也因地震成了灾区之行,贝瑞特抵达彭州龙门山镇九年制学校,并带来帮助灾区恢复重建的“英特尔i世界计划”——针对八个受灾严重的县市配合政府的学校重建计划,援助3500万建立200个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教室。
地震并未消弱其投资中国西部的信心,贝瑞特说:“英特尔本身就是建立在加州地震带上的,对地震并不陌生。成都工厂的生产一切正常,而且我们决定继续扩大在成都的产能与规模。”英特尔中国大区总经理杨叙旋即表示,英特尔对四川的投资不会停止。
第三次增资:世界一半笔电芯片成都造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英特尔迅速做出第三次增资的决定,这不仅是因为成都工厂的发展超出预期,更是因为英特尔被四川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面对困难的精神所彻底感动。
2009年,英特尔第三次向成都厂追加投资7500万美元,用于扩大其生产能力,从而使得英特尔在成都的总投资额达到6亿美元。随着产能提升,成都工厂规模将从近3000人扩大到3500人。
2010年3月26日,英特尔成都工厂隆重庆祝第4.8亿颗芯片下线。英特尔高层当天宣布,成都工厂正式投产最先进的2010全新酷睿移动处理器。英特尔还在成都新建了一个晶圆预处理厂,这也是英特尔在全球的三大晶圆预处理厂之一。
目前,英特尔成都工厂是英特尔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中心之一。全世界用户所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每两台中就有一台配置了“成都智造”的中国“芯”。
刘唯力表示,经过这些年英特尔中国员工的努力,一直向总部证明着“成都,都成”的精神,使得总部对中国,对成都越来越有信心。
戴尔4年恋爱修成正果
“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戴尔未来的十年,甚至几十年来说,成都是最适宜戴尔安家的地方,不仅仅是在中国范围内,也是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访问西部城市,迈克尔·戴尔表达了对四川炽热的感情。
落户:多次考察坚定投资四川
戴尔落户四川,是一个经受住地震考验的生动案例。2008年,戴尔对直销模式进行改革,汶川地震不期而至……在此情况下,戴尔公司以卓越的战略眼光带给了成都温暖和信心,先后派出多位高层前来,表示在震后仍然十分关注成都的投资环境。
早在2006年获悉戴尔公司计划在中国选址建立技术服务中心后,成都高新区就向戴尔公司发出了投资考察的邀请。
基于强劲增长的良好预期,2009年年底戴尔坚定了在中西部选址的决心。戴尔与成都从“初恋”转入“热恋”,互访频繁,就戴尔项目市场开拓支持、物流解决方案等展开了实质性会谈。
2010年9月14日,成都与戴尔公司完成恋爱长跑,正式签下协议。对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成都来说,戴尔的入驻是增加其在全球IT产业话语权的重要一笔。
进展:年内出产“成都造”戴尔签约之后,戴尔进驻成都的步伐不断加快。
2010年11月,戴尔副董事长杰夫·克拉克和戴尔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董事长闵毅达现身成都,考察了戴尔在中国的第二个旗舰运营中心的选址;2011年1月,戴尔在天府软件园C区正式设立的中国西部首个客服中心,为全球客户提供呼叫支持,预计今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2011年3月,戴尔成都全球运营基地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正式奠基,成为戴尔西部战略的一个里程碑……
“一些最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今后可能就会放在成都。”戴尔大中华区总裁杨超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
杨超说,预计成都基地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投入运营,届时“成都制造”的戴尔电脑将销往全球。
解读
成都IT基因引来金凤凰
为何世界IT巨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成都?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认为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政策吸引力、土地供给等硬性条件。
“区域竞争最优竞争力是什么?”汤继强尖锐地指出,“最打动人的是这座城市的软实力、软环境。这种深入骨髓的文化积淀,其他城市根本无法复制。”
汤继强认为,“还有成都巨大的基础人口,很好的教育资源,地理生活环境,以及资源禀赋等。”
汤继强还特别强调了成都的IT基因,“‘一五’期间、三线建设期间国家在成都布局了很多科研院所,以及后来建设的电子科技大学等,IT基因早就在这儿根植了。”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曾向媒体表示,IT产业从研发、测试到信息安全、终端制造,每个环节都是科技密集型产业,若一个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高科技企业绝不会考虑布点。IT产业就好比一只凤凰,非梧桐而不落。
□格局
震后崛起的IT第四极
震后三年,也是“IT西进”浪潮如火如荼在成都上演的三年。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之后,成都正迅速崛起为中国IT产业“第四极”。
“在IT产业上,四川将形成五大基地,产生全国性的甚至全球性的影响力”。据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五大基地中首先是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基地,英特尔公司已在四川投资6亿美元建设其在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中心,并将把在全球的第三个晶圆预处理工厂放在成都,英特尔成都工厂由此将成为英特尔全球封装测试来料的重要供应基地。世界第三大半导体厂商美国德州仪器芯片项目也投资落户成都,这是德州仪器进入中国25年来的第一家制造业工厂。在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方面,成都将成为中国除北京、上海以外的真正的第三大基地。[!--empirenews.page--]
还有电脑制造基地。戴尔在成都高新区建立戴尔(成都)旗舰基地,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代工企业仁宝制造基地及总部项目签约……预计到今年10月,成都将形成1亿台电脑的生产能力,这意味着今后全球生产的电脑,每5台中就有1台“成都造”。
另外,还有软件产业基地、光电显示产品制造基地和网络通讯设备制造基地。目前,微软、诺基亚、IBM、爱立信、SAP、赛门铁克、摩托罗拉、育碧、埃森哲等一大批世界知名企业已在川落户。
“成都是世界IT产业格局的颠覆者。”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经济学博士汤继强认为,成都正汇聚起各个产业的行业翘楚,让成都拥有后来居上的绝对竞争优势与产业聚集竞争力,甚至改写了成都在世界经济版图上的意义。
动态
TCL通讯研发中心落户成都市高新区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杨东)昨日,全球第七大品牌手机制造商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在成都高新区设立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的落成标志着TCL通讯研发力量全球战略布局的进一步完善,并表明其全面进军中高端市场的决心。
同时,TCL通讯正式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并建立“TCL通讯-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研发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关系,促进高校的技术成果转化与高科技人才的培养。
TCL通讯成都研发中心将主要从事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智能终端的平台软件、应用软件的开发、测试和维护。除现有的公司资深研发人员,TCL通讯还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
等著名高等学府招聘了一批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壮大研发力量。目前,TCL通讯的全球研发布局已包括法国巴黎、美国硅谷、中国的上海、惠州、宁波、深圳等,全球的研发人员已经超过2000人,人才结构不断优化,硕士、博士学历人员比重达到30%。
TCL通讯公司CEO郭爱平博士在庆典上表示,成都是中国西部地区集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于一体的重要中心城市,有一套成熟的鼓励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制度和管理经验,同时拥有众多国内一流的高校,人才集中,优势突出。TCL通讯成都研发中心的落成是TCL通讯进一步提升产品技术研发能力,完善中国西部研发战略布局的一项重要举措。
纪录
赴川投资企业创造多项第一
“地震不仅没有阻碍我们的步伐,还加快了这个进程。”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行政官陈一丹的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震后三年IT产业加速赴川投资现象。
震后三年来,赴川企业不仅加快了投资速度,还在投资规模与项目上也创造了多项纪录,远超震前表现,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多个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为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迎来震后第一笔投资
震后仅10天,腾讯公司就与成都高新区签订了投资总额为5.5亿元的合作意向协议,成为地震后首个与成都签约投资的企业,也是地震后第一家宣布在四川投资的企业。
“成都,就是我们选择的地方。”陈一丹坚定地说。然而,腾讯的选择并非一时的冲动。
据腾讯有关方面透露,5·12地震后,在作出投资决策前,腾讯专门请地震专家对成都地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才形成这个慎重的决定。
“在这次地震中,成都主城区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我们的专家认为,一方面是由于成都市主城区和龙门山地震带之间有断裂带隔离,另一方面,成都的土地下面是砂石松软的冲积平原,对地震有天然的缓冲作用。”
在腾讯作出表率与评估后,震后投资有如潮水涌来。京东方、ASM太平洋科技公司、英特尔纷纷增加在成都的投资。
这是地震后投资四川的第一次井喷。企业没因地震撤资,反而加速投资,不啻为地震史上的奇迹。
三大世界第一企业集结成都
巧合的是,在临近震后三周年之际,去年下半年,成都又迎来了第二次投资井喷。特别是从2010年9月26日到10月22日,短短26天内,三个领域内的世界第一企业相继落户成都,在速度与规格上都创造了世界纪录。
仁宝集团是全球第一大笔记本电脑制造商,2010年9月26日,四川-仁宝制造基地及总部落户成都,计划2011年底前笔记本电脑产能实现1000万台,2013年笔记本电脑产能达到2000万台以上。
美国德州仪器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制造商,2010年10月15日落户成都,首期投资达
2.75亿美元,从事8英寸芯片制造,欲把成都公司打造成其在亚洲最完整的半导体生产基地。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2010年10月22日,旗下的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开业投产,这是富士康在蓉投资的第一个生产性项目投产,该公司首期投资2.99亿美元,主要生产平板电脑。
此外,9月14日,戴尔(成都)旗舰基地项目落定成都;10月29日,联想(西部)产业基地落户成都;11月16日,纬创集团落子成都,在此设立生产基地和总部项目。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短时间内入驻成都令人目不暇接。
国内首个云计算中心落户
如果说第一次投资井喷带有地震毁灭后新生的悲壮,那么第二次投资井喷则表现了灾后
重建取得胜利的豪迈,在从悲壮到豪迈的三年中,赴川企业创造了多项第一,显示来蓉投资的企业要深耕成都的决心。
2009年12月28日,国内第一个规模化、实用化的云计算中心在成都高新区开机启用,这是国内第一个商业化运营的超算中心,也是国内第一个同时为政务应用和科学计算服务的超算中心。
该中心由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投资规模约3.5亿,目前这套超级计算机峰值运算能力在200万亿次/秒左右,广泛地为成都电子政务、游戏开发、公共服务等领域提供服务。
在众多第一中,以下这个项目尤其能说明成都的魅力,令阿里巴巴在三个月内,就决定从几千万美元增加到1亿美元。
2009年6月29日,成都吸引到本地互联网最大投资,阿里巴巴集团与成都高新区就“阿里巴巴西部基地”项目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成都将成为阿里巴巴在中国本土战略布局的首站城市(杭州总部之外),后者将在蓉投资1亿美元建设“阿里巴巴西部基地”。
马云打算在这里复制一个新的阿里巴巴。不仅阿里巴巴要来,淘宝要来,支付宝要来,阿里软件要来,阿里投资也要来。“我相信我们在西部是综合性的发展,我们希望到成都来,建立西部基地。”[!--empirenews.page--]
本版采写 华西都市报记者 罗提 石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