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不布局 就出局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本报记者 郎朗 广州报道
三网融合的哨声,在传统家电行业看来,是一次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最好机会”,然而,一年来的试点,让业界兴奋的同时,也令他们多少感到推进的缓慢。
当然,并非所有家电企业都在等待三网融合推进的结果。“3C融合来得比我们预测的要晚,但速度要快得多。没有提前的结构性布局,就有出局或者被边缘化的危险。”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周厚健提交了有关围绕三网融合推动家电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提案。而海信集团近年来则在光通信模块、无线互联网、IPTV、互联网电视等三网融合上下游产业环节悄然布局。
核心是你能看“多远”
没有提前布局,就有出局或者被边缘化的危险
《21世纪》:你提出,对于中国工业特别是家电产业来说,“十二五”的核心是转型升级,其中包括增长模式的转型、自主品牌战略的转型等等。但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对外公布的却都是诸如要冲击千亿元规模的目标。对于这种依然以产值为主要参考指标的目标,你如何看待,海信集团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布局是什么?
周厚健:其实媒体所报道的或许就是一个产值指标。但我想对企业内部来讲,不会这么简单。
或许,千亿背后有利税、品牌影响力、跨国化水平、公司化水平等等。而支撑这些指标的还有独特企业文化、健康持续的竞争力、科学的运行机制、清晰的价值观、良好的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企业愿景等等。这些内涵的指标是看不到也可能报道不到的吧。
海信“十二五”规划恰巧切合国家整体战略,那就是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也就是坚持“技术立企”,通过技术创新和人才结构调整,将我们已搭建的产业结构由结构成熟度向规模成熟度转变。
我相信,海信一旦产业结构的规模成熟了,销售额、利润等各种指标也就上来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也就大大增强了。所以,追求产业结构规模成熟度是因,其他的都是果。
《21世纪》:面对三网融合等提供的产业升级机会,你认为长期以来利润率偏低、处于全球产业链末端的家电产业,应该怎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周厚健:其实这和整个产业环境有关。以低成本劳动力价格为竞争力以及该条件下的规模经济的模式局限性很大。而依靠投资拉动不可持续,正如你所说,对于家电产业来说,结构调整才是唯一出路。
就产业宏观而言,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向高附加值、高技术、高集约化、高深度化发展,这是企业谋取高利润率、高劳动生产率的价值所在。就企业的微观而言,必须打造符合消费与技术发展规律的产业结构。具体到海信,就是涉足各产业的市场价值、时间,及相关产业之间的共享。
当然,核心是你能看“多远”?比如海信是最早提出并构建3C融合以及集成内容提供商角色的企业,应该说我们有这个远见和预想,现在看来,3C融合来得比我们预测得要晚,但速度要快得多。所以没有结构的提前布局,就有“出局”或者被边缘化的危险。
《21世纪》:作为整机企业,海信将如何适应三网融合带来的机会?在三网融合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周厚健:面对三网融合的机会,海信的产业架构协同效益开始发挥作用。比如我们推出了具有竞争优势的智能电视和后台支持系统,为全面推广智能电视奠定了基础。
另外,网络电视后台技术平台和NGB局端播控技术平台,就是紧紧抓住国务院三网融合产业政策机会,于2008年果断切入的。前者对网络电视和智能电视销量的快速增长起了关键作用,我们开发的围绕广电有线网络NGB产业的高清、互动、语音、宽带和增值服务播控平台及其相关网络设备,已经开始市场推广。
目前海信NGB播控平台已在湖北、贵州省网,以及青岛、番禺市网投入运营或试运营。
海信式微创新
对创新型的新产业、小企业,充分让员工参股,刺激其成长
《21世纪》:我们注意到,互联网电视、IPTV目前已经对传统电视产业形成了冲击,这对整机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海信在这些新领域的突破有哪些?
周厚健:中国目前有4亿户居民,超过1.6亿户有线电视用户。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启动于2002年,中国于2005年启动高清广播。这些都说明,中国有线电视产业正步入重大变革,甚至是剧变。
2008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这意味着我们将迎来一个拥有宽带构架和新服务的全新有线产业。
所有这些改变,对于像海信这样的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也许有朝一日,运营商能够直接从制造商那里采购电视,给他的用户以价格补贴甚至完全免费。如果是这样,我们必须回答这样的问题: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我们如何才能够成功,甚至仅仅是存活下去?
我曾经问过自己:海信是否有能力从一个传统的制造商进入IPTV运营领域,毕竟这两个领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现在看这已不是问题,它已成为现实。
到2008年,我们成功开发了一个端到端的IPTV内容传输和服务平台。2009年9月,通过与湖北省一个当地有线运营商合作,海信IPTV服务平台投入全面运营。海信开发的IPTV系统是基于先进的P2P、DRM、CACHE DB和CDN等技术,可支持百万级用户。
《21世纪》:你提到海信未来面临着无线互联网和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新机会,海信在智能交通领域与IBM有了合作,而在无线互联网领域海信是否有寻找战略合作伙伴的计划,而对于苹果、谷歌等模式的成功你如何看待?
周厚健:从宏观讲,产业的集群效应是创新的土壤,这包括有形生产要素配置,也包括无形要素,比如高级成熟人才配置的要求。比如谷歌的成功除两个创业天才的想法外,高级经理人施密特的加盟,则让谷歌迅速系统化成熟。从微观来讲,苹果的成功给我们很大启发,功能性能创新的基础是用户体验的创新。
从海信内部讲,我们从小处着眼,在加大技术创新重视高端技术的同时,重视“微创新”,对创新型的新产业、小企业,我们采取从大环境中剥离成小组织的方式,充分让员工参股,刺激其成长。与此同时,海信强调促进集团的软环境,成立创新推动组织。海信在无线互联网领域有战略计划,今后陆续会有实质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