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言中国IC设计公司:从“分蛋糕”向“做蛋糕”转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编者注:《国际电子商情》网站最近举行的专题讨论“中国IC设计公司发展模式探讨:技术领先VS替代路线”吸引了广大业界人士的关注。对于中国IC设计产业的现状,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IC设计公司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选择的策略等问题,不少专家和人士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为此,我们也精选了其中一些精彩的观点和内容,陆续在国际电子商情网站上刊出,供业界参考。本文的作者来自于专门推广国产IC的赛凡半导体,得益于多年来和本地IC设计公司交往的经历,作者对于本地IC设计公司的发展提出了精彩见解。
赛凡半导体致力于国产IC的推广及应用,目前代理的国产IC品牌包括上海山景、力合微电子、无锡硅动力、上海誉坤科技、苏州矽湖微电子和深圳江波龙电子等。其实做国内IC设计公司的代理和推广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过程,没有品牌,没有知名度,但是又要有一定的利润来保障公司的生存需要。我们也是经过了3年的时间来和国内IC设计公司磨合,才初步有了一定的效应。
本地IC设计公司的现状
总体来说,国内的IC设计公司规模都还不大,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前期基本都是以替代为主。他们最大的优点在于比较灵活,无论是操作方式还是本地的技术支持服务,这些都是国外和中国台湾的IC厂商无法比拟的。同时,由于本地化的运作,成本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目前国内IC设计公司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市场运作上面。往往国内IC公司最主要遇到的问题有两个:第一、早期品质还不是很稳定的时候,因为要给客户妥协,在品质还没有改善的时候就开始降价,等到产品品质稳定了,价格也做烂了。第二、不能建立较好的分销渠道,要么就是老板的一些亲朋好友在做代理,要么就是沿袭了一些代理和原厂之间不好的习惯,往往不是外部竞争把价格做烂了,都是自己内部就把价格做烂了。所以,怎么样进行市场控制,维护利润,是目前国内的IC公司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其实现在国内的IC设计公司不单单要学习怎么样建立分销渠道、进行供应商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怎么和代理商合作,结合两边的力量来共同成长,因为毕竟大家都还不大。
先生存下来,再谈发展
《国际电子商情》上有关中国IC设计公司是走“技术领先”还是走“替代路线”的问题,业界也已经讨论了很久。归根结底,其实还是一个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中国台湾走了一个模式,早期通过替代来求生存,同时把产业的规模做起来,使得中国台湾的晶圆代工(Foundry)以及封装测试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而逐步走向自有的技术。我认为这是半导体发展的必然过程,包括国外很多IC设计公司同样也是走了这样一个模式。国内的市场情况可能会更加艰难一些,本身电子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就很低,同时国内的融资体系、信用体系都暂时无法和国外相比。但是国内确存在着世界上最大的IC消耗市场,所以,我相信,中国大陆IC产业的发展会比中国台湾快。
但是真正要出现国际性品牌的IC公司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我们的IC产品短时间内还没有办法卖到世界级的TOP(顶级)客户当中,也就没有办法跟着这些行业的领导企业一起发展。无论怎样,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生存总是第一位。技术固然是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是技术只有通过一个载体实现产业化,能够真正带来利润,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 只有解决了生存同时有了一定的积累,才有资本进行技术储备和技术更新。目前我们国内的IC设计公司还很难达到提前做技术储备的程度。
可持续发展的秘诀:大家一起“做蛋糕”
总的来说,对于一个公司而言,生存是第一要求。但是能够生存了就是要考虑发展。替代是求生的一个较快的方式,但是不是发展的手段,因此国内的IC设计公司不能单纯地只追求公司赚钱,还要做好技术和人才的积累,同时帮助辅助服务产业(foundry、封装、测试)发展起来。有了这些,才能逐步实现技术领先。
不过,有些遗憾的是,我认为目前国内很多的公司只注意了资本的积累,也就是老板自己要赚尽量多的钱,但是忽视了一个公司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怎么样让员工拥有稳定的收入,怎么样让员工有不断地提升,怎么样为员工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让员工真正的不会因为一点点待遇的问题就跳槽。 其实,付出和收获都是相等的,一个公司只有真正地承担起它应有的责任,人才自然会留下,完成了人才的积累,自然也就完成了技术的积累,同时公司也就逐步地会完成财富的积累。
中国的IC设计公司目前更多的有的是“分蛋糕”的概念,还没有“做蛋糕”的概念,因此真正中国要出现几个国际品牌的IC公司,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