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效应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到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上,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指出,近几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7%,规模5年扩大3.3倍。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从12家增加到25家,其中有3家企业超过1000亿元,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占行业规模比重达到70%。由此可见,我国信息产业领域大企业大集群的格局已经形成。
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有其内在的动因。由于高技术产品具有运输成本低、规模经济明显、技术外溢效应强的特点,因此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产业的高度集群化。
首先,从全球来看,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形成以产业链为基础、相关配套产业高度聚集的产业基地,如美国的硅谷、北卡三角、波士顿128公路、德州的奥斯汀,墨西哥的Guadalajara电子业基地、Tijuana视听产业基地和欧洲英国的剑桥工业园、苏格兰工业园,德国慕尼黑工业园,法国的索非亚工业园和瑞典的Kista工业园,以及亚洲的马来西亚的多媒体走廊,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外包基地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计算机及集成电路产业代工基地等。这些以产业链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已经形成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布局的基本格局。
其次,从国内来看,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江苏、浙江、四川、福厦沿海地区等9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40个集成电路、软件、电子元件、电子器件、通信、计算机与网络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等有特色的专业型产业园区。
专家曾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形态用“拉弓搭箭”四个字来形容。“弓”是指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福州厦门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这个“半月形”分布带,包括粤、苏、沪、浙、闽、鲁、津、京等省市,其年工业产值已经占全行业的65%以上。“箭锋”所指则是广大新崛起的中西部地区,目前成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生力军。
实际上,产业集群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说正是承接全球产业梯度转移的产物。回顾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趋势,可以看出,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是紧紧地抓住世界产业转移和调整的机会,先后成为全球工业的制造业中心或部分工业产品的制造基地。中国承接世界产业转移方兴未艾。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IT100强企业中的95%均已在华投资,并且从早期的销售本地化、制造本地化转向技术、人才、元器件本地化。
跨国公司纷纷在把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同时,加快把研发、运营向中国转移,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和运营中心,研发重点也由产品开发为主向产品开发和核心技术研发并重转变。但是,目前的产业转移出现新的趋势,中国周边国家包括印度、越南等在生产成本及人力资源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后发优势,成为中国强力的竞争对手。
因此,下一步我们要在不断扩大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外资投向,构建相对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提供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促进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成本、市场、人才等方面已有的比较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把我国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发展成为集研发、关键零配件生产、加工装配、运营、服务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我国从信息产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