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百强企业打响利润保卫战加强保护力度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电子百强企业经济效益出现明显下滑,电子百强企业中有45个企业利润下降,8个企业零增长,11个企业亏损,占电子百强企业总数的64%。
实际上,我国电子百强企业利润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与跨国公司相比,微软、英特尔、三星电子、诺基亚、戴尔2004年的利润率分别为28%、21.9%、18.8%、14.7%和8.8%,而我国本届电子百强排名前十名的企业仅有2家的营业利润率超过5%,有4家企业的利润甚至在2%以下。电子百强企业效益下滑,引起各方的关注,本报记者也就此采访了有关的专家和企业家,寻求其中的缘由和对策。
“百强”主体地位弱化
国家统计局的月度形势报告显示,纳入统计的39个工业大类上半年在利润上出现了“两极分化”,即资源类的采矿业占据了工业利润的“制高点”,成为利润增长最快的行业;与此同时,交通运输、化纤、建材、电力、电子等行业利润却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报告显示,今年1~7月,引领利润下跌之首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其利润相对去年同期下降38.6%;其次是化纤行业,利润下降了35.8%;接下来依次为建材行业、电力、电子通信行业等。
虽然增长回落的不只是电子信息行业,但作为支柱产业之龙头的电子百强企业效益下滑无疑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警示,电子百强企业难以摆脱“百大”的尴尬地位。
目前,业界已注意到,电子百强企业的主体地位在“弱化”。从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看,电子百强企业近5年占行业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营业收入占比从2000年的64.6%下降到去年的30.7%,今年上半年为31.4%;利润占比由2000年的57.7%下降到去年的29.6%,今年上半年则进一步下降到20.8%。作为比较,三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占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量的比例从2000年的不足60%上升到去年的75%以上,今年上半年上述三项指标占比更达到79.1%、78.3%和83.2%。
专家指出,电子百强企业是本土企业的主体,其主体地位弱化表明本土经济对产业的控制力在逐年弱化。当前,急需改变电子百强企业“创新能力尚不足以支持可持续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不足以支持国际竞争,产品和资本实力不足以支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管理水平也不足以支持协调发展”的局面,重塑电子百强企业的主体地位。
“上下挤压”造成效益下滑
电子百强企业效益下滑与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有关。简单地说,就是成本提高,价格降低,这样“上下挤压”造成利润下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王亚星认为,今年以来,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电子信息产品市场需求放缓,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是造成电子百强企业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
前不久,国资委就今年上半年47家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的利润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显示,造成企业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主营业务的成本增长(13.2%)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6%),这里的“成本”,主要是指“能源和原材料”,这两者恰恰是电子制造企业自身无法左右的。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的分析报告指出,今年以来,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电子信息产品市场需求放缓,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产品库存压力加大,整机产品价格下降,在多重挤压下,电子百强企业效益面临严
峻的挑战。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有关人士的说法是,电子行业利润总额明
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条:
一是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器件制造业中部分产品面临升级换代期,换代新产品目前由于各种原因还尚难形成较大的市场空间,致使销售收入明显下降。二是国际集成电路市场疲软,产品价格下跌,我国集成电路全行业在销售较快增长的同时,利润明显下降。三是国内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企业以降价促销,增收不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