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需积极强化上游关键材料之供应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台湾虽为液晶显示器生产重镇,若以本土需求为计算标准,2005年台湾LCD材料缺口约新台币800亿元,材料自给率将近五成。大部分液晶显示器材料均有原本供货商来台设厂,但无法完全供应台湾所需,而台湾厂商陆续投入量产,亦局限于产品认证、产能扩充缓慢及专利布局等问题。
偏光板关键材料之供应如TAC膜、PVA膜及光学补偿膜等,主要掌握于少数日商手中,其中以TAC膜最为关键,不仅可作为偏光板支撑,更可作为补偿膜使用,而欲发展抗眩(AG)/抗反射膜(AR)时也需TAC膜作为基材,因此TAC膜成为发展偏光板材料之关键。目前TAC膜仅Fujifilm与Konica两家供应,未来三年的设厂规划已无至海外投资机会,需寻找其它供应来源,而台湾已有新光合纤成立达辉科技移转LOFO的技术,于竹南设量产工厂,目前LOFO产品仅符合STN规格,TFT规格产品则仍待努力中,因此未来应积极协助厂商通过验证,以利发展光学补偿膜、AG及AR。
而PVA膜仅日本Kuarary与合成化学可供应,未来应寻找其它技术来源,并协助厂商来台设厂发展。而保护膜部份,则需倚赖光学级PET的供应,同时背光模块中的棱镜片及扩散膜也需要,新光与南亚也已投入光学级PET的生产并通过认证,目前需扩充产能以供应台湾所需。
台湾背光模块产业除需投入大量组装人力之外,材料成本所占比率亦相当高,在台湾业者全球背光模块市占率逐渐提升的时候,需积极强化上游关键材料之供应,以提升对背光模块关键材料的掌握能力。
背光模块材料中增亮膜技术困难度极高,目前无台湾厂商生产,未来发展策略应投入资源进行长期研发;棱镜片台湾已有能力量产,未来将面临专利诉讼问题,除积极申请专利以增加未来谈判筹码外,应协助厂商专利诉讼程序的准备;扩散膜目前台湾以后段代工为主,必须摆脱专利限制,采自行研发或替原厂代工方式切入前段制程。
冷阴极荧光灯管台湾已有能力生产,即使高阶电视用产品也陆续量产,但原材料方面仍倚靠进口,而台湾也有厂商投入玻璃管、电极、荧光粉主要材料的开发,亦需协助厂商通过认证并扩厂。
目前台湾化工材料厂商投入研发验证中,国外厂商也陆续来台设厂,虽能提供大量台湾所需,但将挤压台湾厂商的发展空间,对于彩色滤光片材料发展策略上,台湾厂商可与彩色滤光片或面板厂商策略联盟,并寻找测试验证机会,以取代国外厂商的产品。
台湾已有超过14座玻璃基板熔炉的设立,虽然无法完全满足台湾需求,但再投入效果不大,未来寻找其它厂商提供更低廉的产品将会是重点;光罩及光阻方面,国外领导厂商均已来台设厂供货,因此台湾必须朝更高阶的产品进行研发方有机会;ITO靶材台湾以接合为主,但欠缺矿产及精炼的技术,且精炼将耗费过多能源,是故于台湾发展ITO靶材并无竞争优势,在有限资源下,应朝向回收及寻找其它非铟的替代材料着手。
综观未来台湾液晶显示器材料发展趋势,“掌握原料”显然已成为致胜关键因素,现阶段厂商欲扩张生产线、增加客户、进行产品配置、增加市占率、达利益极大化等目标,皆需仰赖掌控原料之策略运用。面板与零组件厂商除与关系良好之原材料制造商订立长期供货合约外,应将量集中或联合采购,并预先加入上游原料制造商的扩产等策略。
而针对有意投入材料领域的厂商,则可掌握客户对材料规格的要求,先进行技术的研发与设厂,并在下游客户集中度增高趋势下,积极寻找策略联盟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