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十大中国IC设计公司” 评选活动圆满收宫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借鉴去年的成功经验,《电子工程专辑》今年再次举办“中国原创”评选活动,以多角度评估和见证中国IC设计公司的业务活动和技术、服务水平,选举出那些在中国大陆IC设计业界表现卓越的公司,以表彰他们在协助中国大陆电子设计工程师开发电子系统产品方面所作的贡献。
本次评选活动设立三个奖项:“十大中国IC设计公司品牌”、“十大最具发展潜力中国IC设计公司”以及“十大杰出服务型中国IC设计公司”。因此,我们从活跃在本土IC设计业界的400多家IC公司中为三个奖项各提名30家公司(共90家),这比去年的提名公司总数增加了约30%,扩大了覆盖范围。经过一个多月的踊跃投票,决出了最终的“十大中国IC设计公司”榜单,如表1所示。今年参与评选的有效票数达3611,比去年的2456有效票数增加了47%,说明《电子工程专辑》“中国原创”评选活动受注目程度正不断扩大,以及实现了让广大IC客户(系统工程师)选出他们自己心目中的“十大中国IC设计公司”的初衷。
日前,籍“国际集成电路研讨会暨展示会” (IIC-China 2009)在东莞召开之际,《电子工程专辑》隆重举办了“十大中国IC设计公司”颁奖礼。至此,本年度 “中国原创”评选活动完美收宫。
十大本土IC品牌
本土IC设计产业在经过艰苦的生存期后,开始注重品牌的建立。然而,与国际IC品牌相比,本土IC设计行业当前的整体实力相去较远,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品牌建立上颇有建树的本土IC公司都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信心十足。
上海海尔集成电路的市场部经理陈曙认为,中国IC设计公司未来两年会更加成熟,市场对国产IC的看法与几年前相比已有了根本性的改观,接受度越来越高,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他坚信随着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结束,中国IC设计公司会迎来下一波发展的高峰。而福州瑞芯的运营总监谢青山也声称,中国的IC设计产业总体上来看现在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另外,谢青山对本刊表示:“与国外同行相比,无论是从产品种类,销售规模,研发实力的角度评价,瑞芯都还是一个小公司。” 除了自信,本刊认为,本土IC公司要追赶国外品牌还需要具备这种忍辱负重经、韬光养晦的心境。瑞芯充分发挥技术特长,抱着改变中国大陆在手机制造领域的“无芯”现状的信念,使从媒体播放器成功走向附加值更高的手机芯片领域。继海思K3之后,瑞芯推出的RK27/RK28系列手机平台同样广受注目。本刊相信除了先行一着的海思与瑞芯外,未来两年内还会有几个具一定实力的本土IC品牌会涉足手机多媒体平台。
最具发展潜力IC公司
最具发展潜力的公司必须是具有技术特色的。比如,上海谱瑞集成电路在DisplayPort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未来两年,是高速数据接口标准的快速增长期,相信谱瑞在高速接口市场前景非常可观。同样的还有坚持走自主技术道路的西安西芯微电子,正如该公司总经理陆明莹所指出:中国IC设计公司要发展壮大,前提是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而不是买技术来做包装。
具备潜力的IC公司的产品所覆盖的热点应用领域也应当具有相当数量的本土制造商,这样使得他们在中国市场就具备市场优势。就此看来,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电视可谓是当仁不让。而主攻互联网电视市场的北京希图视鼎的Frank Liu表示,互联网电视市场已经逐渐被终端和内容服务商所接受,厂家的生产计划和市场前景都非常乐观,和竞争对手相比,希图的产品有技术、性价比以及本地技术支持的优势。据介绍,该公司已经成功流片CC1200全高清多媒体芯片,它集成了双核主CPU,配合DSP引擎、图形引擎和千兆以太网等接口。全新设计的DSP引擎不仅可以解码1080p全高清H.264、MPEG、RMVB等格式,也实现全双工编解码H.264,实现DVD画质可视电话。
然而,即使具备技术特色和/或能够抢占市场先机,如何保持技术优势当属这些公司的最大挑战。
杰出服务型IC公司
无可否认,在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缩水而大打价格战的市场环境下,本土IC设计厂商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为了加快上市时间、提高产品的差异化以及面对成本控制的压力,设计代工服务能够使IC设计公司简化产品研发步骤,专注市场而使能尽早占领市场,而成为本土IC设计产业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从目前来看,设计代工范围尤其集中在高端的数字ASIC。而芯原微电子所标榜“以设计服务多元化来对冲市场风险,以系统芯片平台化来减少前期投资,以商业模式差异化来实现产业变革”正是这些IC设计代工公司的真实写照。
此外,为客户定制IC、协助客户Design-win成为了众多本土IC公司服务客户最常用方式。据思旺电子总裁介绍:传统上,IC的定义都是诸如美国国家半导体、凌力尔特以及美信集成这些美国公司来做的,定义和设计创新型产品使得本土IC能够与更大的对手竞争。据介绍,思旺已经有5种创新型IC产品投入市场,其中的3种已经得到其客户和市场的广泛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