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0年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注重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此政策指导下,2010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开局较好,为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0年第一季度GDP为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年同期增幅加快5.7个百分点。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
2010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74亿元,同比增长17.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累计30571亿元,同比增长18.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累计5803亿元,增长15.4%。
3.进出口额
2010年第一季度进出口总额6178.5亿美元,同比增长44.1%,比上年四季度加快34.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161.7亿美元,增长28.7%;进口3016.8亿美元,增长64.6%。进出口相抵,顺差144.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79亿美元;其中,3月份贸易逆差72.4亿美元。
从月度同比增幅来看,2009年11月进出口额同比下降的情况得到扭转,2010年第一季度进口额同比增幅高于出口额同比增幅。
4.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第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320亿元,同比增长25.6%,比上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9793亿元,增长26.4%,回落2.2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528亿元,增长21.0%,回落8.4个百分点。
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来看,2009年6月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增长趋势结束,开始震荡下降。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幅由2009年5月的43.7%降至12月的20.7%,2010年1-2月提高到27.4%;其他投资同比增幅由2009年5月的35.2%震荡下降至11月的20.6%,2010年1-2月达到26.1%。
5.商品房销售
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37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2.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43.9%;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30.8%;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24.2%。
2010年第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3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8%,增幅比去年全年回落6.3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4.2%。
6.CPI,PPI,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同比增幅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从物资交易市场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时所支付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该指标对P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2010年第一季度CPI、PPI、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为2.2%、5.2%、9.9%。从月度数据来看,2009年11月CPI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当月上涨0.6%,2010年2月上涨2.7%;2009年12月PPI由负转正,当月上涨1.7%;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由负转正,当月上涨3.0%。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三大价格指数连续同比增长四个月,通胀需引起高度重视。[!--empirenews.page--]
7.采购经理指数(PMI)
采购经理指数是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因所选指标具有先导性,成为经济运行监测的先行指标。
制造业PMI体系包括PMI综合指数和其他扩散指数,PMI综合指数由生产、新订单、产成品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等五个主要扩散指数加权而成,其他扩散指数包括采购量、积压订单、新出口订单、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等。PMI综合指数高于50%表示比上月增长,低于50%表示比上月下降,与50%的距离表示增长或下降的程度。
非制造业PMI由商务活动、新订单、新出口订单、积压订单、存货、中间投入价格、收费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业务活动预期十项扩散指数构成。由于没有合成指数,国际上通常用商务活动指数来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一般来说该指数达到50%以上反映非制造业经济上升或增长;低于50%反映非制造业经济下降或回落。
2008年4月以来制造业PMI振荡下降,2008年12月开始连续回升,由2008年11月的38.8%提高至2009年12月的56.6%,2010年3月为55.1%。
8.全社会货运量
全社会货运量从货物运输层面反映经济运行情况。2009年货运量合计数、沿海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幅连续提高,货运量指标回暖态势进一步巩固。2010年1月同比增幅进一步提高,货运量合计数增长20.5%,沿海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30.4%,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39.6%;因春节原因,2月增幅出现较大回落。
9.消费者信心指数
2009年下半年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提高,由2009年6月的101.0升至12月的103.9。2010年2月达到104.2。
10.股票综合指数、日均成交额
2008年12月到2009年7月,上证综合指数由1820.8点升至3412.1点,月度日均成交额由683.7亿元升至2058.0亿元;深证综合指数由553.3点升至1118.0点,月度日均成交额由341.9亿元升至1024.4亿元。2009年8月上证、深证综合指数出现明显下滑,其后出现第二轮上涨行情,12月分别达到3277.1、1201.3。
与2009年12月相比,2010年第一季度末上证综合指数尚未恢复到同等水平,深证综合指数略有提高。
11.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指数由10个指标构成,包括工业生产指数、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工业企业利润、居民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货币供应M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预警指数把经济运行状态分为5个级别,100为理想水平,“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蓝灯”表示经济偏冷,“蓝灯”表示经济过冷。
2009年4月开始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逐步提升,11月已达到117.3。2010年2月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回落至104.7。
综上所述,2010年第一季度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继续增长或保持平稳,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