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就霸业 拷贝式生产乃英特尔秘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拷贝式生产”的战略诞生于1980年代中期。英特尔公司在执行这个扎略上可谓不折不扣。
在全球各地的芯片厂,英特尔的工程师试图“克隆”最微小的制造参数,从员工手套的颜色到车间光线的亮度。在技术升级之前,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员工会在英特尔公司位于俄勒冈州的式样工厂呆上一年多时间,研究生产制造的各个细节,以便在家乡“克隆”同样的工艺和芯片产品。
英特尔公司位于亚利桑那州钱德勒市的十二号芯片厂的经理大卫?阿里斯表示,“拷贝式生产的理念是,在试验工厂,导致优秀产品问世的因素有几乎“无限多”,通过克隆这些因素,其他工厂也能够制造出一样质量的产品。
阿里斯说:“(克隆的要素)这不仅仅是一个你需要输入芯片制造设备的规范或者要求,而且包括员工的行为,尤其是他们如何和设备交互。”
“拷贝式生产”是在英特尔现任董事长克雷格?贝瑞特的执掌下付诸实施的。1980年代中期,许多日本半导体公司以高性能、低成本的内存芯片占领市场,让英特尔陷入紧张中。后来,贝瑞特成为公司“二把手”,被授予提高工厂效率的大任。贝瑞特后来最杰出的贡献,正是“拷贝式生产”。
贝瑞特表示:“拷贝式生产使英特尔从一个二流选手变成一个优秀的厂商。”
英特尔一丝不苟地实践着“拷贝式生产”,在一些细节上的严格要求上甚至创造了一些经典故事。十年前,现任英特尔生产副总裁的汤姆?弗兰兹被一个问题所困扰:有一个工艺在俄勒冈的试验工厂效果良好,但是钱德勒工厂使用同一工艺生产的芯片却一直不达标。
随后,弗兰兹发现,亚利桑纳的沙漠空气比俄勒冈波特兰工厂的干燥,因此钱德勒工厂的工程师自己决定略去了一些除湿的环节。英特尔的科学家很快对除湿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这个工艺除了减少水分之外,还可以去除空气中的杂质氨。随后,钱德勒工厂的工程师开始在车间里喷加水蒸气,使得空气成分保持到俄勒冈工厂一样的水平。随后,又安装专用的除湿设备进行除湿作业,当然,这个工厂装备的除湿设备和俄勒冈试验工厂一样,是来自同一家公司的同一款型号。
在这种生产模式下,英特尔的研究人员首先会在试验工厂中花上四年时间完善一项工艺。当他们对结果满意之后,就会把试验工厂的各种数据克隆到其他工厂。
美国咨询机构“Envisioneering集团”的分析师理查德?多赫提表示,英特尔公司的这种生产模式带有该公司独特的烙印,植根于该公司的企业文化,没有科学证据证明“拷贝式生产”让英特尔具有了某种优势。
不过,另外一个市场调研机构VLSI的分析师丹?哈奇森表示,英特尔有很多理由这么做。比如工厂厂房的油漆,也会释放出很多物质,从而影响到制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