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困局:不彻底国际化的危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根据截至2月12日最新公布的业绩预期显示,在将于今年3月底结束的2008财年,日本9大电器厂商除三菱电机有可能保持盈利外,日立、松下、索尼、东芝、富士通、夏普、三洋电机和日本电气公司等8大厂商均将出现亏损,合计税后净亏损预计会达到2兆日元(223亿美元),其中,日立、松下和日本电气公司将分别以亏损7000亿日元、3800亿日元和2900亿日元位列前三位。
分析人士认为,从表面上看,日本电器企业全面亏损是受全球经济萧条和日元升值影响,但缺乏国际协作意识、以及在核心技术领域多年来形成的封闭与自我保护意识,或许是造成日本企业全面亏损的更深刻的原因。
金融危机冲击日本电器业
对于索尼、松下、日立、夏普等从事液晶电视产业的企业来说,2008年财年原本应该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其主营的液晶电视产业领域,日本企业已经与韩国企业一起形成了相对垄断的竞争格局,市场已然启动,全球液晶电视市场近两年都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势头,其之前巨额的科研投入已经为这些企业奠定了行业领先的基础。正因如此,2008年10月底这些企业均公布了2008财年盈利的预期。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2008年9月之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开始由欧美市场波及至全球,许多持有英镑以及澳币的国际游资为了规避降息的风险(日本的利率已经低到没有下调的空间)将他们手中的货币兑换成了日元,日元随之升值,其结果就造成了日本企业出口成本的上升。
日本电器制造企业成功的全球化一直令中国电器制造企业望尘莫及,其许多电器产品在包括欧美在内的全球各个市场都保持着前三名的市场占有率,而本国市场份额通常仅占销售总额的10%~15%左右。出口成本上升加上原本低迷的市场,导致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销售额降低,相对而言,运营成本大大增加,亏损不可避免。
现在看来,索尼是反应速度最快的一个企业。2008年12月9日,索尼宣布裁员1.6万人,是经济危机以来日本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同时,索尼开始采取一系列降低成本的措施,如调整生产、降低库存水平、削减营运花费、调整产品价格以减轻日元升值影响。
2009年2月1日,索尼在日本宣布,截止到3月的财政年份,索尼公司预计全年度亏损1500亿日元,其中索尼液晶电视以及数码相机部门亏损了2600亿日元(29亿美元),上一年为盈利4750亿日元。由于库存增加,价格下滑,索尼几乎每个业务部门都出现了亏损。这是索尼最近14年以来面临的最大亏损。索尼原来计划今年与夏普建立一家液晶制造工厂,目前已将日期推迟到了2010年3月。索尼方面表示,亏损主要是受累于全球经济放缓所带来的商业环境恶化、日元的持续升值、日本股票市场的下跌以及可预见的重组费用的上升。
索尼的亏损拉开了日本电器企业宣布亏损的序幕。
2月4日,松下电器公司宣布,预计本财年将亏损3800亿日元,这是该公司6年来首次出现亏损,亏损规模仅次于2001年度的4300亿日元。夏普公司则将2008财年经营业绩由原先盈利600亿日元下调为亏损1000亿日元,这是该公司自1956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首次面临亏损。东芝公司2008年度前三季度亏损1595亿日元,全年度亏损预计将达2800亿日元。日立电器亏损7000亿日元,规模居日本各大电器企业之首,这也将是该公司连续三年亏损。日本电器公司(NEC)预计全年度亏损2900亿日元,富士通公司亏损200亿日元。
在公布亏损预期的同时,这些企业还公布了一系列开源节流的措施。
松下宣布在全球削减15000个工作职位(裁员人数占总员工数量的5%),并关闭27间工厂,将退出亏损业务并退出等离子电视等主要产品来摆脱困局。日立公司将910家子公司缩减到700多家,计划裁员约7000人,并表示将退出无利润的行业,以在2010年前削减2000亿日元固定成本。东芝公司也计划在国内裁减4500名非正式员工,并将2009财年的设备投资缩减到1000亿日元以下。日本电气公司则计划在国内外裁员2万人,并关闭国内3家工厂。
据估算,东芝、索尼、日立、松下4大厂商2009财年削减固定开支合计将达到8500亿日元。
不彻底的国际化
分析人士认为,经济危机、日元升值是“天时”不利,造成日本企业亏损更根本的原因还是日本企业自身发展模式存在缺憾——比如,缺乏国际协作意识、在核心技术领域多年来形成的封闭与自我保护意识、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生产与供应体系,等等。
如今,日本的电器产品已经遍布全球,但他们的生产及技术大部分还在日本本土。在液晶电视领域,近几年日本企业在核心技术上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但即使在产品已经量产之后,绝大多数日本企业也不愿意将先进的技术转移至更低成本的国家,在工业专业化与国际分工方面一直非常谨慎。
比如曾经在显像管电视时代称霸全球的索尼,曾在日本、亚洲(除去日本)、美国、欧洲四个地区都建立了设计、生产、销售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充分实现了本地化。但在液晶电视时代,索尼并没有在供应链上进行整合,比如液晶面板仍然在日本生产,甚至电视整机生产也都是自己做。事实上,在平板电视时代,虽然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东芝等企业在技术方向的选择不尽相同,分为液晶、等离子两大门派,但在供应链整合方面,这些企业都选择了在日本本土开发与生产。分析人士认为,全球相对不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是导致这些日本电器企业管理费用高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反,更擅长进行国际分工的日本游戏机生产商任天堂则顺利规避了此次经济危机的影响。任天堂最新发布的财报预期显示,其截至3月31日的年度集团运营利润将攀升9%,至5300亿日元,虽比原先预计的要低1000亿日元,但仍创纪录新高。任天堂的经营模式相对比较开放——技术并非独有、零部件全球采购、生产环节是开放的,其大部分生产已经被转移至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
危机之中,日本企业考虑得更多的还是本土企业“抱团取暖”——这也是日本企业在海外扩张时通常采取的“共同进退”的策略。有报道称,松下已决定收购三洋电机公司,利用自身在管理方面的优势和三洋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优势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据悉,东芝与NEC已在日本国内就双方业务的合作进行洽谈,富士通公司不排除会加入其中。显然,在这一轮危机中,一些日本大型电器制造企业将掀起新一轮的整合与重组大幕,最终结果也许会在全球产生更大的电器巨头,更好的应对来自各个地区经济变化的冲击。[!--empirenews.page--]
但业界人士也建议,日本电器企业应该用更开放的心态面对全球化、进行海外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