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CC首次来华,中国IC技术力量备受期待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ISSCC(国际固态电子电路会议)委员会数名高层人员近日在上海召开会议,介绍明年2月份在旧金山举行的第54届ISSCC会议(ISSCC2007)。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一家将在本次大会上宣讲论文的单位,上海鼎芯半导体的相关人士也出席了本次会议。据悉,鼎芯CEO陈凯博士将在这次会议上发表关于其基于CMOS技术的TD-SCDMA射频收发芯片的论文。
50年辉煌历史
作为IEEE在芯片设计领域的最高级别的会议,ISSCC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从1954年开始,几乎所有集成电路领域重大世界的发生和重大发明都是首先出现在ISSCC上。包括第一个PN结肖特基电路,第一个晶体管电路。此外,摩尔定律也是首次在ISSCC上提出的。
ISSCC2007执行委员会主席Timothy Tredwel回顾了IC行业在过去半个世界的发展。他指出,上世界50年代是IC产业的Formulative years。而60~70年代为LSI时代,80年代进入VLSI时期,新千年后则进入ULSI纪元——Cell处理器已经拥有234M个晶体管。展望未来,他指出,高速网络、联网传感器都是今后数年中推动IC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还特别强调,机器人可能成为继便携式消费电子之后的下一个应用新浪潮。而ISSCC议程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王志华则表示,便携式终端、高速带宽需求、新的广播标准(DMB、DVB-H、ISDB-T)、ISM波段中的低功耗应用以及可重构的无线前端都将是下一波的热点。
在ISSCC上首次为世人所知的重要成果。
在过去的50多年当中,几乎所有的半导体公司和学术机构都将ISSCC作为公开发表突破性技术成果的首选会议。ISSCC已经成为最前沿的固态电子电路和SoC发展的讨论会议。“1954年第一届ISSCC召开的时候,仅有20篇论文在大会上发表。现在,已经有超过200篇的文章在ISSCC上发表了。” Tredwell说。
80个内核的SoC处理器
ISSCC2007的主题将是“The 4 Dimension of Innovation”。远东组织委员会主席,来自韩国浦项工业大学的金永春(Jinyong Chung)教授对ISSCC2007的筹备情况、亮点论文和热门话题进行了介绍。
据悉,ISSCC在全球技术人员提交的637篇论文中选择了234篇入选本次大会。其中包括182篇常规论文(Regular)和52篇短论文(Short Papers)。其中欧洲70篇、远东73篇、北美91篇。其内容涵盖了模拟、射频&转换器、无线/有线收发器、电视调谐器/RFID、PLL&时钟、电源管理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果。金永春表示,届时将有来自全球各地的3,500名技术人员聚首旧金山。
Intel公司将会在本届ISSCC上介绍其采用了80个内核的单芯片运算器,据称性能将超过现有的Quad-Core 处理器20倍以上。而IBM公司也将展示业界第一款5GHz的微处理器。此外,TSMC董事长张忠谋还将以“代工未来:21世纪的挑战(Foundry Future: Challenges in the 21st Century)”为题做大会报告,就代工业的未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据悉,大会期间将会有32场论文宣讲会,并举办数字RF、IEDM、PON/DSL/Cable/无线、汽车信号处理技术等9场技术专题研讨会,还分设了Memory、Circuit、GIRAFE、Imager、ATAC等7个论坛。
中国力量备受期待
此次介绍会是ISSCC在中国首次举行这样的会议,显示了ISSCC对中国大陆IC产业科研力量的期待。2005年以来,中国每年都有一篇论文入选ISSCC,迄今已有3篇文章在ISSCC大会上发表。Tredwell 指出,在过去短短的几年中,台湾地区的工程技术力量进步飞速,特别是台湾大学(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入围ISSCC2007的论文高达11篇,是本次大会贡献论文最多的单位。“我相信在5年之后,中国大陆的科研力量也能达到这个水平。”
“集成电路的创新正在从工艺驱动向应用驱动转变。”ISSCC议程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王志华表示,这个转变将会给中国IC业界更多的机会。
“从2004年至今,亚洲地区在入选论文总量中大致都在1/3左右。其中的大部分来自日本和韩国,但是台湾地区在过去几年中的进步非常快。”王志华说,“可以发现,在台湾大学入选的论文中,主要来自一两个实验室。因此,中国技术力量完全可以很快达到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