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需求攀升 油墨印刷生产及创新亟待扶持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国已成全球最大的PCB生产基地
PCB行业是技术密集型(涉及电子电路、机电一体化、印刷技术、表面处理、光化学和电化学等多门科学)、资金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大规模发展该产业,起步较晚,虽然现在我国已成全球最大的PCB生产基地,但是在多层板、柔性板、特种基材板等领域关键的技术、设备和材料依然掌握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少数企业手中。
PCB的主要材料包括覆铜板、电化学药水、感光干膜和PCB专用油墨。PCB专用油墨是PCB生产制造中精确图形转移、标记和永久防焊绝缘保护的关键材料,正因为感光干膜和液态光致成像油墨的出现,使得微米级的精密电路工业化生产的应用成为可能。PCB油墨行业是高技术门坎的行业,它涉及涂料与油墨制造技术、超细粉体应用技术、紫外光固化技术、光刻技术等。某些产品必须具有耐280℃以上的高温焊接性能;25微米的线路加工精度性能;耐化学镀镍金、镀锡性能;1011奥姆以上的电绝缘性能;耐高压20kV以上击穿性能;对紫外线高度感旋光性能。我国六七十年代虽有一些高校和研究所开发和小规模生产PCB油墨,但由于技术原因始终无法形成产业化。早期国内PCB专用油墨市场曾长期被国外产品特别是日本长期垄断,太阳、田村等品牌在上个世纪末几乎成为油墨的代名词。
行业发展之初,基础化工原材料比较落后,大部分原材料还得依靠进口,不具备研发条件,但容大电子却硬是撕开了一道口子,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并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为我国PCB产业争得行业话语权,也引发了该行业的竞争整合。
近几年我国PCB油墨民族品牌如雨后春天,据中国印制电路板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06年,PCB油墨的国内外品牌约50个左右。同其它行业一样,中低端PCB油墨的市场争夺从2000年拉开的销售大战此起彼伏,一直延续至今。近几年随着油墨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单纯的价格战已很难维系企业的长期发展,容大电子正在努力转变经营思路及策略,在服务质量和产品种类上下工夫,尤其加大高端PCB油墨的研发投入,并在新产品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据有关专家介绍,随着我国PCB油墨民族品牌的迅速崛起,他们在夺回国内市场的同时,开始进军国际PCB油墨市场,打破了“进口品牌优于民族品牌”的论调。目前容大电子的产品技术水平及销售额已经超过大多数进口品牌。
据了解,中国大陆PCB目前每年的产值约1000亿元,近几年每年都保持在15%%以上的增长速度。PCB专用油墨市场仅我国大陆地区每年的需求量就达到4万吨,创造产值约30亿元左右,目前市场份额仍以日本、中国台湾企业为主。全球需求量的增长使这个行业成为新的淘金热点。在此前提下,应该引起注意的是,目前该行业标准混乱,个别产品虽有行业和国家推荐标准,但与目前该行业对产品的要求标准相比,显得相当落后、过时,远不能适应现有行业的要求,大多数产品生产依然处在无行业标准,无国家标准的混乱状态中。如何鼓励像容大电子等领先企业积极申报行业标准,对规范竞争、引导竞争、尤其对行业话语权的加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0年争得行业话语权
1996年,我国PCB油墨产业还严重受制于人的时候,几个年轻人以50万元在深圳南山区建厂创业,并在我国PCB产业的生产基地珠三角打下了PCB油墨生产的“第一根桩”,如今这家专业生产PCB油墨及光电化学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行业翘楚。
刘启升,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工专业;黄勇,毕业于南昌航空大学防腐专业;杨遇春,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感光化学专业;宋怀海,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这几个技术型的创业者在1996年创业的时候就开发出单面板油墨:紫外光固化阻焊油墨,耐酸、抗蚀刻油墨等;1998-1999年,容大电子研发液态光致成像抗电镀油墨,2000年推向市场,现已成为业内第一品牌。2001年,在容大电子的带领下,国内民族品牌的PCB油墨生产“生根开花”,获得与跨国品牌的对话权。当年4月,容大电子迁址福永新田工业区,不仅产量与市场占有率不断攀高,更不断取得自主研发的突破性进展。2001—2003年,容大电子研发液态光致成像阻焊油墨,2004年成功推向市场。创业后期,容大电子生产基地从珠三角延伸到长三角,2002年建立大亚湾生产基地,2005年生产基地迁址惠东国际精细化工创业园,2007年5月开始建设苏州生产基地,预计2008年5月可以投入使用。
据了解,容大电子新近研发成功的精密PCB加工用的电镀与化学镀系列药水、应用于平板显示与半导体加工的光刻胶系列、应用于精密丝网印刷的丝网感光胶等,已进入中试或量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