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电子 > 消费电子
[导读]封装测试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整个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近几年,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业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有了长足发展,封装测试业在集成电路产业中的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降至50%以下,

封装测试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整个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近几年,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业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有了长足发展,封装测试业在集成电路产业中的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降至50%以下,但2006年封装测试业增速加快,规模重新占据了IC产业的半壁江山。更令人兴奋的是国内封装测试企业长期坚持的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的努力,开始结出果实,有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自主创新产品投入市场。

2006年中国IC封装测试业销售收入年增幅达到了48.5%,这是近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IC封装测试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从产业整体情况来看,排在封装测试业前20位的大多是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的规模还偏小,创新能力较低,因受资金、技术、人才及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发展的后劲略显不足。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外资企业在中国IC封装测试领域独占鳌头的地位仍将难以动摇,内资封装测试企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2007年第一季度,IC封装测试业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减缓。但国内IC业的增长速度近几年一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因此,可以预见中国IC封装测试业在2007年仍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前九大封测企业占总规模69%

与台湾差距缩小

2006年中国内地集成电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6.3亿元,同比增长达到43.3%;内地集成电路总产量达到355.6亿块,同比增长36.2%。2006年内地IC封装测试业加速发展,产能大幅提升。由于多个大型项目的投产,直接提升了产业规模,行业销售收入的年度增幅由2005年的19.3%大幅提高到48.5%,达到521.3亿元。近年内地IC封装测试业销售收入及增长情况见表1。

2006年中国台湾地区IC产业总产值为新台币1.39兆元,约合人民币3230亿元;IC封装与测试业产值合计为新台币3032亿元,约合人民币704.6亿元。台湾地区封装与测试业分别比2005年增长18.4%和36.9%。考虑到统计上的差异,2006年我国台湾地区IC封装测试业产值约为中国内地封装测试业的3倍左右,与2005年的4倍相比,我国内地与台湾地区间IC封装测试业的规模差距在缩小。

分布与半导体产业格局一致

目前内地封装测试企业的分布与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是一致的,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西部地区。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浙一带仍是外资、台资封装测试企业进入中国内地的首选之地,如:日月光、矽品、飞信、京元等我国台湾封装测试厂家到中国内地来投资,仍选择昆山、苏州等地;英特尔在上海建设了第二条封装测试生产线。2006年,封装测试业在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加快。

2006年10月,英特尔成都芯片封装测试项目二期工程竣工投产,同时中芯国际(SMIC)、马来西亚友尼森(Unisem)、美国芯源系统(MPS)等半导体封装测试项目也在成都相继建成投产,西部封装测试厂的规模在内地将仅次于上海及周边地区。而位于甘肃的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势头也十分迅猛,2006年其累计IC封装量达38亿块,同比增幅56%。

据调研统计,到2006年底,内地有一定规模的IC封装测试企业有70家,其中本土企业或内资控股企业21家,其余均为外资、台资独资或控股企业。目前,内地外资IDM型封装测试企业仍以生产母公司封装测试产品为主,EMS型封装测试企业所接订单也多为QFP、QFN、BGA、CSP等中高端产品。表2是内地IC封装测试业统计表,表3是内地封装测试企业的地域分布情况。

内资弱小 外资占优

20家企业中前9家入选2006年度内地十大封装测试企业,除星科金朋(上海)有限公司替代瑞萨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进入十大封装测试企业外,其余几家(虽名称有变化)都是老面孔。统计显示,在表4中前9家IC封装测试企业在2006年度的收入合计为361亿元,占当年IC封装测试业总销售收入的69%,较2005年的63%又提升了6个百分点。这表明强者恒强的现象在IC封装测试业中也不例外,大型封装测试企业在行业中的占比仍将有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在前20家IC封装测试企业中,内资企业仅2家,一家是新潮科技、另一家是华天科技;合资企业5家,南通富士通和华澜安盛为中资控股,上海松下半导体、深圳赛意法和纪元微科为外资控股;其余均为外商独资企业。

2006年度销售收入前20家的IC封装测试企业类型情况表明内资及内资控股封装测试企业仍较弱小,外资企业在IC封装测试业中占绝对优势。2006年IC封装测试业的亮点之一是首次出现了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飞思卡尔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其年销售额达108.46亿元,同比增长73.2%,占中国IC封装测试业的20.8%。奇梦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2006年的销售收入增长迅猛,达68.95亿元,同比增长332.3%,封装测试企业排名由2005年的第七位一跃升至2006年的第二位。可见,外资封装测试企业在2006年的生产与销售收入增幅巨大。

中高端封装市场商机显现

计算机、消费电子、通信是主市场

据统计,2006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的主要推动力是计算机、消费电子和通信三大领域的市场需求,合计占据了88%的市场份额。同样,IC封装测试市场的主要需求也来源于这三大领域,但有趣的是国内主要封装测试企业的客户多在国外,产品以出口为主。如:英特尔的产品100%出口,飞思卡尔的产品99.6%出口,南通富士通的产品70.7%出口,新潮科技也有49.3%的产品出口。与此同时,国内整机厂商每年有大量集成电路产品从国外进口,而进口产品中一部分就是出口的产品,这种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没变。

中高端封装技术需求提升

就封装形式来讲,国内市场目前的主要需求仍在DIP、SOP(SSOP、TSOP)、QFP(LQFP、TQFP)等中低端产品上,而且QFP(LQFP、TQFP)的引脚数还比较少。但随着数字电视、信息家电和3G手机等消费及通信领域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IC市场对高端电路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IC设计公司和整机厂对QFP(LQFP、TQFP)高腿数产品及MCM(MCP)、BGA、CSP、3D、SiP等中高端封装产品的市场需求已呈现出较大的增长态势,在国内实现封装测试的愿望十分强烈。这就要求国内封装测试企业抓住商机,积极开发市场需求的MCM(MCP)、BGA、WLP、CSP、3D、SiP等中高端封装技术,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封装测试技术间的差距。[!--empirenews.page--]

另一方面,随着欧盟RoHS、WEEE与EuP指令的先后实施与生效,中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于2007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电子产品全面实施绿色制造的时代即将到来。集成电路制造业中的所有企业必须顺应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潮流,做出积极的行动。2006年国内封装测试企业全面推广无铅电镀工艺,研究使用绿色树脂等低毒害、轻污染的原材料。如南通富士通、新潮科技等公司,2006年度除客户特殊要求外,产品无铅化率已达100%。南通富士通采用无铅工艺的“镀钯框架绿色塑封产品”被科技部等部委认定为2006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

技术能力大幅提高

2006年,国内封装测试企业的技术能力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经过长期不懈的科技投入,像长电科技、南通富士通这样的内资或内资控股的企业已在CSP、MCM、FBP、BGA、SiP等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部分技术产品已实现产业化。

大型项目陆续投产 封测业增势不改

在电子产品不断朝着微型化、轻便化、多功能化、高集成化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的推动下,集成电路封装技术也向多引脚、细节距(Fine Pitch)、多芯片(MCM)、3D、芯片级(CSP)及系统级(SiP)封装方向发展。BGA、Flip Chip、晶圆凸点技术、TCP/COF及各种CSP技术在中国内地的市场需求将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007年,外资企业不断增资扩产,大的封装测试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内资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推出新品等因素的作用下,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仍将呈现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年增长幅度将在25%以上。

测试企业布局力度将加大

2007年外资和我国台资封装测试企业在中国内地的投资力度将大幅增加。2006年11月,美国投资公司凯雷(Carlyle)集团宣布收购台湾日月光半导体(ASE)公司。随后,12月日月光以6000万美元收购威宇科技。2007年2月,日月光与恩智浦宣布准备在苏州合资成立封装测试公司。虽然4月份传出因价格未谈拢,凯雷已放弃收购计划,但一系列动作表明目前全球最大的IC封装测试厂商日月光在中国内地的布局在加快。

2007年台湾当局将放宽封测业投资大陆的种种限制,台湾地区封装测试业的西进步伐将加大。集中于上海、苏州等地的矽品科技、京元电子、捷敏电子、飞信半导体等台资企业2007年将加大投资力度和营运规模,封装测试能力会有所提升。

同时,欧、美、日、新加坡等外商投资的封装测试企业,在2007年的投资力度和生产规模也将有新的提升。英特尔成都封测厂在2006年正式投产后,今年的产能将稳步上升,同时在上海的第二条封装测试线也将投入使用。2006年6月,无锡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与星科金朋在无锡签署协议,确定对华润安盛实行股权、业务层面的合资合作,将引线框架封装的封测业务由上海转至无锡,从而使星科金朋可以专注于高端封装市场的开发。2006年奇梦达、星科金朋等外资企业的产能、销售收入提升速度惊人,2007年将有新的增长。

中高档封测产品占比将逐年提升

过去20多年,半导体产业经历了从欧美到日韩、中国台湾,再到中国内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迁移,产业迁移是一种必然趋势。虽然与封装测试业发达的台湾地区相比,目前我国内地本土企业的IC封装测试主要是一些中低档产品,如DIP、SOP(SSOP、TSOP)、QFP(LQFP、TQFP)等,与国际先进封装测试技术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随着产业迁移的加速,一些外资或合资企业相继引入和开发了MCM(MCP)、BGA、CSP、MEMS、SiP等先进封装测试技术。

同时,内资及内资控股企业近年来坚持不懈的科技研发已结出果实,如:长电科技的WLP和FBP、南通富士通的MCM等。因此,无论从封装测试企业的技术能力还是从IC封装测试市场的需求来看,中高档封装测试产品的产量将逐年上升。

应对知识产权、环保考验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技术领域高端技术的知识产权及专利权多为国际大公司所掌握,内地企业要涉足其中必然会遇到知识产权及专利权转让问题。然而国外公司的高端技术是不会轻易转让的,因此,内地企业在发展中高端封装测试技术时势必会面临这一难题。如何解决?这将考验业界精英们的智慧。

同时,随着欧盟RoHS、WEEE与EuP等指令的实施,特别是中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3月1日起生效,对内地IC封装测试业带来了直接影响。要符合法规的要求,企业必须在技术、资金上不断加大投入,研发或引进新技术、新材料,这样势必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企业赢利能力。

负面因素仍然不减

进入20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的压力依然不减。2006年由于人民币升值及金、银、铜、锡等金属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封装测试企业的赢利水平普遍下降了一成左右。因此,预计2007年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涨价等因素仍会困扰封装测试企业。另外,近年内地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成本与我国台湾、新加坡等地相比,优势已逐年降低。

可以预见,内地封装测试业的产业结构将作出调整,低附加值的封装测试产品将由长三角地区逐步向中西部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转移。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