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世代面板遭遇两大发展悖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本报记者许意强
“从产业安全的战略角度,国内彩电企业必须要掌握高世代面板产能,但从企业整体经营的策略角度来看,中短期内外购面板显然要比自产面板的成本低、效率高。”
“面对全球高世代面板最大消费市场,三星、LG、夏普们并不希望中国企业纷纷涉足上游高世代面板的生产制造,另一方面又迫于竞争压力不得不参与到中国高世代面板项目的建设大潮中去。”
日前,面对全球高世代面板双雄“三星、LG”中国项目的获批,多位彩电企业人士、行业分析人士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出了不同的担忧:在上述两大发展悖论下,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建设高世代面板未来可避免外企在屏资源上的垄断控制,但更是一笔“风险大、投资回报慢、跨界扩张”的危险生意。
到底是背负大量资金压力而进军上游建设高世代面板项目,还是立足下游的产品功能和应用等商业模式创新,眼下对于众多的中国彩电企业而言,遭遇新的十字路口考验。
高世代项目加速
11月初,随着京东方在合肥的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竣工投产并向客户开始供货,标志着中国已迈入了高世代液晶面板(一般认为6代及以上均可以称为高世代)自生产的时代。《中国企业报》记者还注意到,京东方也拉开了国内企业在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上的集体收获期。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3月,中电熊猫从日本夏普全套购买的6代线将正式投产,并有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良品率的供货。同时,京东方在北京的8代线、TCL在深圳的华星光电8代线也将会于明年下半年投产。此外,龙飞光电在昆山的7.5代线早已开工建设,虽投产日期尚未公布,但不出意外也将于明年底竣工。
除了上述即将步入收获期的五大高世代项目,日前三星、LG两大液晶面板巨头分别在苏州和广州建设8代线的项目也获得了国家相关部委的批文,可开工建设。虽然富士康在成都、京东方在合肥、夏普在南京的三大8代项目仍未获得国家相关部委的正式批文,但京东方等企业前期在团队组建、园区基建、融资等工作已经展开。知情人士透露,这三大项目中均拥有当地政府以及一些彩电企业的身影,最终获批并不是问题,只是相关部委有意在控制节奏,同时也是一种战略上的相互博弈和布局。
目前,中国已经投产、即将投产、正在建设、即将建设、等待获批的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已达到10个。《中国企业报》记者统计后发现,其中涉及的国内彩电企业分别有TCL、长虹、创维、康佳、熊猫,涉及的面板企业分别为三星、LG、夏普、友达、富士康、京东方。其中,三星、LG、夏普既有面板业务,还有整机业务。
据悉,此次三星、LG在中国项目的率先落地获批,除了他们答应将全套技术向中国合作伙伴转让,还放弃了一些地方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
产业安全与市场份额
众多高世代面板项目的建设投产,对于中国平板电视产业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最终,国内彩电企业又会在这一轮的产业链向上扩张中获得什么?这些问题将成为揭开中国高世代液晶面板线加速扩张的关键。
一位彩电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当初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是国家从产业发展安全的角度,给相关产业和企业提出的新要求,并推出了相关的产业发展扶持和激励政策。”
当初,长虹从韩国收购全套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和技术,就获得了国家从财政补贴、科技项目奖励、大额低息甚至是无息贷款等全方位的支持。而日前京东方合肥项目的投产,也为企业获得了高达16亿元的退税补贴支持。TCL的8代线正式开工建设后,便从广东省、惠州市、深圳市等政府部门获得了5亿多元的科技项目补贴和奖励。
不过,与众多中国企业在高世代项目上获得了国家补贴相比,三星、LG、夏普等企业在中国建设上述项目,更多的则是从保持全球化产业平衡的角度展开的布局。分析人士指出,“从全球产业来看,日韩企业在高世代项目上的优势最明显,我国的台湾企业次之,而我国内陆企业则处在学习摸索阶段,但多年来的产业经验让日韩企业意识到,中国企业的模仿学习能力非常强大,一旦全身心投入面板生产未来会对他们产生巨大冲击。因此,日韩必须要与中国企业一起在中国高世代项目上展开同步较量。”
此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将是全球企业争夺的重点。外资企业布局中国高世代项目,相较于中国同行不仅可以避免在投资回报周期上的风险,还可以利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及产业链资源配套的优势。
分析人士指出,“高世代面板项目,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可以避免产业上游被外资同行的垄断达到控制中国平板市场的危险,保证产业发展的安全性。对于外资企业而言,布局中国市场将是保证全球平板产业平衡发展的关键一环,未来将成为新的发展增长点。”
『记者观察』
高世代项目的潜在风险
许意强
投资庞大、毫无经验、投资回收期缓慢、产业技术更换快。
这些因素放在任何其它行业的项目投资上,都会被马上叫停。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种种“看得见”、“看不见”风险的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眼下却在中国市场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并上演。
一旦中国的全部“十大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开足马力全面生产,液晶面板产业将在中国迎来新一轮的“产业过剩”危机。当然,这只是可以预期的发展风险,而摆在一些国内企业面前的还有诸多不可预期的风险。
从市场需求层面来看,作为我国平板电视产业的上游,液晶面板生产企业也经历了国内平板电视市场在2009年超100%的增速、2010年超45%的增速带来的惊喜和收获。不过。众多彩电企业人士却坦言,2011年开始的未来五年内,国内平板电视市场将会步入平缓发展期,增速大幅度回落已成定局。12月初,三星LCD部门总裁张元基则透露,三星将面板产量削减7%。
从技术更新层面来看,随着半导体产业技术的快速更新,我国消费电子产品的技术生命周期正在大幅度缩短。CRT电视普及用了近30年,而LCD普及则不足10年,OLED的升级或将更快。当前,三星、索尼等企业正在上马OLED面板线,而夏普的10代线竣工投入,三星和索尼合作建设10代线的计划也步入尾声。产品技术的升级引发的OLED面板线提前启动建设以及更具成本优势的液晶10代线开工,这必将给中国的6代线、8代线造成压力。[!--empirenews.page--]
此外,不能忽视的是,我们以前在高世代面板生产工艺、制造水平以及专业人才等方面的积累基本为零,只能通过快速的学习和模仿。而对生产成本的控制力、良品率以及建设周期等均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生命力。
不过,如果只是从国家的产业发展安全性的战略角度来看,上述一切担忧都显得有些多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