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甩卖电视业务 冠捷接手前途难料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郎朗 广州报道
欧美企业继续挥别彩电制造。
4月19日,A股上市公司长城电脑(000066.SZ)和香港上市的冠捷科技(0903.HK)同时发布公告,冠捷科技接通过与飞利浦设立合营公司的方式,接盘后者的电视生产厂房、创新和开发场地、在各国的销售机构、雇员、存货、若干专利等资产及负债的70%权益。飞利浦保留该合营公司的余下30%股份。
接下来飞利浦将向该合营公司及其若干联属公司授予独家商标许可使用权,初步为期5年(北美、南美、中国和印度等不在这一范围内)。第三步飞利浦向合营公司授予非独家免版税许可使用权。
对于从2004年就开始战略转型并逐步退出消费电子行业的飞利浦来说,退出电视行业已经是其战略转型的最后一步。然而对于全球最大的平板电视OEM厂商冠捷科技来说,这次获得飞利浦电视业务究竟是福是祸依然是个未知数,因为飞利浦的电视业务2007年以来已经出现了超过10亿欧元的净亏损,仅去年第四季度的亏损就达到6700万美元。
飞利浦去意已决
2008年初,飞利浦将主要负责电视业务的“消费电子”与“家用小电器及个人护理”两大部门合并,成立全新的优质生活事业部,以缓解电视部门营收的压力,然而其电视业务的亏损并没有因此停止。
2008年4月,飞利浦不得不宣布将美国和加拿大电视业务转售给日本船井电机公司,2009年又将墨西哥的业务也出售给船井电机,之后飞利浦还相继终止了其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电视业务。2010年8月,飞利浦在中国大陆的电视业务出售给了冠捷科技。
即便如此,飞利浦电视业务亏损的窟窿依然没有堵住,根据飞利浦近日发布的2011财年第一季度业绩,其净收益1.38亿欧元,同比下降了31%,电视业务的亏损更是达1.2亿欧元。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飞利浦电视部门的高管一直承诺要让电视部门恢复盈利,然后才会通过品牌授权协议,外包部分的电视机业务,但公司一直面临着投资者的压力。
平板电视时代的来临,以及3G通讯时代的来到,让飞利浦这家拥有悠久历史的消费电子巨头的步伐有些跟不上了,反而是三星、LG等韩国企业,以及索尼等日本巨头的转型更快,特别是韩国企业通过持续的价格竞争和技术升级,以及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2009年开始三星电子和LG电子就成为全球电视行业的前两位,而在液晶面板领域三星和LGD也处于前两位并占据了53%以上的市场份额,而飞利浦的份额则在持续下降。根据调查公司Displaysearch的数据,2009年飞利浦平板电视的全球出货量和销售额排名都跌出了前6位。
其实这与飞利浦内部的调整有关。早在2004年飞利浦就确立了要将主要业务向医疗电子和照明等利润更为丰厚的领域延伸的战略,在医疗电子领域飞利浦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来与西门子、GE进行短兵相接的争夺,而在消费电子领域则开始了减法。
飞利浦中国投资公司有关人士表示,“虽然在CRT时代飞利浦也曾经在彩电领域取得辉煌,但是在飞利浦公司内部,与收益颇丰的医疗、照明等业务相比,利润微薄的消费电子业务早就成为飞利浦眼中的鸡肋。”
从2006年开始飞利浦开始将显示器业务出售给冠捷科技,成就了冠捷全球显示器行业出货量第一的地位,之后飞利浦先后出售了半导体公司80.1% 的股份,随后又把手机业务转让给中国中电集团(CEC),其在与韩国液晶面板巨头LG公司合资的LG-PhilipsLCD中的全部股份也已抛售一空。
从2006年开始飞利浦的电视业务开始出现亏损,为了扭转亏损局面,飞利浦开始将平板电视的生产开始外包给冠捷、纬创,以及大陆的TCL等OEM厂商,但是这在日韩品牌的低价竞争下,这一措施并不能让飞利浦电视业务扭亏。
冠捷的算盘
根据双方4月17日签署的协议,该交易将以一项递延购买价格实现,即“购买价格等同合营公司于2012年至飞利浦通知收取递延购买价格选择当日前之最后一个完整财政年度(最少须为完成交易后三年)之平均综合除息税前盈利乘以四得出之数目之70%”。
许可使用费乃由冠捷科技与飞利浦经公平磋商后厘定,并已参考(其中包括)飞利浦注入业务之往绩及未来前景(包括其盈利潜力及与本集团产生之协同效益)等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公告,在完成交易六年后,飞利浦可行使认沽权,把合营公司其余权益悉数售予冠捷科技。
显然对于冠捷科技来说,在先不付款的模式来收购飞利浦电视剩余的业务和资产,并获得商标和知识产权的使用权是个不错的生意,然而对于冠捷科技来说,这笔生意究竟可以给它带来什么呢?
今年3月冠捷科技公布了2010年的业绩,合并营收116亿美元,同比增长44.8%,但是由于液晶电视市场竞争激烈,液晶电视毛利率由2009年的5.8%下跌至去年的5.4%,液晶电视部门全年的运营利润大跌73%,仅有1704万美元,虽然其平板电视销售额占比提升到34.8%,但是利润贡献却只有1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飞利浦、索尼、LG,甚至三星平板电视的生产外包比率越来越高,但是对于冠捷科技来说,其却面临着群创、仁宝等OEM同行的激烈价格竞争,而且群创由于收购了索尼在波兰和墨西哥的液晶电视工厂,加上奇美面板的稳定供应,其在平板电视OEM的争夺中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
Displaysearch的数据显示,2010年冠捷平板电视出货量突破1400万台,而群创也接近1000万台,在这样的情况下,冠捷要想成就自己的平板电视OEM帝国,其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显然收购飞利浦电视业务是条捷径。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表示,“收购飞利浦电视中国业务的确让冠捷获得了在中国市场的品牌,但是飞利浦电视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下降到13名,冠捷的营销渠道也很薄弱,所以飞利浦在中国市场未来也难有大的起色。”
而对于由于存货而产生巨额亏损的欧洲业务,冠捷接手后将如何处理难度更大。TCL集团有关人士表示,“其实飞利浦作为TCL集团的第二大股东,之前也曾经咨询过TCL的收购意向,由于有了收购汤姆逊业务的前车之鉴,TCL没有答应对方的要求。”显然对于冠捷来说,如何让飞利浦欧洲业务盈利是个难题。
不过对于冠捷来说,在彻底收购飞利浦电视业务后,其至少将飞利浦电视所有的OEM定单都揽到自己手中,在收购中国业务后飞利浦其实就结束了TCL等品牌的OEM定单,而这次后群创、仁宝等台湾地区厂商也被排除在外,但是这能为冠捷增加多少定单依然是个未知数。[!--empirenews.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