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C CEO论坛火爆鹏城,共绘未来五年中国IC蓝图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半导体向着更高的工艺发展,投入越来越大
“中国集成电路需求巨大,拿2007年的数据来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金额达到1284亿美元,甚至是中国石油进口金额的1.5倍。然而,这其中中国IC所占的比例甚微。”清华大学教授、国家863计划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战略研究专家组专家魏少军博士在主题演讲中指出,“这既是对中国IC产业的挑战,也是重大机遇。”他表示。
魏少军很关注中国高端IC的未来,他认为中国IC公司在高端市场面临一些重要挑战,“比如,高端IC产品竞争的焦点是性能与功耗,而不是价格,这方面中国IC的优势就会减弱。”他批评一些本土的IC公司,“太过依赖EDA工具、太过依赖先进的制造工艺,性能不够就希望采用先进的工艺来提升性能,而不是注重自身设计能力的提升。”他还尖锐地指出,“中国IC公司的设计能力需要大幅提升,在同样的工艺结点上,中国IC的性能要落后二代。” 魏少军甚至认为中国IC公司太过依赖设计服务公司,几乎很少做客户定制的产品,“总之,中国IC公司要在自身的设计能力上下功夫。”他指出。
魏少军指出,未来的处理器将会殊途同归,包括CPU、DSP、FPGA都有可能采用越来越趋同的架构,因为他们都会趋于共同的需求和共同的挑战:比如动态可配置、可编程、计算以及逻辑陈列,都会由单核走向多核,而挑战方面则是成本与功耗的挑战。“在16nm节点上,设计一颗IC需要投入1.5-2亿美元”他说,“所以,高端IC的设计一定需要中国政府的支持。”他指出。
不过,获得最具潜力奖的上海艾为CEO孙洪军虽然很认同魏少军的观点,但是他也认为中国IC公司并不一定要做非常先进的技术指标,“了解客户,满足客户需求更重要。”他还举例道,“我们最早看着TI和NSC的白皮书来做,以他们的技术指示为目标,有时为了将THB指标提升万分之一付出巨大代价。但后来我到客户处一了解了才知道,他们并不在乎你的THB指标提升万分之一,他们需要的是大音量。还有一个例子是,我们按照NSC的性能指标,好不容易将工作电压做到2.6V,然而,我们的客户笑称,手机3.3V就关机了,你做到2.6V有什么意义呢?”他强调道,“这几个教训让我了解客户的需求最重要,IC公司一定要先了解客户的需求,不能盲目地低头搞研发,提升技术指标。”
孙洪军的观点得到会场的一片掌声,因为他的简单回答却正好道出了如何进行产品定位这个深奥的问题,他的以上这些观点正是回复现场昆天科的一个负责人提问的:“艾为电子近几年在产品定义上非常成功,请问你们是如何进行产品定义的?”我想这也是IC公司面临的第一重要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