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宁(上海)光纤厂产能扩容 “ClearCurve”成最新利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两年前的“冒险”
正如参加此次扩建项目落成仪式的某国内运营商权威技术专家表示的,康宁在此时完成扩建项目可谓十分及时,因为现阶段国内电信市场对光纤光缆的需求量很大。
事实上,随着我国新一轮电信重组的完成及后续各运营商投资规模的扩大,加之国内电力和铁路建设等因素的推波助澜,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光纤光缆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由于近几年厂商在光纤产能扩充上一直比较谨慎,该市场很快就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进入2009年,受各运营商3G网络建设和FTTx等利好的推动,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据了解,近期国内光纤价格已经开始上涨。同时根据预测,这一轮需求高峰将至少持续3年时间。
康宁的光纤产能扩充正逢其时,不过如果上溯到康宁做出这个决策的时间原点——2007年,当时的市场则完全是另外一个景象。根据赛迪顾问提供的数据,2007年中国市场上的光纤需求量为2710万芯公里,而产能则为5200万芯公里,也就是说整体产能依然远大于市场需求。由此看来,在当时做出这样的决策的确需要一点勇气。
不过,以当时康宁的判断,中国光通信市场的增长在2007年已经初露端倪,其中就包括FTTH和长途线路等的建设拉动,当然这里面也包含了对未来3G商用的预期。在康宁大中华区通信部(GCT)商务技术副总裁李懋循看来,由于3G网络密度是2G的2.5~3倍,因此3G一旦商用,必然会对光纤光缆市场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本地化研发
作为多元化的高科技企业,康宁进入中国市场已逾25年,并于1998年开始向中国市场供应光纤、光缆、硬件以及设备。目前,其光纤和光缆产品完全由位于上海、北京和成都的工厂本土生产。
在过去的20年中,随着中国的通信基础设施进入光纤网络时代,康宁在中国的骨干网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著名的“八横八纵”大容量光纤通信干线传输网工程中,康宁的进口光纤占据了相当的份额。
康宁在中国市场上的另一个关键性动作就是在2008年4月成立了康宁大中华区通信部,用以整合其在中国的四家运营实体——康宁(上海)光纤有限公司、康宁光缆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康宁光缆有限公司(合资)和成都康宁光缆有限公司(合资)。同时,在北京、成都及上海三地都设立了研发机构。
李懋循介绍,康宁在中国采取了产品线技术人员直接与客户沟通的方式,以便进行适应本地化需求的研发。在他看来,康宁在中国的研发“有着相当的自由度”,一直被总部“充分授权”。据了解,一段时期以来,康宁已经研究开发了适合我国沿海一带刮台风时应用的应急光缆,为云南地区专门研制了防蚁光缆,还为浙江一带研制出了防鼠光缆,其中防鼠和防蚁光缆也推动了我国国家行业标准的完善。
康宁的杀手锏
这是康宁在扩建项目落成典礼期间做的一个演示:把一根光纤在铅笔上绕5圈,然后测量这根光纤的传输损耗,不同的光纤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如果选用的是G652单模光纤,其损耗值为13dB,如果用康宁的“ClearCurve”单模光纤(符合G.657光纤标准),那么损耗则会剧降到0.03dB,用李懋循的话来说就是“相当于没有损耗”。
“ClearCurve”可以称得上是康宁的一个杀手锏武器。“ClearCurve”单模光纤在2007年9月被康宁商业化推出,在2009年1月康宁又宣布推出了用于数据库和企业网络的新型“ClearCurve”超高弯曲性多模光纤。正如康宁所演示的那样,“ClearCurve”光纤即使猛烈弯曲也几乎不会损耗光和信号,不仅可以满足高速互联网以及音频及高清电视节目传输等FTTH场景应用,还可以凭借“跟铜线基本相同的强度”来利用光纤的带宽。同时,它在诸如光交接箱等光通信产品的小型化方面也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
据介绍,“ClearCurve”50微米多模光纤达到甚至超越了针对高带宽、激光优化多模光纤的OM3行业标准,以及仍处于提案阶段的OM4标准。激光优化多模光纤对于对带宽需求高的公司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例如金融机构、医院、高科技型生产企业以及大学等等。
抗弯折光纤的研发是光通信行业的一个热点,此前如日本NTT集团在这方面已经有产品推出。李懋循认为,康宁该类产品的特点是可以与G.652.D规范兼容,这一点要区别于很多其他厂商的产品。
康宁在将近40年前发明了首款低损耗光纤,沿着这一技术路径,康宁不断在所有的应用领域研发并持续改进光纤技术,引用康宁方面的描述就是“在保证质量与性能标准的同时降低运营商的成本”,同时他们强调“这些标准是我们为整个行业树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