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与北大人民医院共建首个个人健康管理系统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新网7月19日电 近日,IBM中国研究院与北大人民医院宣布共同合作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门户和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人健康管理原型系统。其中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门户的技术平台对内连接北大人民医院的内部系统包括H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LIS系统、RIS/PACS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等,以获取和传递相关信息。门户系统对外提供包括预约挂号/检查/检验、双向转诊、检查/检验结果共享、电子健康档案的共享与传递等应用功能,供有关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使用。而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人健康管理原型系统则是IBM中国研究院在国内区域医疗领域的第一个创新项目。IBM将与北大人民医院一起针对糖尿病的健康管理进行系统验证,集成与该疾病相关的临床指南/慢病服务方案,并管理与之相关的健康计划。这是双方在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成功应用之后进行的又一次重大合作,该系统将有利推动新医改,并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国内首个循证医学的个人健康管理原型系统FOAK项目
据统计,2009年,中国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30%,农村居民建档率达到5%。900个三级医院与2000个县级医院建立起长期对口协作关系,中国卫生部计划拟定100种常见疾病临床路径实行试点。与此同时,慢性病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800万,其中近3500万人死于慢性病,而中国慢性病的死亡人数占了750万。《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近3亿人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患者1.6亿,慢性病患者2.8亿,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特别是,当今全球人类的健康面临的糖尿病威胁正日益增重,糖尿病患病率和糖尿病患者数正在人类中快速增长。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简称IDF)统计,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33亿,而且正以每年新发700万患者的速度猛涨。按目前速度增长的话,估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3.8亿人患糖尿病。目前,亚洲已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地区,全球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国家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如今,医疗系统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缺乏针对疾病治疗、预防和健康管理的区域医疗协同,更没有一个有效的区域信息化系统来支持区域医疗协同。居民没有可以动态更新的电子化健康档案,对自己的健康信息没有全面的了解。医生对自己患者的健康信息缺乏认识,不能有效的跟区域内的其他医生针对疾病的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管理进行协作。临床指南(路径)基本都是基于纸质的,医院或政府对临床指南(路径)的执行情况和有效性无法监控和评估。
而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人健康管理项目可以改进医疗质量、降低成本,合理利用整合医疗信息,可以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实现动态更新。基于最佳医疗实践和医学证据的疾病治疗、预防和健康管理 ,真正做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为患者提供持续、及时地医疗关怀。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可以及时的获取全面的患者信息,最佳的诊疗实践和医学证据。医院可以借助区域医疗协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的监控临床指南(路径)的执行情况,评估执行的效果。
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表示:“我们相信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会帮助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并最终延长患者的生命,这是最宝贵的。”
三大功能完善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人健康管理原型系统
IBM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合作的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人健康管理原型系统,将包括基于HL7 RIM(Reference Information Model)标准的电子健康档案数据模型;遵循HL7 CDA (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 R2规范的临床文档;电子健康档案术语体系及推理服务;利用DB2 pureXML对XML数据的存储及查询的支持,通过对个人医疗数据的整合,提供个人综合,长期的健康记录;遵循HL7 GLIF(Guideline Interchange Format)/GELLO(Guideline Expression Language) 规范的临床指南模型,基于业务流程引擎支持临床指南的执行,监控和评估;健康管理的临床仪表盘;基于通信的商业流程引擎原型与健康计划管理引擎对接;移动健康门户和手机端的传感事件引擎等部分。
该原型系统将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基于临床指南的决策支持(慢性病管理)系统和移动医疗支撑系统三大功能。
第一,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基于XML的健康档案管理,负责从采集到的患者数据中抽取健康档案信息,存储在健康档案库中,并管理健康档案需要的医学术语。健康档案的内容通过信息服务对外发布,供其他信息系统使用;基于IHE(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的区域卫生服务总线,负责从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中采集患者的数据。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遵循国际医疗卫生互操作标准以达到区域内系统的互联互通,如HL7 RIM, CDA R2 和IHE XDS等标准,实现基于卫生部居民健康档案数据标准的语义互操作,实现灵活高效的对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析。
第二.基于临床指南的决策支持(慢性病管理)系统:基于临床指南的健康计划管理可以提供医疗决策支持,健康计划的执行效果和质量分析,远程患者体征采集和移动主动关怀。基于国际标准实现临床实践指南的计算机化,有助于在开展慢病管理中应用临床实践指南的互用性、重用性。基于工业界标准使用流程引擎执行计算机化的临床实践指南,有助于应用临床实践指南开展慢病管理的普及性、实效性。基于面向服务的开放体系结构,实现与已有临床信息系统(如医院信息系统,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等)的无缝整合。基于HL7 RIM模型提供数据服务接口,实现与已有各种临床数据的有效结合。基于HL7 GELLO标准实现对病人病情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第三,移动医疗支撑系统:基于规范和面向服务(SOA)的系统架构,提供系统各个组件之间的灵活组合和扩展的能力。基于通信的商业流程,通过在医疗流程中融合移动通信,语音,即时消息等技术,加速人和人,人和系统之间的交互。手机应用及设备管理,保证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并管理手机应用。综合健康管理门户,提供健康档案门户,健康计划临床仪表盘,健康计划监管仪表盘和移动健康门户。
IBM在全球有着丰富的医疗卫生行业服务经验,并积极与合作伙伴合作,通过提供全面的硬件架构、系统软件和中间件,以及具体的行业解决方案,推动医疗卫生行业在战略与发展、运营和流程、信息技术应用不同层面的发展。自去年发布“智慧的医疗”战略以来,引起了医疗卫生行业内的极大关注。在医疗IT解决方案方面,IBM有长期的积累和研究,关注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致力于推动以更好的技术,更低的成本,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更加可及的医疗服务。[!--empirenews.page--]
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暨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李实恭博士表示:“IBM中国研究院在医疗方面有着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并借助IBM全球研发资源,积极同医学科研机构、医院和医生之间的开展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循证医学是我们最新的研究领域,信息技术在促进临床实践和循证医学研究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该项目将临床证据有效地组织起来,结合患者个体的健康数据,把决策依据通过临床业务系统及时、准确地提供给医生和患者,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更科学、符合患者需要的医疗决策。本次,我们与北大人民医院合作的创新项目将成为循证医学领域的又一大突破。我们愿意继续发挥技术优势推动中国医疗领域的改革,让智慧惠及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