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电子成功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三星电子是如何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消费电子小作坊成长为全球品牌的故事广为流传。在过去10年,伴随着将自己转变为从消费电子到PC、到无线手机、到平板电视,再到存储器以及半导体等包罗万象产品的世界级供应商,三星也随之蜕变为媒体的宠儿,为业界所艳羡。
然而,这家从韩国汉城起家的公司是如何在日本公司占绝对优势的消费电子和存储芯片领域与日本公司展开博弈,并最终取得当前“显赫”地位的经历却鲜为人知。三星遵循日本公司不惜一切代价取胜的战略和信条,并最终在这场日本人的游戏中击败了日本公司。
深深植根于日本
在历经数年边缘化、目睹日本技术巨头做大变强的卧薪尝胆后,三星采取了新战略:“若打不过他们,就与他们融为一体,然后再打败他们!”
三星电子终身顾问,也是该公司前副主席兼CEO的Jong Yong Yun,这样生动地描述了三星的战略。
Yun在日本待了五年,他深受三星集团具有传奇色彩的前主席李健熙(Kun Hee Lee)的器重。Yun在1978年初次被派驻日本主管三星设在日本的分支机构。1992年,Yun以三星东京总部总裁兼CEO的身份重返日本。
在EE Times最近的一次访谈中,Yun挥洒自如地交替用日语、英语和韩语怀旧地谈起他在东京的岁月。
那时,日本的公司经理和消费者从不按照三星希望的“Samsung”称呼它,而是将其韩文本意“三颗星星”翻译成日语念成“Sansei”。
70和80年代是日本消费电子产业的疯狂时代。JVC和索尼之间惨烈的VCR制式之战;索尼创建全新的产品类别——随身听;先锋、RCA和JVC在模拟视频磁盘制式(DVD的前身)战场进行着殊死肉搏;索尼和飞利浦结盟力推CD。
与之相反,三星的消费产品线由电视、收音机、收录机和其它电器组成。Yun表示,对三星来说,VCR门槛特别高,很难进入。在80年代早期,领先的日本消费电子公司携手达成了多种交换技术协议。而那时的三星由于没有多少可用来交换的知识产权,所以从未成为它们中的一员。“为了生产VCR,我们不仅要向JVC和索尼,而且还要向RCA支付专利费用,因为每台VCR中都集成了具有RCA专利的电视调谐器。”Yun回忆说。
善于表达的Yun用一个词汇描绘了那时三星在电子产业的地位——“kohatsu”,在日语中即“后来者”的意思。虽然礼数周到的Yun不会如此直言,但那时的日本供应商为了把韩国公司挤出其领域,的确使用过这个略带负面意味的词汇。“当时,日本制造商从不让三星成为它们团体或联盟中的一员。”Yun承认。
令业内一些人不解的是,即使在三星已成为数码消费电子市场当之无愧的领袖,其实力足以影响整个产业的今天,这家韩国巨头看起来仍无心在制式或标准之争中拉帮结派。无论是蓝光对决HD DVD,还是在众说纷纭的家庭网络标准战场,三星几乎从不成为争论的焦点,而且鲜有鼓吹某一方的情况。
为什么要这样做?Yun回答:“我们尝试各种制式。我们不知道哪个将成为赢家。”
接下来Yun所说的话略带讽刺意味:“虽然日本制造商或许在制式之争中有足够的经验能够做出正确抉择,但三星却从来没有机会拥有这种洞察力。作为‘kohatsu’,我们除了通盘押宝外,别无选择。”
左右逢源
虽然Yun仍把三星谦虚地称为“kohatsu”,但事实却远非如此。
位于硅谷的咨询公司Ether Group的CEO Chris Fisher观察到:“三星尊崇这样一种理念:消费者是反复无常的,市场也是反复无常的。没有哪家公司比三星更好地理解这点。他们赌任何一种技术都可能赢。”
事实上,三星投身于所有平板显示技术:从DLP(数字光处理)和LCoS(硅基液晶),到PDP和LCD。
三星还使自己免受日本制造商所遭受的拉帮结派之扰。Multimedia Intelligence公司首席战略官Rick Sizemore,描述MP3之争时表示“最为有趣”。
“索尼因随身听所展现的风头现如今已经被三星盖过。”他说,“而且这不仅仅发生在通常的MP3播放器领域,还出现在Nano等应用场合。苹果钦定三星为其提供闪存芯片组,所以Nano才如此之薄。”
Sizemore评论道:“为赢得从存储器到显示器等产品的合约,三星不惜一切代价。”
同样,这家韩国巨头也很早就进入了手机市场且颇有建树,三星把自己的手机定义为“数字融合平台”,在其上充分发挥其自有存储器、显示器和LSI技术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