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氮化铝基板加快LED照明普及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晶粒级封装(CSP)和氮化铝(Aluminium Nitride, AlN)基板势力抬头。随着发光二极体(LED)照明市场渗透率急速攀升,高功率LED的需求亦跟着水涨船高。LED晶粒和陶瓷基板供应商为加快LED照明市场普及,正分别加紧投入CSP及氮化铝基板布局,以降低高功率LED单价和延长寿命。
超越CSP效能 隆达无封装LED登场
事实上,CSP系属于无封装LED架构的一种;目前,三星(Samsung)、科锐(Cree)、日亚化学(Nichia)、东芝(Toshiba)、晶元光电等LED晶粒大厂,正力促CSP技术加速商用,使得该技术声势扶摇直上。
不同于上述公司的做法,隆达电子则积极于市场推广由该公司自行开发且同属于无封装LED架构之无封装白光发光二极体(White LED Chip)(图1),并标榜效能较CSP更胜一筹,准备大举抢市。
隆达电子照明成品事业处处长黄道恒表示,CSP通常系采用氧化铝或氮化铝、金属基印刷电路板(MCPCB)、合金支架(Alloy Leadframe)等基板制造,如此一来,封装后将增加基板产生的热阻,恐提高散热的困难度。相较之下,该公司无封装白光LED仅有晶粒本身,无添加基板,因而可降低热阻,且亦不会因基板造成光漏(Optical Loss),又可支援回流焊(Reflow Soldering Able)制程,显见性能胜于CSP。
根据隆达电子实际测试,以1313无封装白光LED与3030传统热固性(EMC)高封装热阻比较,前者的热阻低于1℃/W,而后者则有20℃/W。
黄道恒指出,低热阻LED封装在灯泡市场可以带来成本优势,以该公司10瓦、800流明输出的LED灯泡为例,比较使用3030的EMC封装和1313无封装白光LED,其中无封装LED可省却后段封装及导线架费用,故在LED模组和机械方面,总计可节省约9%的成本。
此外,由于无封装白光LED使用无基板萤光贴片的工法,可直接以现有表面黏着技术(SMT)设备进行打件,以简化制造流程、降低热阻。不仅如此,无封装白光LED尺寸极小,遂可将灯板面积缩小67%,增加灯具设计的弹性。隆达预计于今年第三季正式导入量产。
黄道恒认为,现今LED照明的两大课题,一为提升光品质,另一则是价格下降,以刺激市场需求。也因此,无封装白光LED可望发挥光型、演色性及光控制优势,以及透过新设计架构降低成本,迅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B』强攻LED室内照明 光宝CSP封装方案上阵『@C』 强攻LED室内照明 光宝CSP封装方案上阵
看好CSP技术的发展潜力,国内封装厂光宝亦已于台北国际光电展展出首款CSP方案(图2),正式宣布加入市场战局,准备抢食MR16、GU 10投射灯等室内照明应用市场大饼。
光宝表示,该公司因应市场需求,已采用覆晶(Flip Chip)技术与金属共晶制程,开发出CSP产品,能在高驱动电流使用下,保有高发光效率和热稳定性;同时能将封装尺寸大幅缩小,仅达16毫米×16毫米,突破以往尺寸限制,提供使用者更高的灯具开发弹性,并有助于开拓新兴应用领域,如内视镜等。
此外,光宝发布的CSP已达到冷白2瓦、发光效率达110lm/W、演色性指数(CRI)达80及性价比达3,000lm/美元,将助力客户在照明设计成本更具竞争力。
另外,光宝强调,CSP体积小,因此能提供二次光学设计更高的灵活性,且能在极小的空间发出高强度的光源,将加速LED照明进入点光源技术世代。
目前光宝已将CSP的样品送交至早期客户群进行产品验证和测试,预计最快将于2014年底前导入量产。
据了解,由于CSP无需导线架与打线的步骤,即可直接导入照明系统,因此光宝主要的目标客户除LED照明灯具厂之外,可协助灯具业者加快产品上市时程的照明模组厂,亦为拓展重点。
除CSP之外,光宝亦推出COB(Chip on Board)覆晶无导线多晶阵列封装产品,其同样省却打线步骤,相较于传统的COB制程,不仅可降低断线风险,亦可藉此降低制造成本。
光宝指出,该公司COB覆晶无导线多晶阵列封装产品与CSP同样采用金属共晶制程,因而可在小面积提供大于15,000流明的光通量,相比之下,能较传统COB提高近一倍的光输出,故能完全取代陶瓷金属卤化物(CMH)光源。
针对客户群如何挑选CSP和COB覆晶无导线多晶阵列封装方案,光宝认为,由于个别灯具厂商的产品策略与采购考量不尽相同,再加上CSP和COB覆晶无导线多晶阵列封装方案,在不同照明系统设计需求下所占整体成本的比重难以细估,也因此,该公司将视不同客户的要求,提供所需的产品。
另一方面,由于氮化铝基板较传统氧化铝具备更高散热效能,但基板及其粉体的绝大多数市占,皆掌握在京瓷(Kyocera)、德山(Tokuyama)、东洋(Toyo Aluminium K.K., Toyal)等日系大厂手中,因此,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日前已正式宣布成功开发出氮化铝基板技术,期扭转市场态势。
扭转日商独大局面 中科院氮化铝基板亮相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特化工程组助理研究员阮建龙表示,天井灯、路灯、车头灯等户外及汽车照明采用的高功率LED,在发光时容易产生大量的热,若无有效的散热设计,将严重影响LED照明的发光效率和寿命。
相较于目前LED使用的氧化铝散热基板,氮化铝的散热效益是其七倍之多,进而可大幅避免高功率和高亮度LED受热而减少寿命和稳定度,接掌下世代LED主流散热基板的呼声高涨。
也因此,中科院于台北国际光电周中展出最新的氮化铝基板成果,其效能关键指标的导热系数已达170?180W/mK,足可媲美日系大厂的入门级产品。阮建龙指出,根据测试得知,高功率和高亮度LED导入氮化铝散热基本后,寿命约可延长6,000?7,000小时。
目前中科院的氮化铝样品已送交给国内陶瓷基板制造商进行验证,预计经过半年测试后,最快将可于2015年正式技转并协助其投产,尔后将可开始供货给国内LED封装厂;同时,亦让陶瓷基板供应商有机会跨足氮化铝领域,藉此扩大营收。 除氮化铝散热基板外,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亦将同步展开氮化铝粉体研发,以加速国内氮化铝供应链成形。阮建龙谈到,现阶段国内已有不少厂商拥有量产氮化铝粉体的技术,如竹路、全鑫、台盐等,不过性能仍不及日系大厂,因此中科院已加紧投入相关技术布局。[!--empirenews.page--]
阮建龙认为,现阶段氮化铝散热基板主要应用于户外高功率LED照明,主因系其与传统的氧化铝仍存在两倍的价差,预计日后单价与氧化铝相当后,将有望加速渗透室内照明市场。
可以预期的是,一旦CSP和氮化铝基板大量商用化,未来高功率LED的价格与可靠度将较传统光源更具竞争力,可望急遽扩张在照明市场的势力版图,加快LED照明普及时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