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大海啸看唇亡齿寒的全球性产业链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而此时,却已经有些人正开始算计所谓的转单效应,揣测在日本这波重创期间,一些厂商会否把零组件订单转到台系厂商,甚至日本半导体厂商会否委托台湾厂商代工,以因应这突如其来的灾变。不过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现在的产业已经走向全球化的精密分工,是牵一发动全身,无论是台湾、日本、韩国、北美甚至以色列等地,只要一个地方产业因为天灾人祸停摆,后续都是会影响整体产业的。
即便相关硬件厂商由于日本产业无法供货愿意转单,那也要看台湾厂商有无相关的制造能力,尤其日本的电子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又是跟着许多国际知名品牌一同成长,也培育出许多独步全球的技术,例如锂电池产业如Panasonic与Sony、高质量小尺寸LCD如Sharp、Sony、Epson、车用电子组件如Renesis、Epson,石英微机电产品如Epson等,都是不易被取代的。
虽然Toshiba的主要晶圆厂并未受到严重的冲击,但是日本主要的原物料提炼厂几乎都设置在东部,最重要的硅晶亦然,而东芝也是全球前二大的NANDFlash供货商,与三星在伯仲之间,而日本亦是全球NAND Flash出货第一大国,占全球NAND超过40%以上,例如这次iPad2即是选用东芝的NAND Flash。然而台湾在高端NAND Flash还难以与日韩技术抗衡,若以转单,也是三星会得到优先权。
也就是说,某些特定的产品即便想在市场挑选其它替代品,也不易挑到相同等级与质量的产品,而台湾电子产业虽然兴盛,却处于不上不下的情形,在主流市场的产品供应不成问题,但在高端技术的发展却仍与日本有些距离。不过这不能说台湾技术不佳,而是受制于专利、技术发展方针与重心市场的不同,造就现在的局面。高端的技术订单不易拿到,而其它中低端技术还要面临韩国与大陆的竞争,瓜分到最后也不见得占到便宜。
日本这次除了受灾的生产工厂以外,能源短缺造成的后续影响也会很快的反应到市场,尤其核能电厂以及发电设施受创,民生以及工业用电势必也会有重大的影响,而工厂在不知何时才能真正恢复正常供电之前,也不可能贸然大量生产零组件;另外,交通方面的受创,也会影响原物料、组件以及成品的输送,这方面的伤害还未知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恢复。
不过日本原物料组件因为海啸的影响并不会快速的反应到市场上,举例来说,刚发布的iPad2其实在今年1月份就陆续开始出货,而生产的时间也还在此之前,也就是从原物料、组装到出货,至少都要有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也就是即便零组件以及元物料短缺造成产品生产空窗,整个后续效应多半也要近半年的时间才会浮现。
在这个时间点,其实列为奢侈品的这些3C玩意儿何时能够恢复供应已经没有那么重要,希望日本能够快速走出这次海啸的影响,重新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