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中国IC设计公司未来在何方?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这些企业足可以让业界长舒一口气,中国的IC设计没有死亡!但是,有识之士指出,是否这些现在表现良好的企业未来会一直良好下去呢,一个产品的成功是否就意味着企业会一直成功下去呢?
这是个问题。
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所阐述的那样,“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存活下来的不一定是那些最强大的物种,而是最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事实证明,从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支柱企业,不会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企业昙花一现,而什么能够让公司及时适应市场需求,后劲十足呢?在创新的声音下,全球并购也势头渐盛,对这些已经起步和刚刚起步的IC设计企业来说,未来又该如何走呢?
记者想到了ARM。虽然是英国公司,但在中国,它和中国的IC制造商、IC设计企业共同走过了5年的时光,它经历、见证了中国众多IC设计公司的成长历程。对中国高科技电子企业的未来,它有着怎样的理解?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ARM公司中国区总裁谭军。
2006年,是ARM进入中国的第五年,在中国,ARM算得上一个成长型的公司,它经历了一个从零起步的一个积累过程。回想起ARM刚进入中国的时候,谭军感慨颇多。“那个时候,中国市场对IP授权的模式并不容易接受;另外,当时中国大陆还没有Foundry厂,中芯国际、宏力还在建设之中,很多企业担心在得到IP授权之后设计出来的芯片无法进行生产。”
那一年,只有深圳中兴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与ARM签署了ARM922T内核的合作协议。对IP授权模式的接受和芯片的生产,在今天看来,都已经不是什么问题。通过艰苦的说服、解释工作,并很幸运地同中国的Foundry厂一起走过那段同是刚刚开始的阶段,ARM逐渐使IP授权的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