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半导体工艺取得重大突破,验证摩尔定律下一个十年继续生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摩尔定律创始人Gordon Moore更是指出:“采用高-k栅介质和金属栅极材料,是自上世纪60年代晚期推出MOS晶体管以来,晶体管技术领域里最重大的突破。”赵军解释道:“随着越来越多的晶体管被集成到一个硅晶片上,业界一直在研究电流泄露问题的解决方案,晶体管是处理数字世界0、1组合的微型开关。栅用来打开或闭合晶体管,而栅介质是用来将栅从电流通道隔离出来的绝缘体底层。金属栅极和高-k栅介质的组合使晶体管漏电量非常低,性能大为提升。”
按照摩尔定律,英特尔将于2009年推出32纳米处理器,而在2011年推出22纳米的处理器。虽然已受到众多的猜疑,但英特尔仍扛着摩称定律的大旗一路前行。“我们在45纳米工艺上至少领先竞争对手一年的时间。”赵军称。据悉英特尔俄勒冈的D1D和亚利桑那的Fab32两个300mm晶园厂将于07年下半年开始生产45纳米处理器,而另一个300mm晶园厂以色列的Fab28厂将于2008年上半年开始45纳米处理器的量产。
虽然英特尔一路领先,其它公司跟在后面已开始明显吃力,但他们仍没有放弃。与英特尔对立的另一阵营包括IBM、AMD、索尼以及东芝也在07年1月底宣布他们已取得高-k栅介质和金属栅极材料的巨大进步,且称采用这些技术的45纳米产品将会于2008年推出;还有前面谈到的ST、飞思卡尔和NXP组成的Crolles 2联盟原计划也是将于07年底推出45纳米的处理器,但是现在NXP的退出不知是否使其原计划如期完成。此外,正在进行45纳米工艺研发的还有TI与台积电组成的阵营。“TI与台积电组成的阵营与我们的研发方向不一样,他们主要是针对通用器件的45纳米工艺开发,我们主要针对CPU。”赵军解释。
45纳米带来的优势
在英特尔45纳米工艺技术中,高-k栅介质与金属栅极的组合,使驱动电流或晶体管性能提高了20%以上。同时,使源极-漏极漏电降低了5倍以上,大幅提高了晶体管的效率。
英特尔公司的45纳米工艺技术也使晶体管密度比上一代工艺提高了大约两倍,使英特尔能够增加总体晶体管的数量或缩小处理器的大小。由于45纳米晶体管远小于上一代晶体管,因此,晶体管开关所需能量也大为减少,使主动切换耗电大约降低了30%。英特尔在45纳米接头中将采用低-k电介质的铜线,也是为了提高性能、降低功耗。同时,英特尔也将采用创新的设计规则和先进的掩模技术,拓展193纳米干式光刻技术的应用来制造其45纳米处理器,这主要得益于其成本优势和较高的可加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