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晶圆代工转回IDM,有可能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最近,《EETimes》记者RickMerritt在采访英特尔高层MarkBohr的一篇报导中写道:“MarkBohr认为,无晶圆厂经营模式已经快不行了。”
这篇报导引起了广大回响,因为内容暗示了英特尔将重回智慧手机市场,并对目前由台积电(TSMC)-ARM和多家无晶圆公司组成的生态系统发出了质疑。
另外,最近还有两篇相关的部落格文章《IsNVIDIAinaPanic?Ifso,whataboutAMD?Otherfablesscompanies?》,《WhySamsungwillgiveMorrisChangsleeplessnights》,也对相关议题进行了讨论。(编按:这两篇文章并未翻成中文,请有兴趣的读者点选连结参考)
事实上,近期业界一再出现有关晶圆代工产业的重大消息,包括高通(Qualcomm)与台积电之间的产能问题;苹果(Apple)并未将订单从三星(Samsung)释出给台积电;还有超微(AMD)由于与GlobalFoundries之间的合作出现问题而打算将制造业务转移给台积等;另外,还有许多报导都提到了一些声明,像是“Nvidia对台积电深感不满,还声称其20nm制程是毫无价值的”,另外,在《EETimes》的论坛中,针对《RequiredchangeinEDAvendors"roleandrewardvs.scalingyield》一文,我们也看到了业界人士讨论着一个无可避免的问题:我们是否正面临着从晶圆代工朝向IDM模式的戏剧化逆转?
看来,这段时间以来半导体产业在微缩技术方面的进展,似乎为新一代整合产品提供了更多优势,包括在设计、EDA工具和制造之间的权衡,进而提供更好的终端产品。这些整合的优势均呈现在良率方面,目前,所有损害良率的主因大多与设计相关,而非随机的缺陷问题,以及先进制程中某些层需要双重甚至三重/四重图案的制造成本等因素所致。
因此,这或许能解释为何台积电和GlobalFoundries都宣布投资3DIC生产线。(参考:台积电调高资本支出加速20nm制程;GlobalFoundries开始安装20nmTSV设备)
我们很高兴看到3DIC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我们也相信,3D晶片制造能力将在未来进一步协助代工厂扩展其影响力。藉由3DIC技术,只要简单地增加层数,或许2就能简单地实现摩尔定律(Morre"sLaw)每隔十八个月便增加一倍电晶体数量的目标。3DIC将提供更强大的晶片、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好的成本效益。
今天,从IDM到代工厂都已经体认到3DIC的发展潜力,而且不断力大投资力度。所有的努力都正在加速3D晶片的发展,并因而为晶片产业开启新的发展前景。然而,要说今天的晶片业所面临的挑战,是否会撼动这个长久以来推动该产业发展的晶圆代工业务模式,事实上都还言之过早。
晶圆代工厂为许多无晶圆厂客户提供服务,而这种产业结构,正是推动整个半导体业成长至今天规模的最主要动力之一。今天,在跨越到3DIC时,整个晶片产业都面对着巨大挑战,这是从基本电晶体结构到制造及封装在内,每一个环节都要共同面对的难题。随着3D晶片技术的进展,这些技术难关看来也可望获得解决。
无论是IDM或代工厂,都致力于投入从次20nm平面到1x-nm3D制程的技术研发,这些研发投入,将会是未来几年内推动整个晶片产业再向前迈进的动力。
更多计算机与外设信息请关注:21ic计算机与外设频道